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文_董志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文_董志臣

黑龙江省克东县盛乡中学 164800

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语文教学改革被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早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里,就明确要求:我国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中学语文课增加诗词等的比重;继续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习近平主席也在多个不同场合提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这些足以说明,从国家层面制定规划,到教师层面的具体执行,都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我的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那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如何在中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本人思考和努力付诸实施的课题。自课程改革开始,我就力争在每次课程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成果检测等方面,尽力渗透进传统文化内容,寻找课程与传统文化知识的契合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潜移默化中掌握教材和大纲所要求的应知必会的内容。现将个人的思路和做法,整理如下。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准备课程时要充分利用目前各学校优质的媒体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才能有动力学习。

从大的方向上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有非常多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陌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这些内容,从中选取适合中学生年龄特征的知识,并且将许多涩读难懂的内容转化为具有时代特征能被这个阶段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我们就要将很多知识制作成新媒体,用动画、图片、视频等等方式重新演义出来,这样才容易被接受,以此带动学习兴趣。

比如说诗词,不同时代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均不同。诗,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要求不同;词,婉约派和豪放派风格不同。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其学习目的不是专业研究,而是普及性教育。所以在日常授课中与其讲授专业知识,还不如引导学生更多的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文情怀,其中传承千百年的经典名句等,更能激发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个人要深入学习研究,有较好的古代文学的修养和艺术修养,增加个人的阅读储备,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当前的教师的个人阅读时间日渐减少,被各种多媒体形式取代。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要多阅读经典传统著作,掌握更多于教材以外的传统文化知识,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又让你的教学工作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阅读提高个人能力,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这样在准备课程的时候,才能了解并掌握应该在哪个环节、哪个内容上渗透传统文化,找到课程与传统文化的交叉点,通过引入传统文化,丰富课程讲授内容,体现传统文化作用,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除了讲解诗词内容之外,更多的可以通过个人的艺术修养能力,引入诗词中所有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及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旁征博引,点评功过。这不仅是对文化知识的传授,更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让学生从钦佩转为信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三、在课程传授中,选择多种不同的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对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内容,更多的是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素质的教育。因此其课堂呈现形式可多样,也可在课外更多的展现。比如借助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生诞纪念日等时间点,开展国画、书法、灯谜等比赛活动,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创作欲望,自发的去查找相关资料,掌握相关知识,制作优秀作品,比单纯性的教师课堂讲解更有效果。我们就曾经举办过元旦灯谜比赛,学生们参与意识非常强,通过当前的互联网辅助功能,他们就掌握了很多诸如拆字法、?离合法、?增补法、?减损法等多种猜法,更有同学利用相关方法创作出了多个灯谜,让参与领导和老师惊喜不断,真正体现了全面参与、主动学习的课程改革要求。

四、课程效果检测的时候,除了完成日常的语文教学要求外,更多的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我们采用背、写、用三种方式。每学期、每个月、每一周,都固定传统诗词的背诵数量,并于固定时间进行效果检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或对此不感兴趣。但要坚持要求同学们完成这个作业,因为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绝大部分同学会对诗词背诵越来越愿意参与,因为随着量的增加,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这样在语文思考、作文写作和日常对话中,都会无意识中想到和使用到这些诗词,特别是一些经典名句。当他们意识到这种学习效果的时候,会更愿意参与其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我们说的通过背,带动写和用。除了诗词之外,还有一个传统文化的内容要积累,就是成语。这也要求在作业布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另外,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一部优秀的历史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也可以成为教师留给他们的假期作业,预留任务,让他们从古装的剧作中了解先人的风俗、礼仪、人生观、价值观,也会让学生有不错的收获。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要避免以下的问题产生:

(1)要做好传统文化知识与现有语文教材的正确整合,不要只是为了讲传统文化而进行授课。不能在正常授课中生硬的套用传统文化知识,要根据所讲解的内容,灵活、恰当的找到接入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2)要多选择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内容进行渗透。不要将迂腐的、不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内容带入课堂,传统文化的教学不是全盘接受,而要辩证的取舍。选择有正确导向性、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知识内容,来进行渗透或讲解。

(3)对于含有传统文化内容的作业要做到持续性的检验,当学生形成自觉背诵、使用后,再减少相关作业的预留。

论文作者:董志臣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文_董志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