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018319900319xxxx
摘要: 随着时代的前进,建筑功能要求在不断变化,建筑设计也应切实地根据每个建筑物的不同具体条件进行创作,不为“形 式”所限,就能使中小型建筑空间与形式处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本文结合实例对中小型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建筑设计;整体和尺度;细部和材料
一、前言
中小型建筑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休息联系广泛而密切。中小型建筑类型多,实用性强,建造量大,在中小城镇中建造的尤其广泛。因此,研究中小型建筑创作,提高设计水平,意义颇大,下面通过设计实例对中小型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二、中小型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1)把握整体与尺度。一座建筑设计成功与否,其尺度控制也尤为重要,在体验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时,人们是通过一系列的片段积累产生出对建筑物或外部空间的整体印象。在建筑作品设计中,其整体性应包括:环境关系的分析、总平面功能安排、外部与内部空间造型、以及庭院处理、家具设计等。具有整体性的建筑物应该是造型与结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大尺度外装修部分与小惊讶家具设计上都有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品质,建筑的细节处理包括材料选择、构造节点、母体手法的复现等。它也属于建筑的整体性范畴。起到深化主题,完善整体逻辑的作用。
(2)细部处理——工匠精神。日本建筑师卢原义信所说过的一段话:“中国的整体本位建筑,常常不太注重细部,中国的豪华旅馆外边看上去十分华丽,但你走进去经常会碰到细部处理问题。”细部处理在大中型建筑物中有重要比重,在小型建筑中细部处理就更加不可忽视。实际上有些小型建筑或小品就是大中型建筑的细部。在大型建筑中除了细部处理还有一些空间关系,造型组合可以欣赏。但在小型建筑中,离开了细部处理,建筑物的尺度关系往往错位,给人以空洞乏味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细部构造处理时不能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地套用标准节点构造图集代替独特设计。在建筑物的适当部位加细部处理或以一定尺寸划分墙体或线脚,是建筑师处理建筑尺度的常用手法。要熟练地运用这些手法,体现出建筑适度的尺度感,既需要长年的经验积累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亦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要更好地设计细部,表达细部尺度的关系和真实情况,设计出独特的构造详图,更需要我们全心的投入,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好的建筑离不开精心的设计,细部能使建筑更富魅力。
(3)材料选择与搭配。材料是建筑的骨,是建筑的肉,是建筑的皮。材料的得当应用一直都是建筑应关注的问题,而有关材料应用的知识正是我们实际工程设计的薄弱环节。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不同性质的材料运用在不同性质的建筑中,会反映出建筑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浅色代表淡雅,深色代表庄重。因此,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选用,质感的对比,装饰的式样,乃至一个小小的线脚处理都是我们建筑师不容忽视的。目前大部分的设计中都不尽人意,不管用什么材料总是不能把握其性能,材料间的配合与艺术处理也不佳,更有些盲目追求豪华,滥用好材料而达不到好的效果。同样用清水砖和水刷石,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什么就能使人感到亲切,为什么就耐看呢?关键还是在于得当地、艺术地应用了材料:墙砌线脚,砖砌装饰,水刷石与清水砖的巧妙搭配,水刷石的分缝与色彩处理等等均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我们在一般的设计中又有谁肯花时间细细推敲这些细节呢?我们的建筑师一味在抱怨材料低廉,设计费不同而不肯花时间去推敲。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又肯花时间去推敲,我们的建筑,至少所穿的“衣服”会有较大的改观,从而也会使我们整体的建筑形象有所提高。
三、小型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某建筑设计项目,建筑面积约为15OOm2,整体一层。该地块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清新、休闲安逸,建成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1)设计构思。面对这种小型建筑项目,我们始终遵循着一种思想,即在满足当代社会民众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力图创造一种有普遍认同感的现代建筑,本建筑设计主要依据以下三点设计原则:首先,尊重现有场地条件,延续当地固有建筑脉络,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其次,注重人文关环,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空间品质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最后,充分采用当地材料和使用新技术,既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理念。
(2)建筑形态。建筑整体形态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由此形成的内外院落也构成并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模糊了室内外界限,使屋中有院,院中有屋,也对周边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屏蔽和保护作用,形成了舒适静谧的场所感。建筑屋顶是内凹的单坡顶,围合成内敛安逸的庭院模式,也是对当地传统民居形式的现代解读。高起的山墙与坡顶错开一定距离,在丰富整个建筑空间界面的同时,也达到了室内良好的采光通风及景观效果。俯视整个建筑空间形态,犹如看到了当地传统民居的点点光影,传统建筑模式和文化氛围的现代表达使建筑之美得以充分体现。
(3)空间结构。在建筑空间上我们还注重对休闲设施以及室内外空间关系的过渡,增强了建筑本身的人性化关怀和与室外环境的互动。建筑随着地势设计为一层,局部二层是屋顶花园,可供休闲、娱乐、观景之用。另外,建筑形体注重对采光天窗、多义空间的运用,营造了良好的室内景观、微气候,大大增加了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在走廊内随时可以停下来观景品茶,到廊外平台亲水,去水面中心垂钓,也可以在屋顶花园沐浴阳光、尽情畅享,另一种心情的生活也许就从此开始了。
(4)建造材料及技术。建筑主要用材为场地内原有石材以及当地较多的木材和瓦材。石材的干净厚重、木材的亲和柔雅以及瓦材的质朴低调等无不构成并反映了当地民居特色,也恰当地衬托出了基层村落民众的朴实与勤劳。建造方式也是当地本土的基本技术,如石材墙体的堆叠砌筑,坡屋顶檀、梁以及瓦材的搭接与铺贴,门窗细节的构造做法等都体现了普通大众的智慧结晶和民俗风貌。
(5)生态策略。本建筑设计中就地取材、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用生态理念进行设计。建筑尽量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室内外庭院微气候营造、屋顶花园,在有限的物力、财力下,我们尽可能做到了还原本土的被动式生态设计。
四、结语
总之,在小型建筑设计中,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必须结合当地的风情和建筑地形进行分析,并经过不断推敲和实践,选用不同的材料和精心设计,充分应用装饰的手法,进行细部设计,努力创造一种具有普遍认同感的现代建筑。
论文作者:刘健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建筑论文; 细部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尺度论文; 空间论文; 水刷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