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_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浅谈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_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散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关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随着西学的输入早就开始了。比较哲学、比较伦理学、比较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已有相当的规模。这些比较学科的发展,无疑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着推动和借鉴意义。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比较研究,对于世界各国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方法,常用的有比较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研究 当代比较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目前尚无明确的界定。一般认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以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比较为主要方法,研究与揭示当代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与特殊规律,判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我国的比较学领域,如比较教育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化学等,近几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其思想理论体系也在逐步形成中。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为课题的研究是很少见的,但作为比较学的研究方法却早就开始了。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必要对我国的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翻开中国文化史,关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尽管是在自觉或不自觉、自动或被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但随着西学的输入早就开始了。

一般意义上说,中西文化的最初接触,固然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却应当从16世纪80年代开始。158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标志着第一阶段的开始。紧接着意大利的龙华民、艾儒略;德国的汤若望;比利时的南怀仁等传教士陆续而至。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并不是以宗教叩开中国大门的,而是以科学知识作引线,介绍过来的主要是天文学、数学等自然学科。在这次从16世纪末叶开始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围绕着历法改革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比较、论争。简言之,是吸引西方的天文学和数学,亦或固守中国传统。1723年(雍正元年),清朝政府实行禁教闭关,已经进行了百余年的中西文化比较也就此中断。

在中西文化中断一百年后,1840年西方强国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回避和退缩都无补于事,中国人必须睁开双眼看待世界已经成为不可逃避的民族课题。一部分有识之士,如魏源、林则徐、王韬、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改变了对传统的看法,提出了一系列学习西方的主张,从而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比较。如“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主要代表作有: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姚莹的《康輶纪行》、夏燮的《中西纪事》、王韬的《漫游随录》、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张之洞的《劝学篇》、梁启超的《中国积弱溯源论》等。另外,还有与外国人合作译著的西方科技著作。梁启超在《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拿‘戊戌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人格的觉悟。”梁启超的这段文字大致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认知的轨迹。

五四前后,是东西文化比较的第三阶段,亦是中西文化比较的高潮期。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在比较了中国、西方和印度的文明后,对未来的文明作了展望。认为现代西方文明的霸主地位,将来会由中国文明取代,进而由印度文明取代中国文明。代表作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等;以胡适为代表的西化派,则认为中国“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①,因而主张全盘西化。代表作为《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东西文化之比较》等;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则认为东西文化的差异完全是时代的差异,因而中西文化的冲突被完全视为新旧文化的冲突,主张用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主要代表作李大钊的《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陈独秀的《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等。三十年代出现了以王新命为代表的“中国本位文化派”,主张在中国建设“本位文化”,代表作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等。到了四十年代,以冯友兰为代表的“新理学”和以贺麟为代表的“新心学”,则主张以中国文化的价值为基本取向,融合西方文化,表现了东西文化比较的新视野。其代表作有冯友兰的《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知言》以及贺麟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等。

当代比较学领域的分科愈来愈细,但是,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为专题进行比较仍是很少见的。而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比较教育学、比较哲学、比较伦理学、比较政治学等学科的比较研究,已有相当的规模。如在比较教育学方面,早在19世纪30年代前后,作为教育的独立分支——比较教育学就已经出现,如庄泽宣的《各国教育比较论》、常导之的《各国教育制度》、罗廷光的《最近欧美教育综鉴》、钟鲁斋的《比较教育》等。这四部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分析深刻,是三十年代比较教育学的代表作。近几年出现和翻译的比较学著作则更多,如王承绪等主编的《比较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比较系统的比较教育著作。同时,这一时期以比较教育内容的学术性刊物,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合编的《外国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编的《外国教育资料》;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外国教育研究》等。在上述刊物上亦发表了不少比较教育的论文,从不同程度上对比较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内容、方法、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又如比较哲学,这一时期也有长足的发展。已由哲学观点、哲学体系的比较深入到历史根源的比较,深入到思维方法的比较,深入到比较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研究上,使它越来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上述比较学科的发展,无疑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着推动和借鉴意义。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著称于世,由此产生的骄傲,也养成一种盲目自大的优越感。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皇帝以“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的神态睥睨世界,蔑视世界各国为“蛮夷之邦”,封疆大吏毫无世界知识,同英国打交道做了两百年生意,还不知道它在地球何方。十六世纪中叶,中国与欧洲各国的生产力还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但从此以后,欧洲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而中国由于奉行闭关主义,则一步步落后了。

文化上的选择和发展是以一定的比较为前提的。只有文化上的比较,才能为文化上的选择和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才能借鉴国外有益的东西。同样,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深刻认识自己,才能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才能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而达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建党开始,历经大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阶段,是随着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创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无论在民主革命战争年代或社会主义建设和平年代,都发生了重大作用。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但是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左”的思想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在思想内容上,强调“精神万能,政治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政治可以冲击一切”,削弱和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方向;在思想方法上,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夸大了意识形态里的阶级斗争,用所谓的“斗争哲学”、“大批判开路”,对思想认识问题进行粗暴的压服、打击,以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代替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除了前苏联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些了解和借鉴外,其它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这使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时间内处于封闭状态,无疑阻碍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以及思想理论研究的日益活跃与深入,进行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已成为比较学领域中的一重要课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一定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②。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从中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了解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加深对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和认识。

了解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又会加深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毛泽东同志说:“有比较才能鉴别”。我们对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越深刻越全面,就会对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得越深刻越全面。诚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其本阶级利益服务的,进行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价值观教育,但在其方法、途径等某些方面,也不乏有借鉴的东西。如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上,力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他们的不少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资本主义政治道德意识发展规律,并把研究成果迅速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创立了不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如“价值澄清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等。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如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理解与我们不同,我们常常把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或组织称作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而美国人则把所有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组织和部门,都认作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如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教堂、政党、工作场所等,统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并以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等名目,从事大量的实质性工作。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方面,表现了相当的灵活性。如美国的学校教育形式,分为显著课程和隐蔽课程两种,显著课程即指学校中的正规课程,而隐蔽课程是以一种不那么明显的隐蔽方式来传递社会价值观的课程。它表现了以下的特点:第一,超时空性,隐蔽课程可以不受课时和教室的限制,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教育者将事先设计好的意向投置到各种具体生活环境中,这些价值观念便会悄悄进入学生的心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第二,潜隐性,隐蔽课程不是直率的说教,赤裸裸地告诉学生种种道理,而是把教育的意向和目的寓意在与之相关的内容和形式中。而这些表面的内容和形式又乐为学生接受。第三,多样性,即在学校的生活中,隐蔽课程的运用是不拘一格的。第四,无意识性,隐蔽课程往往在愉悦、激奋、悲痛、愤怒等情感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总之,这种社会渗透性教育,避免了空洞说教、硬性灌输,以及由此带来的负效果,使道德价值一点一滴地渗入学生的头脑,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如果将中西思想教育思想再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意识到,在思想教育目的和任务上,西方崇尚“实用”、“功利”,把人才的培养直接同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而中国在思想教育目的和任务上,“重义理、轻功利”,教育不能很好地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为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教育方法上,西方重视发挥教育对象——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中国在思想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妨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从比较中我们同样看到,尽管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形式和方法上都有成功的经验,但是,他们的道德教育却令人沮丧。如美国青少年的道德水准每况愈下,凶杀、抢劫、纵欲、吸毒、投机等已成为困扰美国社会的痼疾。

总之,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从中汲取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建国初期,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采取了生搬照抄的方式,这种全盘苏化被实践证明是不好的。建国后的20多年,又由于种种原因,实行了封闭政策,使我们失去了进行比较学习的机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改革创新。如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四项原则、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片面了解,转到了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搞假、大、空和教条主义,转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在内容上,围绕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突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在方法上,提倡灵活多样的思想方法等。但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中的普遍价值;不仅可以把握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同时还可以使人们避免用清一色的眼光看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加强比较思想教育的研究,对于世界各国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决定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否则便会走上歧途。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较学科群中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社会的思想政治理论,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首先,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

其次,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进行科学地比较,防止极端主义。近半个世纪以来,如何科学地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关系,这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好的大课题。要么是“国粹主义”,中国的一切都好,西方的一切都坏,因而采取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态度;要么另走一端,西方的一切都好,中国的一切都不如人,妄自菲薄,采取民族虚无主义,鼓吹“全盘西化”。这两种态度都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挫折。所以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要吸取过去比较研究的经验教训,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充分吸取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切有益的成份,摒弃资产阶级反动的东西。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成功的例子,如日本人深知外国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接触外来文化时,总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宽容态度。1868年明治新政府成立,定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方针,实行前所未有之变改。自明治维新后,西方文化如滔滔洪流不断涌入日本社会,日本的发展能达到今天令世人瞩目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说,与这种广收博引,虚心引进精神分不开的。以日本进行思想教育的《幼学纲要》为例,它基本上是借鉴了中国传统蒙学形式。《幼学纲要》分孝行、忠节、和顺、友爱、信义、勤学、立志、诚实、仁慈、礼让、俭素、忍耐、贞操、廉洁、敏智、刚勇、公平、度量、识断、勉职等二十条,基本上与中国传统蒙学著作是相同的。但是日本对东西方思想的大量吸收引进,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结合自己国情加以履行,以适应日本社会的需要。如对中国儒学“忠”的概念,日本人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赋予了新的内容,即让日本人忠诚于资本主义制度,忠诚于大和民族,成为激励日本人报效祖国的一种信念。

再次,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如美国的社会形式、大众媒介形式、政党形式等。又如,美国的公民教育,在某些时候或某些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80年代初,国际民意测验会在一次多国青年的调查中发现,分别有70%和80%的美国青年赞同“国家利益重于个人利益”和“青年不为国家尽力就意味着背叛”。但归根结底,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竭力宣扬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旨在培养资产阶级的政治道德意识,从而为资产阶级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精神上的保证。如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对每个社会成员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教育、“反对共产主义”教育、“美国精神”教育、“公民义务”教育等内容,使其成为适应资产阶级政治需要的“好公民”。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普遍使用的方法都适应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常用方法:

1.比较法 这是比较研究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找出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比较可按照不同角度分为两类,即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可以是一个国家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比较。其特点是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研究事物,从中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它是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个问题或整体进行比较,其特点是从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中研究事物,分析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如将世界各国教育体制进行横向比较,便不难发现他们的异同,如美国、前西德的教育行政管理是地方分权型的;前苏联、中国、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中央集权型的;英国、日本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结合型的。地方分权型的特点是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人民关心教育的积极性,加强了他们的责任感,缺点是没有全国的统一规划,没有统一的教育标准,教育发展不平衡;中央集权型的优点是全国的教育政策和法令有统一的培养规格和要求,有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缺点是政府对教育包揽过多,权力过于集中,地方很少有自主权,事事依赖中央,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央和地方权力结合型,是一种比较好的类型,因为既发挥了中央的指导作用,又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但如何二者结合更好,更趋完善,仍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撤销教育部,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由国家教委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统筹整个教育的发展。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划分上,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也是集中与分散的结合。

2.调查法 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实地参观访问,从而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这也是了解外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近几年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需要,急需了解外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借以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此条件下,国家教委曾组织部分研究人员到外国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调查,通过对外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内容、形式、途径等方面的了解,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这种调查法最大的特点是材料真实可靠,但限于我国当前的具体条件,不可能成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3.文献法 这是我国当前无论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普遍使用的方法,同样也是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难题就是搜集资料问题,所以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是比较可行的方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哲学、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更需要从国内外有关的政策、法令、规划、章程、报刊、书籍等文献资料中去收集整理。

另外,比较的方法还有多种,也有的将其概括为五种;纵比,指不同文化系统的源流、发展历程比较;横比,指同一时期的不同文化系统的平行比较;异比,指不同文化系统之特殊性的比较;同比,指不同文化系统之共性的比较;同异交比,指不同文化系统之同异交互的比较。③还有历史比较法、类型比较法等,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总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至今尚没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所以,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在探索中。我们认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照所比较的各个对象,揭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达到认识事物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

注释:

①《胡适论学近著》第1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②《邓小平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③鲁子平:《比较文化概论》第178页。

标签:;  ;  ;  

浅谈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_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