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利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为例_收入利润率论文

中国工业产业利润差异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企业论文,中国论文,年中论文,证据论文,差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利润是企业综合投入要素的产出结果。从理论上讲,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各种资源可以充分地在各行业之间流动,那么,各行业都会获得均等的零利润(机会成本意义上的)。然而,这一论断显然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利润率在资本市场或投资市场上会受到政府某种程度的行政控制,使资源无法在行业之间充分流动,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的约束条件就会十分不同,因而利润率难以在行业间实现平均化。概括而言,对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偏离主要有几种原因,包括市场集中、产品差异和进入壁垒,这些原因对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适用的。然而,在我国的转轨时期,由于存在大量不同的经济成分以及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经济的运行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偏离也表现出独有的特点。本文拟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0~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对行业利润水平、差异状况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度量,并构建行业利润决定模型,以了解我国工业领域行业的利润表现,找出形成行业利润差异的因素,进而判断这些因素中哪些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应该尽量避免的。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由于市场结构具有复杂性,在各国的不同行业存在具有差别的利润水平是很常见的(Mann,1966;Weizs,1974;Fraumeni and Jorgenson,1980;David L.Regby,1991)。无论是在理论分析还是在实证研究中,作为市场结构因素,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规模是最为重要的。然而,在我国特殊的转轨时期,这两个影响利润的重要变量通常不是通过自身(市场结构或是规模水平)来影响利润水平,而是与企业产权性质(产权结构、所有制类型)紧密相联(刘小玄,2003)。企业的产权性质往往可以产生多方面的进入壁垒,如只有国有企业才能获得某些特殊的资源、进入某些特定的行业等,这些进入壁垒作为导致利润差异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产权变量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将产权性质作为研究我国利润差异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

首先,我们分析市场结构和所有制情况。我们的基本假设是:在某一个行业,进入该行业越困难,行业的垄断性就越强,国有产权的比重也就越大;反之,则进入该行业越容易,竞争性就越强,国有产权比重也就越小。因此,缺乏竞争的垄断市场结构往往与国有产权相联系,而竞争性强的市场结构通常与非国有产权或私有产权密切相关。那么,究竟是与国有产权相联系的垄断性较强的市场结构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还是与非国有产权相联系的竞争性较强的市场结构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这需要将市场结构与产权性质分开来考虑其与利润率的关系。以往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证明,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可以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那么,我们的数据分析是不是也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呢?结果有赖于产权结构的影响,如果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无关,或是与特定市场结构相联系的产权结构对利润影响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我们的计量结果也应该如此。但是,如果与特定市场结构相联系的产权结构对利润的影响以及市场结构对利润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那么,计量的结果就具有不确定性。这里,我们假设国有产权结构从经营效率上看一般低于非国有产权,因而会获得更低的利润率(张军,2001)。如果以上的假设和推论与现实相吻合,我们就预想作为市场结构的变量对利润的影响不一定为正方向,其在产权的作用下可能不显著,也可能为负值(系数)。具体来说,本文中纯粹的市场结构变量是采用8厂商集中度与行业内的企业数目(对数值),我们可以从这两个变量的系数及显著性上检验我们的假设。

其次,所有制结构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变量关系要特别引起注意。在我国,现实的市场进入壁垒往往是国有产权与一定的企业规模相结合而形成的。这种状态是由政府对国有资本的支持造成的,因为大企业的投资主要由政府决定,国有产权可以通过政府力量来实现大规模的投资,因而规模因素就与所有制结构密切相联(刘小玄,2003)。那么,是这种大规模的国有产权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还是小规模的非国有产权具有更好的利润表现呢?经典理论提示我们,企业的规模越大,其越会在各个方面具有优势条件(如成本、客户以及资源获取等方面),相关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以及与规模相联系的国有产权特征使我们认识到,规模因素的作用效果可能会被弱化。相关研究也发现,国有产权往往获得更低的利润率。计量结果中的规模变量究竟怎样表现,需要我们特别关注规模变量的系数及显著性。在本文中,对于规模,我们采用了两个指标,即企业(行业)的总资产(我们称之为资产规模)和企业(行业)的总销售收入(我们称之为销售规模)。这两个指标是对企业规模的不同侧重和反映,资产规模侧重于企业在建厂时的规模情况,而销售规模更偏重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这样比喻,企业的资产规模更多是其先天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企业销售规模则有很多自身后天的修炼在其中。作为与国有产权紧密联系的规模变量,其更多地应该反映在建厂时的“先天条件”中,所以我们预想资产规模变量这一指标的计量结果应该能够反映规模的影响和所有制的性质,而对于销售规模这一变量,所有制的影响应该不太明显。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研究我国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不能照搬国外主流经济学的标准论断,而应考虑我国特有的性质,如产权结构、所有制类型以及经济运行管理机制。本文对行业利润差异的测度结果以及为行业利润决定因素构建的相应计量模型,在控制了相关变量以后,应该能够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二、行业利润差异衡量

利润率作为资本市场的要素收益,其衡量指标有很多种,这里我们采用总资产利润率。①这一指标能够大体上反映出资本要素的报酬率状况。表1是近年来全部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及其差异情况。

表1 2000~2004年利润水平及差异情况

年份 利润水平 利润差异(基尼系数)

2000 0.034811 1.349647

2001 0.035349 1.17702

2002 0.039561 -2.14069

2003 0.04939

1.077296

2004 0.054493 1.11599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利润率自2000年以来(总资产利润率)基本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我们将继续衡量利润在不同的2位数行业的分布以及在不同行业内部呈现出的差异(以4位数行业的利润率为基础,计算40个2位数行业内的利润差异)。

(一)2000~2004年行业利润率的变化

表2是2000~2004年总资产利润率行业水平和排序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工业部门的总资产利润率在2000-2004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在2000年大都处于0.01~0.05之间,而在2004年大都处于0.02~0.1的水平上,5年间提高了近1倍。利润率水平一直位居前列的是石油开采业、有色金属矿开采业、烟草加工业等,这几个高利润率部门都是资源垄断部门,是由政府绝对控制的。利润率指标较低的行业分别是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和煤气生产供应业等,这些低利润部门主要是公用事业部门,其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从近几年利润率的排序变化上看,利润率排序明显上升的部门是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其一般为国有垄断程度较高、缺乏竞争性的行业。从两种利润率的排序变化上看,利润率排序明显下降的部门有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这些行业大多是竞争性较强、国有垄断程度较低的行业。

(二)两位数行业2000~2004年利润率差异的变化

在了解了不同行业的利润表现情况后,还需了解不同行业的利润差异情况,我们采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起源于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作为一种度量差异的方法,基尼系数同样可以成为其他领域分析与差异有关问题的研究工具。基尼系数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有多种,其原理基本一样,因而计算结果差别不大。我们利用STATA软件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是协方差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样本的取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产生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文使用基尼系数是为了度量行业利润差异,而我国个别行业的利润取值常常为负,所以与通常度量的收入差异相比,本文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取值,如得到负值或是大于1。首先,出现大于1或小于0的情况②是由于部分利润存在负值引起的。③这与以往人们了解的基尼系数取值在0~1之间的概念存在差异。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我国转轨时期,一些样本企业在利润为负值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生存,这在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是不可能存在的。本文就是在存在负值样本的情况下,计算出基尼系数(在以往对收入差异的研究中,样本通常不会出现负的收入值)。其次,基尼系数等于1不再表示最大的差异水平或是绝对的不平等。传统的基尼系数在不存在负值样本的情况下,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基尼系数等于1是有特别意义的,它表示收入分配的绝对不平等,代表一个人占有了社会的全部收入,而其他人的收入为0。在存在负值样本的情况下,由于不平等程度总体上得以提高,基尼系数不再仅仅在0~1之间取值,而是在-∞~+∞之间取值,这时等于1的基尼系数就不再具有原来表示绝对不平等的意义。

注:取值最高的5个行业以斜体表示,取值最低的5个行业以加边框表示。

表3是2000~2004年总资产利润率在不同行业的差异水平(以4位数行业的利润率为基础计算的2位数行业内的利润差异)和排序情况,其中,由于个别行业缺少某些年份的数据以及个别行业只存在一个4位数行业而无法计算差异,故取值为空缺。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行业内的利润差异呈现四个特点。

其一,利润率差异具有明显的特点,即出现了大于1或者小于0的基尼系数,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企业的利润率存在负值。④以总资产利润率为例,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在有数据的年份均显示出负的基尼系数,说明在这两个行业内许多小行业的利润都为负值,由此形成均值为负的情况。还有一些行业,如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个别年份出现大于1的基尼系数,说明在某些年份这些行业内有许多小行业总体上只获取负利润,但各小行业的利润均值仍是正的,这样就有可能得到大于1的基尼系数。

其二,从2000~2004年的差异指标上看,在大部分行业,利润差异有一定的缩小趋势,其基尼系数在2000年大都处在0.25~0.7之间,在2004年则大都处在0.15~0.4之间。由此结果可知,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其行业间的利润差异有一定的缩小趋势,这可能意味着行业内的竞争有所加剧,利润存在一定的平均化趋势。

其三,从行业利润率差异的总体状况来看,电力部门、水务部门、石油开采行业、有色金属矿业、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均处于较高的差异状态,而钢铁业、医药制造业、服装业和石油加工业是处于较低差异的状态。可以看出,高差异状态对应的是垄断资源行业,如电力部门、石油开采业和各种有色稀有金属资源产业,或者是为垄断市场而生产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专用设备行业,包括铁路交通、航空航天器等具有很强政府专营性质的设备制造,还包括大量民用汽车专用设备的制造。仪器仪表行业也是如此,其既包括一般通用设备制造,也包括服务于气象、地震、环境监测、导航等的专用仪器仪表。一些专营生产行业与一般的生产行业之间,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低差异状态的行业来说,它们基本都是面临竞争市场的产业,而且这些产业内部的产品同质性很强。

其四,从资产利润率的差异排序中可以发现,差异最大的行业往往是利润率最高的行业,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或利润率最低的行业,如木材和竹材采运业。也就是说,这些行业都高于或低于一般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率。因此,这些行业多半是受到政府控制,不是垄断行业就是公用部门,其利润率难以通过市场达到平均化,而且差异程度越大,受到政府的控制可能越多。总之,较大的利润率差异是与特定行业内部较高程度的异质性以及相应的垄断经营程度密切相关的。

三、行业利润的决定因素

在具体测度了利润在不同行业的水平及其差异后,为了进一步找出利润差异形成的根源,我们将构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行业利润水平的具体因素,以此来推断造成行业间利润差异的根本原因。通过对行业利润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利润决定机制究竟在哪些方面具有市场经济所共有的特征,在哪些方面又会受到我国转轨时期特殊情况的制约。

(一)变量说明及模型的构建

为了建立一个合理的利润率决定因素回归模型,有必要分别考察有关的解释变量。(1)市场结构及竞争程度是决定利润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如集中率或是企业数目等,其既能反映垄断程度,也能体现竞争优势。因此,可以选择8厂商集中度或是行业内企业数目(对数)作为解释变量。我们假定集中率(企业数目)与利润率具有正(反)相关关系,但前文已述及,我国的市场结构是与所有制情况相联系的,我们需要从计量结果中推断是否存在通常情况下的这种相关性。(2)负债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状况,绩效差的企业往往负债累累,而好企业则不会。同时,若负债率高,企业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也高,相应的利润水平就会受到影响。这里假定负债率与利润率是成反比的。(3)资本劳动比率可以衡量企业所使用技术的资本密集程度,它是反映技术选择和技术性质的重要指标。企业技术水平的差异会体现在其最终的利润水平上,一般来讲,资本密集程度越高,技术等级就越高,从这个角度讲,利润率应与资本劳动比率成正比。然而,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从这个角度讲,工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应该更有优势,这样,利润率就会与资本劳动比率成反比。综合这两方面的影响,究竟哪一方面会起主导作用,其结论还要依赖回归模型的结果来定。(4)由于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成本,包括有形的物质消耗成本和无形的交易成本,而后者的高低直接与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治理结构相关,因此,一个企业的交易成本越高,就越有可能会导致其剩余的利润额减少。在现有的数据中,只有企业的管理费用能比较近似地代表交易费用,因此,我们选择管理费率(管理费/总资产)作为解释变量,并假定它与利润率是负相关的。(5)大的企业通常会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能够直接提升利润率。虽然对行业的分析不能直接应用企业规模的具体信息,但可以得到行业的平均规模水平,因此,我们采用行业平均规模作为解释变量,假定其与利润率是正相关的。前面已经提到,在我国,企业的规模是与所有制类型有一定联系的,因而回归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种联系的程度。(6)不同的股权结构对于利润率的不同影响以及它们在利润率差异的形成上究竟起到什么作用,是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二)回归模型结果

根据已有的数据,我们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估计,即混合横截面估计方法(pooled OLS)和固定效应分析方法(fixed effect),并比较计算结果。

(三)对结果的解释

在决定或影响行业总资产利润率水平的因素中,两种估计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1.规模变量。行业平均规模水平(资产规模、销售规模)对行业的利润水平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说,行业的平均规模越大,该行业的利润水平就越高,这与我们的预想一致。其中,在固定效应模型中,因为剔除了行业的个体效应,以总资产计算的规模水平对行业利润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以销售收入计算的行业规模在两个模型中都十分显著。前文已设想过,资产规模更多的是其先天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企业的销售规模更侧重于经营状况方面,有很多企业自身后天的修炼在其中。在加入我国特有的与规模相关的所有制因素以后,我们认为,作为与国有产权紧密联系的规模变量,应更多地反映在建厂时的“先天条件”中,所以我们曾预想资产规模变量的计量结果应该不仅反映规模的影响,而且能反映所有制的性质,而在销售规模这一变量上所有制的影响应该不太明显。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我们的预见是有道理的,即国有产权往往盈利能力较差。计量结果还显示出,反映企业规模水平且与所有制类型相联系的资产规模变量对利润率的正的显著性作用明显弱于行业的销售规模(较少与所有制类型相联系)。

2.市场结构变量。采用行业中的企业数量作为解释变量的结果并不显著,其值时而为正时而为负,且不显著。8厂商集中度对于利润率的作用表现为正相关,也不太显著。那么,为什么具有较高集中率的行业并不能显著地带来较高的利润率呢?这是因为,对于我国而言,市场结构变量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行业的利润水平,这使一般的利润理论假设在这里得不到很好的验证。这一结果与本文开头的假设也是一致的。因为我国的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也是密切相联的,集中度(与利润率正相关)高的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与利润率负相关)也高,这两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市场结构变量作用效果的降低。

3.股权变量。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股权变量(除集体份额不显著以外)都能成为利润的决定因素。我们以100%的国家股权作为参照系,可以看出,其他股权都比国家股权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在不同的资本股权结构中,个人股越多的行业,其利润率越高,而国家股越多,则利润率越低。大致来看,个人股和集体股处于最高的利润率水平,其后是外资企业及法人股、港澳台股,与国家股对应的利润率水平最低。

4.其他变量。从结果来看,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都显示出与利润率的反向关系,这说明对于我国这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符合资源情况的技术状况(较低的资本劳动比率)能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两种估计方法的结果都显示,资产负债率对利润率具有十分显著、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负债率越高,利润率越低。这也符合常理,且与我们的预想一致。从回归结果上看,管理费率(管理费/总资产)变量对利润率有一定负的影响,但在pooled OLS模型中并不十分显著。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这样解释:一方面,管理费的增加占用了企业的可用资源,从而使其获利水平(即被解释变量利润率)降低;另一方面,管理费的增加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运营效率,从这个角度讲,管理费有可能与利润呈正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也显示,管理费与利润率的反向关系可能是因为前一种影响占主要地位,也就是说,管理费的增加更多地是占用了企业的资源,而不是带来了更高的经营效率。从年份虚拟变量year-2000~year-2004的系数和显著性来看,相对于2000年而言,企业在2001年和2002年的获利程度略有下降,但并不显著,而2003年和2004年则显著地逐年提升,因而从总体上讲,企业的利润水平在2000~2004年是逐步提高的。

综上所述,市场结构变量是影响行业利润率的重要指标,但其显著性似乎并不令人满意,集中率较高(企业数目较少)的产业不一定能带来较高的利润率,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国有企业密切相关的,因为国有企业的负债率、管理费率等指标都很高,这会导致较低的利润率。股权变量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利润的差异,其中,国有股权表现为明显的负的利润率效果。在规模变量中,既反映企业规模水平、也与所有制类型相联系的资产规模变量,其对于利润率的正的效果明显低于行业的销售规模(较少与所有制类型相联系)。这些都与较大的国有企业相关,因而出现了那些存在较多国企(通常总资产规模较大)、集中率较高的产业利润率较低的情况。由于决定利润率的因素很多、很复杂,现有的可得数据只能提供一定的解释力,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能看出,形成利润率差异的最主要外生因素是市场竞争程度和制度结构。其他的内生因素,如负债率和管理费等,虽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利润率水平及其差异,但无论内生因素怎样变化,市场和产权制度这两个外生因素的作用都是非常稳定且具有显著效果的。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2000~2004年,利润的行业间差异有了一定的缩小。在非垄断产业的多数行业,利润率差异并不太大。然而,在利润的差异指标排序中,垄断资源行业内的差异指标是最高的,这些主要依靠行政力量而不是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的行业,是造成利润差距的重要原因。从工业部门的大类产业(2位数)来看,垄断产业并不太多,共有5、6个。除此之外,在非垄断产业的多数行业,利润率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在非垄断行业,利润率的平均化已基本形成,市场化的格局也基本确立。

从对行业利润决定因素的分析结果上看,企业自身的规模、技术、负债情况、管理费等因素对利润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市场结构、股权因素这两个外生变量。其中,市场结构变量虽然对利润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效果似乎不如预期的强烈,这可能是由我国转轨时期的特殊性决定的,即所有制与市场结构交织在一起,弱化了市场结构的作用。在我国,市场结构的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是行政垄断,而行政垄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效益损耗,因而企业并不一定能获得高收益。股权变量的作用在模型中是非常显著的,其中,受管制程度最高的国有企业的利润水平最低。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差异形成的原因,虽然有一部分来自于经典理论所阐述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企业自身特征,但作为处于市场化转轨时期的我国,股权因素应成为更重要的原因,这是源于政府的、人为的管制,包括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别政策。

注释:

①总资产利润率=总利润/总资产。

②基尼系数可以有多种取值情况。(1)样本均值为负(μ<0),则基尼系数取值为负。根据基尼系数取值与-1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收益取值全部为负,则基尼系数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即-1≤G≤0;二是收益部分为正、部分为负,则-1≤G≤0,或者C<-1。(2)样本均值为正(μ>0),则基尼系数取值为正。根据基尼系数取值与1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收益取值全部为正,则基尼系数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1,即0≤G≤1;二是收益部分为正、部分为负,则0≤G≤1,或者G>1。

③Chau-Nan Chen、Tien-Wang Tsaur和Tong-Shieng Rhai(1982)在“The Gini Coefficient and Negative Income”一文中,从理论上论述并证明了有关负值收入与基尼系数取值大于1的情况,Graham Pyatt、Chau-nan Chen和John Fel(1980)在“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y Factor Components”一文中,计算了有收入负值(由于家庭农场利润为负,导致家庭收入为负值),并得到了个别大于1的基尼系数。

④同注③。

标签:;  ;  ;  ;  ;  ;  ;  ;  ;  

中国工业利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为例_收入利润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