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癌Ⅱ号口服液抗消化道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潘立娟[1](2021)在《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例。对照组予以雷替曲塞静脉化疗,辅以护胃、止吐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平补益胃方汤剂。平补益胃方组成:太子参10g、鸡内金10g、黄芪15g、茯苓10g、生白术10g、熟地黄10g、墨旱莲10g、炒白芍10g、炒山药10g、炒当归10g、半夏10g、陈皮15g、砂仁10g、半枝莲10g、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2次,煎取药液共3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分服。两组均以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在治疗第1天,第2次治疗后21天(即第42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评价、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白蛋白、CEA、CA125、CA724、CD4、CD8、CD4/CD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2名患者失访、1名患者退出实验,余16名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实验组1名患者退出实验,余18名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在经过两个周期治疗后,(1)在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评价方面,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KPS评分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营养状况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肿瘤标志物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A72-4水平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CD4值高于对照组、CD8值低于对照组、CD4/CD8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方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和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损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方面,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的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泻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功能状态、改善中医证候、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25的水平,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栋[2](2020)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化疗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对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评价分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免疫球蛋白变化、生活质量及加味葛根芩连汤对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莱州市中医院肿瘤内科病房收治的结肠癌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补液、护胃、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连续观察4个治疗周期,每周期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NK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血清免疫球蛋白IgM、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中医症候积分、KPS评分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分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gA、IgG、IgM无明显差异(P>0.05),分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均无显着变化(P>0.05),而IgG均显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IgM显着升高,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9.74%VS 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KPS评分改善者9例,稳定者27例,恶化者3例,对照组KPS评分改善者6例,稳定者20例,恶化者12例,观察组KPS评分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无明显差异(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EA、CA19-9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CEA、CA19-9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7.两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对比显示,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为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ALT/AST升高、肌酐升高、周围神经损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加味葛根芩连汤可以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2.加味葛根芩连汤能提高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作用。3.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方案化疗可以提高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的化疗疗效。
孙丽华[3](2016)在《天佛参口服液抗结肠癌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天佛参口服液抗结肠癌的效应,并结合系统药理学初步探讨天佛参口服液发挥效应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1)在体外水平,利用MTT法考察天佛参口服液对8种人源性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CT-116、HCT-15、LS174T、colo-205、DLD-1、HT-29)增殖的抑制活性。研究中天佛参口服液设置的剂量均以生药量表示。2)在体内水平,建立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裸小鼠细胞移植瘤模型,并通过肿瘤抑制率和相对肿瘤增殖率两种方法,评价天佛参口服液的体内抗肿瘤效应。研究中天佛参口服液设置的剂量均以生药量表示。3)检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物研究所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http://www.organchem.csdb.cn)、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http://tcmspnw.com)等数据库,收集天佛参口服液中已被报道的化学成分。并运用ADME/Tox虚拟计算系统,以OB≥30%,DL≥0.18为筛选条件,筛选天佛参口服液中的潜在活性成分。另外,部分活性成分,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或类药性等方面不满足要求,按照这种筛选方式将被剔除出去(即OB<30%或DL<0.18),而它们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效应,是组方中药中的典型化合物,这部分成分也应该包含在潜在的候选活性化合物范畴之内。最终,整合这两部分的筛选结果,得天佛参口服液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运用药效团模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和随机森林(RF)算法计算出各成分与相应靶点的相互作用强度,并以SVM≥0.8,RF≥0.7为筛选条件,虚拟预测天佛参口服液中各活性成分所对应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网络;通过检索并整合 DrugBank database(http://www.drugbank.ca/)、The 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database(http://www.omim.org/)、Genetic Association Database(GAD)、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 Database 以及 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http://database.idrb.cqu.edu.cn/TTD/)等多个疾病靶点数据库,收集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紧密相关的靶点,构建已知的结肠癌相关靶点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的插件Bisogenet,并选择 InAct(www.ebi.ac.uk/intact/)、Human Protein Reference Database(http://www.hprd.org/)、Molecular interaction Database(http://mint.bio.uniroma2.it/mint/download.do)、Database of Interacting Proteins(http://dip.doe-mbi.ucla.edu/dip/)、Biological General Repository for Interaction Datasets(http://www.bind.ca)和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Network Database(http://thebiogrid.org/)6个PPI数据库,将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和已知的结肠癌相关靶点分别做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构建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相互作用网络中具有显着意义的靶点,构成显着性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运用Cytoscape软件的插件CytoNAC,计算显着性相互作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Degree centrality(DC)、Betweenness centrality(BC)、Closeness centrality(CC)、Eigenvector centrality(EC)、Network centrality(NC)、和Local average connec-tivity(LAC)六大拓扑参数,分析其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拓扑重要性。并将所有拓扑参数值大于平均值的靶点作为天佛参口服液抗结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将筛选出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的插件GlueGO,进行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进一步探讨天佛参口服液中的活性成分是通过影响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哪些关键环节,从而达到发挥抗结肠癌的效应;最后利用流式细胞术、Westerm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系统生物学分析的结果在实验水平进行初步验证,从而初步阐释天佛参口服液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结果]1)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天佛参口服液终浓度1.31mg/ml作用肿瘤细胞12h开始起效,在5.25mg/ml-84.00mg/ml之间对多种结肠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在最大测试浓度84.00mg/ml时,所有受试肿瘤细胞的完整形态均发生改变,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碎片。天佛参口服液的作用时间为12、24、48h,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IC50值呈降低趋势,提示作用时间愈长,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愈强。2)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天佛参口服液高剂量组(5.72g/kg)对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直接接种的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抑制率达到58.53%,进一步统计学比较显示,与模型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了天佛参口服液具有良好的体内抗结肠癌效应。3)检索多个中药成分数据库,共收集了 541种化学成分。并运用ADME/Tox虚拟计算系统,以OB≥30%,DL≥0.18作为虚拟筛选条件,共筛选出100种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文献比对挖掘,寻找出具有广泛药理活性、但生物利用度或类药性等方面不满足要求的活性成分共40种。最终,整合这两部分的筛选结果,共筛选出140种活性成分,即为天佛参口服液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运用药效团模型,并以SVM≥0.8,RF≥0.7为筛选条件,虚拟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发现140种潜在活性成分中,有23种成分没有找到相应的靶点,其余1 17种活性成分共预测出531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检索并整合多个疾病靶点数据库,收集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紧密相关的靶点,共挖掘出495个结肠癌相关靶点;将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和已知的结肠癌相关靶点分别做PPI,构建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相互作用网络中具有显着性意义的靶点,进一步运用Cytoscape软件的插件CytoNAC对显着性靶点相互作用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着性靶点相互作用网络中,DC、BC、CC、EC、NC 和 LAC 的平均值分别为 80、3389.987、0.474019、0.016892、20.66753和 14.94828,且满足 DC>80、BC>3389.987、CC>0.474019、EC>0.016892、NC>20.66753和LAC>14.94828条件的靶点共276个,即为天佛参口服液抗结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将筛选出的276个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的插件GlueGO,进行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所涉及的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负性调节细胞因子分泌、调节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损伤修复、调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G1/S期转换、调节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活性、调节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活性、调节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生物学过程;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细胞周期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络、IL-2信号通路、EGF/EGFR信号通络、细胞程序性死亡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信号通路。流式细胞术、Westerm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结果显示天佛参口服液能不同程度地调控细胞周期、细胞程序性死亡、血管生成、炎症等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生物学过程,从实验水平初步佐证了系统药理学的分析结果。[结论]天佛参口服液体外对多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具有显着的时间依赖性;天佛参口服液体内也显示出显着的抗结肠癌作用。而其抗结肠癌机制可能是由于天佛参口服液中多种药效成分作用于各自的靶点,通过成分、靶点之间的协同整合模式,实现对细胞周期、细胞程序性死亡、血管生成、炎症等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最终达到抗结肠癌的效应。
付善灵[4](2012)在《安泰口服液对荷瘤小鼠白细胞减少症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肿瘤是全世界首要的死因之一,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160万,死亡大约130万,现有病人200多万人,肿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无法估测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中医药在防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肿瘤复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发的“中医辅助传承系统”,建立了中医肿瘤辅助传承数据库,在数据库中纳入了对中药辅助肿瘤放、化疗有效的97个方剂,利用系统软件分析获得一个新的处方。在此基础上结合导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自拟方组成安泰口服液A方药和B方药。在对A方药的实验研究中,已证明其对荷瘤小鼠具有抑瘤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本实验将进一步研究安泰口服液A方药和B方药对升高荷瘤小鼠白细胞及免疫调节影响的作用,以此得到最佳组方的安泰口服液方药,从而为安泰口服液的临床推广运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材料与方法:1材料: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S180瘤珠、环磷酰胺、肝素钠注射液、印度墨汁、722分光光度计、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MODEL DS-671型号电子秤,药物:安泰口服液A方组补骨脂薏苡仁黄芪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等, B方组黄芪女贞子白花蛇舌草党参等。2方法:2.1造模:2.1.1肿瘤模型的建立:从已接种7天且肿瘤生长良好的S180腹水型荷瘤小鼠腹腔抽吸乳白色浓稠的腹水,与生理盐水按1:3的比例进行稀释,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肿瘤细胞,调整细胞数为1×107个/ml,制成肿瘤细胞悬液。瘤株接种前,均用0.2%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率>95%。在小鼠右前腋下皮下注射0.2mlS180细胞悬液(约2×106个细胞),制成实体瘤模型。2.1.2骨髓抑制模型建立:对A方组、B方组和模型组的荷瘤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每只荷瘤小鼠腹腔注0.2ml,100mg/kg,连续3天,注射环磷酰胺而导致荷瘤小鼠骨髓抑制模型。2.2动物分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A方组、B方组。除对照组,其余3组均为荷瘤S180小鼠。2.3动物给药: A方组给予荷瘤小鼠A方药0.4ml/只/日(含生药2.85g/ml)B方组给予B方药0.4ml/只/日(含生药1.45g/ml)灌胃,对照组、模型组均都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0.4ml灌胃。2.4安泰口服液升高白细胞作用实验:给予因注射环磷酰胺而引起骨髓抑制的荷瘤小鼠A方组、B方组、模型组,及对照组连续灌胃10天。末次给药后24h,从小鼠内眦静脉丛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外周血液白细胞计数。2.5单核-吞噬细胞实验:连续灌胃10天。末次给药后24h,记录小鼠体重,按10m1/kg尾静脉注射稀释的印度墨汁,2min和10min后分别从小鼠内眦静脉丛取血20ul,溶于2ml0.1%Na2CO3溶液中摇匀,置722型分光光度计60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OD)值。称取小鼠体重,颈椎脱臼处死,分别称取脾、肝脏重量,计算廓清指数K和吞噬系数α,K=(logOD1-logOD2)/(t2-t1),吞噬系数α=K1/3×体重/(肝重+脾重)。2.6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实验: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A方组、B方组、模型组)荷瘤小鼠采用足跖增厚法,即给小鼠腹腔注射2%(v/v)绵羊血红细胞(SRBC),0.2mL/鼠(约1×108个SRBC)致敏后4d,测量左后足跖厚度,然后在测量部位皮下注射20%(v/v)SRBC,20ul/鼠(约1×108个SRBC)于注射后24h测量左后足跖部厚度,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以攻击前后足跖厚度差值(足跖肿胀度)来表示DTH的程度。结果:1.从安泰口服液升高白细胞作用的实验可见:用药第10天后安泰口服液A方组白细胞计数为5.7±0.3,B方组为5.6±0.5,模型组白细胞计数为2.9±0.6,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为7.6±0.6。与模型组比较,安泰口服液A方组和B方组白细胞计数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A方组与B方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从单核-吞噬细胞实验可见:用药后,安泰口服液A方组的廓清指数为0.213±0.028、吞噬系数为5.18±0.47;安泰口服液B方组的廓清指数为0.144±0.032、吞噬系数为4.25±0.65;模型组的廓清指数为0.107±0.014、吞噬系数为3.22±0.67;对照组廓清指数为0.251±0.042、吞噬系数为5.67±0.54;安泰口服液A方组和B方组的廓清指数和吞噬系数与模型组、空白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A方组和B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提高荷瘤小鼠的廓清指数和吞噬系数;A方组和B方组比较,廓清指数、吞噬系数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A方组在提高免疫功能要优于B方组。3从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实验可见:用药后A方组足跖厚度差为0.48±0.17;B方组足跖厚度差为0.41±0.14;模型组足跖厚度差为0.36±0.16;对照组足跖厚度差为0.23±0.11;安泰口服液的A方组和B方组与对照组,模型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A方组与B方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由安泰口服液升高白细胞作用实验可见:安泰口服液A方组和B方组均可以改善荷瘤S180小鼠由于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状。2由单核-吞噬细胞实验结果可见:安泰口服液的A方组和B方组均可显着增强荷瘤S180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A方组与B方组比较,A方组作用更明显。3由迟发变态反应的结果可见:安泰口服液的A方组和B方组均能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但A方组与B方组比较,A方组疗效优于B方组。综上:安泰口服液A方是导师临床验方结合“中医辅助传承系统”总结方化裁出的最佳方剂,可以改善环磷酰胺引起的细胞免疫损伤及白细胞减少症状,使免疫损伤小鼠的细胞数目增加,增强细胞的应答能力,对机体低下的细胞免疫具有恢复作用。
施华平[5](2010)在《张仲景抵当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卫生部全国第三次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仅次于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因病死亡的主要疾病,与之前调查结果相比,恶性肿瘤死亡率比上世纪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历经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阶段,近来众多学者又提出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虽然与过去相比不断得到完善,但在诊断治疗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如早期肿瘤未转移者;不适于手术、放疗、化疗及患者不愿意西医治疗者;晚期癌痛西药无效者;已经接受手术、放疗、化疗需要中医减轻并发症及辅助治疗的患者等,这些缺陷正是现代医学亟待研究的课题。而传统中医药在某些方面却有着一定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找到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积极研究中医药抗肿瘤的组方并探索其配伍规律,通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改良或创制新的有效处方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正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之所在。恶性肿瘤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早有很多记载,属于症瘕积聚范畴,其产生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有瘀热之证,瘀热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瘀热互结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病机。现代医学也证实血瘀是恶性肿瘤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而且出现在恶性肿瘤的生长期、浸润期和转移期各个阶段,肿瘤患者同时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性改变。活血化瘀祛邪成为肿瘤治疗中广泛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兼顾扶正补虚。抵当汤是张仲景活血化瘀的经典方,主要用于太阳阳明蓄血证及妇人经不不利下之闭经,由水蛭、虻虫、大黄、桃仁四味药物组成,具有破血逐瘀,软坚散结之功,文献报道抵当汤有抗肿瘤作用。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和对历代活血化瘀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我们在抵当汤原方基础上分别加上行气药柴胡、温经药桂枝和补气药黄芪,再进行实验比较研究。本文观察了抵当汤对疼痛炎症的影响;观察了抵当汤及其加味方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结肠癌HCT-28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研究了其对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机体免疫状态、肿瘤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期通过系列实验明确抵当汤及其加味方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抵当汤及其加味方的组成,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求其组方的原则和规律。1.抵当汤镇痛抗炎作用:以耳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抵当汤对炎症疼痛的影响,结果表明抵当汤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2.抵当汤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采用MTT法观察抵当汤对人MCF-7、HCT-28、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抵当汤对人MCF-7、HCT-28、HepG-2细胞均有一定的杀伤能力,其中人MCF-7和HepG-2细胞对其更为敏感;3.抵当汤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抵当汤对瘤重、免疫器官脏器指数和白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抵当汤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S180荷瘤小鼠的瘤重、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4.抵当汤及其加味方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抵当汤及各加味汤对人MCF-7、HCT-28、HepG-2生长的影响并计算IC50,结果表明各加味汤均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较抵当汤明显,抵当汤加柴胡组优于抵当汤加桂枝组而又优于抵当汤加黄芪组;5.抵当汤加味方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影响: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各方对抑瘤率、机体免疫状况、血液指标、肿瘤局部血管及血液循环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抵当汤组、抵当汤加柴胡组、抵当汤加桂枝组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抵当汤加用柴胡和桂枝后,抑瘤率有进一步增加,其中加用柴胡组与单用抵当汤相比抑瘤率有明显增加,提示加用柴胡和桂枝可加强抵当汤的抑瘤效应。抵当汤及分别加入柴胡、桂枝、黄芪三个加味方都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其中以抵当汤加桂枝组可明显提高小鼠耳廓微循环;抵当汤及分别加入柴胡、桂枝、黄芪三个加味方都有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局部微循环,其中以抵当汤加黄芪组作用最为明显。抵当汤及加味方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对照比有差异,其中加入柴胡组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1、抵当汤及其加味方有抗肿瘤作用,而分别加入柴胡、桂枝的加味方比加入黄芪和原抵当汤的作用显着,其中加入柴胡组有明显差异;2、抵当汤及加味方能促进外周血液循环而抑制肿瘤局部血液循环;3、抵当汤对体外肿瘤细胞有活性作用,而加入柴胡、桂枝、黄芪的三个加味方活性作用均大于原方抵当汤活性作用,其中加入柴胡、桂枝的活性作用相比黄芪又更为明显,抵当汤及加味方对人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最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抵当汤及加味方组成研究将有助于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科学性的理解,进一步拓宽仲景活血化瘀组方思路,找出活血化瘀配伍的内在规律,为我们组成新的方剂提供实验依据。
陈红民[6](2008)在《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胃癌在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2位,也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消化道肿瘤的40%~50%。其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约占23.03%犤1犦。手术虽然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根治手术后,Ⅲ~Ⅳ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
董青[7](2008)在《新加良附方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本课题基于胃癌发生与进展过程中的“寒凝血瘀”关键病机理论,在既往研究新加良附方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抗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等多种抗肿瘤效应机制的基础上,以国内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初步研究成果及本实验前期研究结果为背景,观察新加良附方体内外抗胃癌的抑制效果,从肿瘤组织超微结构、细胞凋亡、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等不同层次探索新加良附方抗胃癌作用靶点,揭示新加良附方抗胃癌机制,为推广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基础研究依据。2方法体外部分:制备不同浓度的新加良附方含药血清,用MTT法观察作用48h、72h、96h后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体内部分:建立人胃癌细胞(BGC-823)裸鼠移植瘤模型,以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进行干预,观察肿瘤抑制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Bcl-2、Bax、Fas、FasL、Caspase-3)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3结果实验结果证实,新加良附方有如下作用:①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均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②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的新加良附方干预后,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超微结构改变如核碎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证实了新加良附方可诱导胃癌人细胞凋亡;③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能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④新加良附方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为:启动Fas/FasL介导的死亡受体依赖性途径,通过下调FasL、Bcl-2、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Fas、Bax、Caspase蛋白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4结论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新加良附方体内外均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一重要研究结论预示新加良附方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姜波[8](2008)在《加味抵当汤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与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加味抵当汤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建立小鼠S180肉瘤动物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加味抵当汤高剂量组、加味抵当汤中剂量组以及加味抵当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外,将未进行造模处理的10只小鼠设为正常组。造模次日开始灌胃,加味抵当汤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8g/kg、14g/kg、7g/kg的剂量灌胃,而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处理,用药10d,停药次日将小鼠处死,观察瘤重抑制率,采用间接荧光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动物T淋巴细胞亚群,计算CD4+ T淋巴细胞数量、CD8+ 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结果:加味抵当汤高、中、低剂量组对荷瘤小鼠瘤重抑制率分别为42.31%、34.62%和21.5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尤以高剂量组最明显;加味抵当汤各剂量组CD4+ 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尤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抵当汤能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能够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加味抵当汤高剂量组疗效最佳,提示加味抵当汤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王永中[9](2008)在《清肝化瘀口服液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以下简称原发性肝癌,为世界常见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常常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又称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目前公认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有效、可反复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它近期疗效显着,可使肿瘤缩小,症状缓解,并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由于碘油栓塞以及大量化疗药物短时间进入体内,造成肝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机体整体功能的严重损害,改善TACE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延长生存期,成为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中草药是天然的生物反应调节物质(Biological response modulation substance,BRMs),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相互影响与协调,共同维持生命机制的稳定与平衡,具有辅助抗肿瘤,减少介入治疗的毒副作用等功能。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有免疫功能的异常,常伴有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升高和/或免疫促进因子表达水平的降低。研究表明患者外周血中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肝癌密切相关。IL-2为重要的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sIL-2R为免疫抑制因子,其在血循环中与IL-2结合从而封闭阻断了IL-2的作用。TNF-α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多种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具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并能介导炎症与免疫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水解基膜、迁移和血管构建的调控作用较强,且特异性高。HCC为典型的多血管肿瘤,生长迅速,且极易发生肝内血管浸润及癌栓形成,疗效欠佳。研究表明,人肝细胞癌中有较强VEGF的表达,且VEGF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作为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限速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受细胞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COX - 2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作主要包括①抗凋亡作用;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③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④炎性刺激及免疫抑制作用;⑤对前致癌物的氧化转化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原发性肝癌中COX-2呈高表达,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COX-2水平的检测对判断原发性肝癌转移和复发有着重要的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TACE治疗使得大量化疗药物短时间进入体内以及碘油栓塞,会造成肝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机体整体功能的严重损害。如何改善TACE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目的本研究对TACE术后患者给予中药联合治疗,检测中药清肝化瘀口服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血液中CD3+, CD4+, 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s,AFP)的变化,测定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COX-2的含量变化,观察患者综合指标,探讨中药对TACE术后机体免疫功能、肿瘤转移潜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揭示清肝化瘀口服液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降低肝癌细胞COX-2、VEGF表达的作用,从免疫学和原发性肝癌转移两方面阐明清肝化瘀口服液联合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提高免疫力,减轻毒副作用,抑制肿瘤转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以及作用靶点,从而增强病人免疫功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为中药的临床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1病例选择: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间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8~65岁,平均56.3±7.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术后组织学检查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②影像学检查有明确实性占位;③甲胎蛋白(AFP)>200μg/L,持续4周以上。临床分期按2001年9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标准对患者分期,Ⅰ期8例,Ⅱ期42例,Ⅲ期10例。2试验分组: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即TACE+中药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5±8.7岁,其中Ⅰ期5例,Ⅱ期19例,Ⅲ期6例。对照组即单纯TACE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9±7.9岁,其中Ⅰ期3例,Ⅱ期23例,Ⅲ期4例。3标本采集:分别于介入术前1天和介入术后第28天早晨空腹静脉采集样血5 ml,分装不抗凝管与肝素抗凝管,不抗凝管4℃,2500 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30℃保存待测;抗凝管直接送检。4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选用三色荧光标记的免抗试剂直接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 CD4+, CD4+/CD8+、NK细胞活性。5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和IL-2水平。6 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VEGF蛋白水平表达。7 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有核细胞中COX-2基因表达。8测定TACE+中药组及单纯TACE组患者治疗前后AFP水平9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变化及肝外转移情况: CT和/或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肿瘤最大直径乘以其垂直直径与治疗前比较;CT和/或超声及胸片检查,随访观察肺、骨、脑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10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判定:按照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判定及分析。判定标准为:①完全缓解为病灶全部吸收;②部分缓解为病灶部分缓解;③无变化为病灶无变化;④病情进展为病灶进展。11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卡氏功能状态(Karno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以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10分为改善,减少>10分为下降,变化≤10分为稳定。12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TACE+中药组及单纯TACE组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8+、CD4+/CD8+及NK测定值无显着性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28日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CD4+/CD8+、NK细胞测定值分别为0.23±0.18,0.18±0.04,1.12±0.46及10.68±3.01,经清肝化瘀口服液联合介入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CD4+/CD8+、NK细胞测定值分别为0.55±0.11, 0.35±0.09,1.65±0.29及31.07±6.56,结果显示经清肝化瘀口服液联合介入治疗后外周血中CD3+, CD4+, CD4+/CD8+、NK细胞较单纯介入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提示清肝化瘀口服液可有效增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细胞免疫。2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2水平比较:患者经介入治疗后TNF-α浓度明显下降(P<0.05),IL-2浓度增高。3 TACE+中药组及单纯TACE组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及IL-2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及IL-2测定值无显着性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TACE+中药组介入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含量为10.85±1.67,显着低于单纯TACE组的13.56±1.55,说明清肝化瘀口服液可协助TACE有效降低TNF-α表达量(P<0.05);TACE+中药组介入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L-2含量为32.83±3.03,高于单纯TACE组的28.05±2.95,说明清肝化瘀口服液可协助TACE有效增强IL-2的表达(P<0.05)。4 TACE+中药组及单纯TACE组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中VEGF表达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28日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VEGF表达量为456.08±175.49,经清肝化瘀口服液联合介入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VEGF表达量为207.49±93.22,结果显示清肝化瘀口服液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介入治疗后增高的VEGF(P<0.05)。5 TACE+中药组及单纯TACE组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有核细胞中COX-2表达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OX-2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介入治疗后28日时,检测TACE+中药组与单纯TACE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COX-2表达量比较发现,经清肝化瘀口服液联合介入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47.77%,明显低于单纯TACE治疗组的55.69%(P<0.05),同时表达量也低于单纯TACE治疗组。提示清肝化瘀口服液可有效降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COX-2的表达。6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药清肝化瘀口服液联合介入治疗后患者中有6例发生肝外转移,转移率为20%,单纯TACE组发生肝外转移14例,肝外转移率为4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中药组,部分缓解患者24例,有效率为80%,单纯TACE治疗组部分缓解者12例,有效率为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药清肝化瘀口服液联合介入治疗后KPS评分后判定,生活质量改善者13例,改善率为43.3%,单纯TACE组生活质量改善者6例,改善率仅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TACE+中药组NK细胞下降的幅度低于单纯TACE治疗组,CD3+, CD4+, CD4+/CD8+的值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说明清肝化瘀口服液对化疗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 TACE+中药组外周血中VEGF及COX-2表达显着降低,说明TACE联合应用清肝化瘀口服液在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防止肿瘤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3 TACE+中药组在瘤体客观疗效及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上均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说明化疗介入联合应用清肝化瘀口服液治疗原发性肝癌在瘤体缩小、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4治疗后两组病例生活质量的比较,TACE+中药组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TACE+中药组AFP值下降显着,与单纯TACE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化疗介入配合清肝化瘀口服液可以较好地降低血中AFP水平。6从化疗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出现的情况看,TACE+中药组低于单纯TACE治疗组,说明清肝化瘀口服液辅助西医化疗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在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何振[10](2007)在《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文中认为1.背景和目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肿瘤治疗主要手段的联合化疗虽然有较高的治愈率,但是常引起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等副反应,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并且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原发或继发耐药性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寻求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近半个世纪来,运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被广大学者和患者接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实验证明,中药不仅对化、放疗起减毒、增效的作用,而且有预防肿瘤复发转移,阻断癌前病变及抗肿瘤作用。中药以其无明显毒副作用、药源广泛、价格低廉、应用历史悠久等优点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抗肿瘤中成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乌骨藤,具清热解毒之功效,近年来研究表明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在体外能显着的抑制培养的人肝癌Bel-7404细胞、Hep G2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体内能抑制肉瘤W256、肝癌HSC及艾氏腹水癌EAC、网织细胞肉瘤S180、胃癌、P388、小白鼠宫颈癌14(U14)、小白鼠淋巴肉瘤,经文献检索尚未见到乌骨藤制剂有关食管癌体外试验和体内抗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研究报道,该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消癌平注射液(乌骨藤制剂)在体内外对该细胞是否有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观察了消癌平注射液体内抗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活性及体外抗人食管癌EC9706活性,并应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并扩大其临床适应症提供实验依据。2.方法2.1体外试验2.1.1应用MTT法测定消癌平注射液对EC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实验分为3组:(1)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消癌平注射液;(2)阳性对照组:加入顺铂(10μg/mL);(3)空白对照组加等体积生理赫水。每组设4个平行孔,另设本底对照孔。分别加入EC9706细胞培养48小时,测定生长抑制率,求IC50值。同时,用MTT法绘制经消癌平注射液(15mg/mL)处理的EC9706细胞的生长曲线,同时设空白对照(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加等体积顺铂)。2.1.2应用倒置显微镜,丫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用药前后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前后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yclinD1表达。2.2体内试验2.2.1建立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肿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消癌平注射液大、中、小剂量组(经腹腔分别注射消癌平注射液0.8g/20g/d、0.4g/20g/d、0.2g/20g/d,连续给药8天);阳性对照组(经腹腔注射CTX 100mg/kg/d,仅第一天给药);阴性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等容量无菌生理盐水,连续注射8天)。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以及对平均生存时间的影响。2.2.2留取肿瘤组织标本,应用HE染色法对消癌平注射液各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的肿瘤组织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比较有无差异。2.3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3.结果3.1体外试验:消癌平注射液对EC970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1.1 40mg/mL,20mg/mL,10mg/mL,5mg/mL浓度的水溶液对EC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15±2.74%,68.02±3.56%,48.73±1.79%,22.52±2.08%。其OD值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IC50值为10.89±1.05mg/mL。3.1.2从生长曲线上看消癌平注射液(15mg/mL)对EC970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天两组相比均为P<0.05)。经顺铂10μg/mL组细胞生长存活率第4天达最低点,随后又有一定回升,部分细胞恢复生长。而经消癌平注射液15mg/mL的细胞则一直处于抑制状态,持续降低至第7天。3.1.3消癌平注射液(浓度为15mg/mL)作用于EC9706细胞48小时后,倒置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皱缩变形、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3.1.4荧光显微镜下丫啶橙染色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染色,甚或见黄绿色碎片的典型凋亡细胞形态特征。3.1.5用各浓度消癌平注射液作用食管癌EC9706细胞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示:10mg/mL、20mg/mL、40mg/mL作用后G0/G1期分别为、59.56±1.73%、86.68±2.57%、83.26±1.86%,与阴性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55.86±2.06%)比较显着增加(P<0.05)。3.1.6用兔抗人CyclinD1单抗作免疫组化见EC9706细胞胞核、胞浆均未着色,而阳性对照组细胞胞核着色,呈棕黄色细颗粒状,少部分细胞有胞核、胞浆同时着色,经重复4次实验,结果一致。3.2体内试验:消癌平注射液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具有体内抑瘤效应3.2.1消癌平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33.21%,25.78%,15.15%,83.7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癌平中、高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呈剂量依赖性。3.2.2消癌平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荷瘤鼠的平均生存时间(27.7天、25.3天、22.8天、31.3天)明显长于阴性对照组荷瘤鼠的平均生存时间(20.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呈剂量依赖性。3.2.3 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消癌平注射液处理组有较多的肿瘤坏死区以及凋亡细胞。4.结论(1)消癌平注射液对EC9706食管癌细胞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IC50值为10.89±1.05mg/mL。(2)消癌平注射液可诱导EC9706细胞凋亡。(3)消癌平注射液可阻滞EC9706细胞周期于G0/G1期,从而抑制增殖。(4) EC9706细胞在蛋白水平不表达CyclinD1。(5)消癌平注射液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具有体内抑瘤效应,可延长荷瘤鼠的平均生存时间。
二、抗癌Ⅱ号口服液抗消化道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癌Ⅱ号口服液抗消化道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现代医学研究基础 |
1.1 胃癌的流行病学 |
1.2 胃癌的病因学 |
1.3 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现状 |
2.中医对胃癌的认识 |
2.1 胃癌的中医证候 |
2.2 脾胃虚弱贯穿胃癌始终 |
2.3 健脾和胃是晚期胃癌的治疗大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收集 |
1.2 病例选择 |
2.诊断标准 |
2.1 胃癌西医诊断标准 |
2.2 胃癌分期标准 |
3.病例特点 |
3.1 性别分布情况 |
3.2 年龄分布情况 |
3.3 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
3.4 临床分期情况 |
4.研究方法 |
4.1 临床研究方法(分组、观察节点) |
4.2 疗效指标观察 |
5.统计学方法 |
6.研究结果 |
6.1 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比较 |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比较 |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 |
6.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
6.7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毒副反应比较 |
7.分析与讨论 |
7.1 平补益胃方立方依据 |
7.2 平补益胃方组成 |
7.3 方义分析 |
7.4 现代药理研究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1 中医药治疗胃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2 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化疗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对比 |
2.2 治疗前后免疫细胞功能对比 |
2.3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对比 |
2.4 中医症候对比 |
2.5 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 |
2.6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对比 |
2.7 治疗安全性对比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结肠癌治疗的研究 |
1.1 手术治疗 |
1.2 化学药物治疗 |
2 中医对老年中晚期结肠癌的认识 |
3 加味葛根芩连汤的组方分析及相关研究 |
3.1 方药组成 |
3.2 方药配伍意义 |
4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提高结肠癌术后患者化疗疗效 |
5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改善结肠癌术后患者CD3+、CD4+、GD4+/CD8+、NK细胞水平 |
6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改善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7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天佛参口服液抗结肠癌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天佛参口服液体外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细胞 |
1.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1.1.3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细胞培养 |
1.2.2 MTT实验 |
1.3 数据统计 |
1.4 实验结果 |
1.4.1 天佛参口服液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影响 |
1.4.2 天佛参口服液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的影响 |
1.4.3 天佛参口服液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 |
1.4.4 天佛参口服液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5增殖的影响 |
1.4.5 天佛参口服液对人结肠癌细胞LS174T增殖的影响 |
1.4.6 天佛参口服液对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增殖的影响 |
1.4.7 天佛参口服液对人结肠癌细胞DLD-1增殖的影响 |
1.4.8 天佛参口服液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影响 |
1.5 小结 |
第二部分 天佛参口服液的体内抗结肠癌效应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细胞与动物 |
2.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2.4 实验结果 |
2.5 小结 |
第三部分 系统药理学手段探讨天佛参口服液抗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及实验验证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Western blot |
3.2.2 免疫组织化学 |
3.2.3 周期检测 |
3.2.4 凋亡检测 |
3.3 数据统计 |
3.4 实验结果 |
3.4.1 虚拟筛选天佛参口服液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 |
3.4.2 虚拟预测天佛参口服液潜在的药效分子靶标,构建“C-T” network |
3.4.3 收集结肠癌相关靶点 |
3.4.4 虚拟预测天佛参口服液抗结肠癌的作用靶点 |
3.4.5 虚拟预测天佛参口服液参与调节的结肠癌相关生物学效应 |
3.4.6 实验验证 |
3.5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文献综述 结肠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安泰口服液对荷瘤小鼠白细胞减少症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一 |
1 理论基础 |
2 扶正固本 |
3.祛邪攻毒 |
4 临床医家如何应用扶正与祛邪的辨证关系 |
5 中药提取物及单味中药提高免疫功能的研究 |
6 经典方剂提高免疫力作用的研究 |
7 讨论 |
综述二 |
1 化疗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性作用 |
2 化疗前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 |
3 讨论 构建与机体免疫状态相结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
安泰口服液B方药处方来源与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数据分析 |
3 小结 |
实验一 安泰口服液升高荷瘤小鼠白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实验结果 |
5.小结 |
实验二 安泰口服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小结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张仲景抵当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章 抵当汤的源流及配伍用药探析 |
第二章 抵当汤方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抵当汤的抗炎与镇痛作用研究 |
实验二 抵当汤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三 抵当汤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
实验四 抵当汤加味方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 |
实验五 抵当汤加味方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
实验六 抵当汤加味方对荷瘤小鼠微循环的影响 |
实验七 抵当汤加味方对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IL-8、TNF-α的影响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对照(Abbreviation)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新加良附方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实验部分 |
实验一 新加良附方含药血清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新加良附方含药血清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新加良附方抗移植性人胃癌效应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新加良附方诱导移植性人胃癌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结论 |
2.特色 |
3.创新点 |
4.思考及设想 |
综述部分 |
综述一 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综述二 胃癌的中医研究现状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加味抵当汤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与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英文摘要 |
2. 中文摘要 |
3. 前言 |
4.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 结果 |
6. 讨论 |
7. 结论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文献综述 |
11. 个人简历 |
(9)清肝化瘀口服液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 清肝化瘀口服液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清肝化瘀口服液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清肝化瘀口服液对介入治疗后肝癌患者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清肝化瘀口服液对介入治疗后肝癌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
综述二 中药制剂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中的应用现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实验结果 |
1.体外实验 |
2.体内实验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抗癌中药乌骨藤的研究进展 |
1.生药学研究 |
2.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
3.化学成分研究 |
4.药理活性研究 |
5.毒理作用研究 |
6.临床应用 |
7.乌骨藤制剂研究 |
8.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索引 |
在读硕士期间撰写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抗癌Ⅱ号口服液抗消化道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D]. 潘立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化疗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D]. 孙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天佛参口服液抗结肠癌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D]. 孙丽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4]安泰口服液对荷瘤小鼠白细胞减少症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付善灵.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5]张仲景抵当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 施华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6]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陈红民. 中国中医急症, 2008(11)
- [7]新加良附方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研究[D]. 董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8]加味抵当汤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与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D]. 姜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8(06)
- [9]清肝化瘀口服液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D]. 王永中. 河北医科大学, 2008(01)
- [10]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D]. 何振. 郑州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