(湖南省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要: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2例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6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氨磺必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以及阴性量表(SANS)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患者均通过治疗后,两组的BPRS评分以及SAN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SANS评分方面研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氨磺必利适宜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确切。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具体分为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主要为一些异常的感觉、观念以及行为,例如妄想、幻觉、异常怪异的行为。阴性症状主要为一些衰退行为,例如情感淡漠、注意缺陷、情感平淡等。[1]医学界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病程更长、治疗难度大,容易导致精神残疾。本文就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n=31例)与对照组(n=31例)。全部患者均符合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妊娠、哺乳期以及有相应药物过敏史患者,排除患者以及其家属不愿意配合研究病例者。研究组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范围为17至56岁,平均年龄为(39.6±11.4)岁,病程1~11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21至61岁,平均年龄为(40.3±12.6)岁,病程2~12年。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观察分析,组间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停止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2周后开始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氨磺必利100mg/天口服,每天1次,随着患者病情变化逐步增加药量,最大服药量为300mg/天。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4mg/天口服,每天2次,每次2mg,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适当的增减,最大服药量为6mg/天。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血生化等常规检查,使用SANS量表、BPRS量表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由我院精神科两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生进行。
1.4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通过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检测结果用(%)表示,如果检测显示(p<0.05),具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如果检测显示(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均完成8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BPRS总分以及各因子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PRS评分及各因子分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N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NS总分以及各因子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SANS评分比较,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ANS评分为(38.0±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4.9)分,各因子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对两组患者开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1%(8/31),其中失眠3例,嗜睡1例,便秘2例,恶心1例,椎体外系反应4例,心跳过速2例,血清泌乳素增加5例,体质量增加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6%(10/31),其中失眠1例,嗜睡5例,便秘7例,恶心2例,椎体外系反应9例,心跳过速8例,血清泌乳素增加5例,体质量增加10例。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阴性症状,例如情感淡漠、语言贫乏、注意障碍等临床症状。[2]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人体大脑前额叶皮层背外侧、基底核以及边缘系统等区域的多巴胺功能障碍有关。[3]
利培酮为苯丙异噁唑生物,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该物质与多巴胺D2受体以及5-HT2受体均有很高的亲和力,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疗效。[4]
氨磺必利是苯胺替代物类精神抑制药物,能够有选择性的与大脑边缘系统的D2、D3多巴胺能受体结合。[5]低剂量摄入氨磺必利能优先将突触前的D2、D3受体阻断,使得负反馈调节机制中断,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传递,有效改善患者一系列的阴性症状。[6]
本研究将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分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结果显示,使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两组患者治疗后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相似;治疗后SANS评分对比使用氨磺必利评分明显低于使用利培酮,提示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患者在心跳过速等不良反应方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氨磺必利对服用者心血管方面的影响较小,能适用于心血管不好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军.对45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使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130-130,131.
[2]朱庆,唐小伟,丛小兵等.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97-100.
[3]边艳辉,张旭,谢筠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J].天津药学,2015,27(3):38-39.
[4]刘少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分析[J].江西医药,2015,50(11):1227-1229.
[5]焦金,王润泽,马元业等.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4,(6):505-506,507.
[6]宋桂清,孙长友,李云峰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1):61-62.
论文作者:林侨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阴性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