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设计——诗歌《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班论文,诗歌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动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幼儿自身的积极活动,将看、做、想、说等形式结合起来,使幼儿智力、技能和语言都得到发展。
二、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作欲望。
三、教材分析
1.儿童诗: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根据《步入小学》续编儿歌《家》改编)
2.《家》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诗,作者从“家”这个幼儿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概念入手,巧妙地运用白云与天空、小鸟与树林、山羊与草地、小鱼与河水、蝴蝶与花儿等一对对依恋关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美好的画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采,从而引发他们认识世界的兴趣,并初步了解客观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联系。
本节课首先从幼儿动手操作活动入手,使幼儿对诗歌中的一些概念有一个感性认识;其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出诗歌中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后展开联想的翅膀,仿编或创编诗歌。
四、活动过程
1.课前,教师创设情境,把室内布置成块状的5个区域。在5个区域里,分别有剪纸白云、粘贴小羊、折叠小鱼、糖纸蝴蝶的范例。黑板上贴上天空、树林、草地、河水、花儿的背景图。
2.向幼儿介绍5个区域里的内容,告诉幼儿白云姐姐、小鸟妹妹、小羊弟弟、小鱼宝宝、蝴蝶姑娘很孤单,很寂寞。请小朋友帮助他们找朋友(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任选一个区域,制作手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制作情况。同时,引导幼儿思考:你制作的“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
3.请幼儿动脑筋,帮助自己的“朋友”找到家。在幼儿把“朋友”往家里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问:小鸟的家在哪里?为什么?树林还是谁的家?小羊的家在哪里?为什么?草地还是谁的家?小鱼的家在哪里?为什么?河水还是谁的家?为什么说花儿是蝴蝶的家等。
4.让幼儿充分地联想,仿编、创编诗歌。
教师启发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说出什么样的什么地方是什么的家。如: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当幼儿说出此句后,继续让幼儿联想:蓝蓝的天空还是谁的家(还是彩虹、星星、月亮、雪花、雨点的家)。当幼儿说出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后,让幼儿联想到老虎、松鼠等也住在树林里;当幼儿说出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后,让幼儿联想到蝌蚪、螃蟹的家也住在小河里。最后提问:我们每个小朋友有自己的家,我们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家,在哪里?我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家(快乐、幸福、漂亮的家)?为什么?
在创编和仿编诗歌过程中,注意保护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
5.教师根据幼儿创编、仿编内容,理顺归纳成诗歌(可以在原诗歌基础上再编出二、三段),并有感情地朗颂,让幼儿欣赏自己创编的诗歌多么好听。最后,和幼儿一起看图朗颂儿歌。
6.让幼儿根据诗歌内容,自编动作,进行诗歌朗诵表演。此时,幼儿的情绪已经非常高涨,如果只靠单纯的朗颂和面部表情是不能充分表达他们的感情的。所以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编动作来表演。
标签:诗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