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变电站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智能变电所是指在运行过程中运用各种数字网络运行设施,整合各运行系统,实现变电站各设施的集中管理。智能变电所采用特殊材料,需要环保节能.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实现了变电站的综合监控,保证了变电站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能够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提高了变电站的独立管理能力,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然而,智能变电所的组成复杂,科技水平高,维修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必须做好维护和持续优化工作。
关键词:变电运维技术;智能化技术;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给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人工操作和维护已不能真正保证远程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安全,因此自动化操作和维护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变电站运行维护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还讨论了智能技术在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中的应用现状。
1.变电运维工作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量急剧增加,现有运行维护人员已不能满足变电站日常运行和维护的需要,部分远程变电站难以进行人工检修。同时,人工检测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将大大增加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操作维护成本,因此采用智能技术的无人值守技术得到了推广。然而,由于无人值班变电站技术在我国应用过程不成熟,智能化程度普遍较低,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中采用智能技术时,变电站的火控、入侵防范和视频监控系统是相互独立的,缺乏实现不同系统间互通的平台。当紧急情况发生时,这些系统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使得管理系统很难掌握变电站的状态并进行有效的调整。仍然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各个系统的反馈数据进行全面的监控,这不仅会影响运行维护的效率,而且会增加操作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此外,变电站自动化运行维护系统在现阶段很难结合环境的变化进行独立的反应和调整。在变电站的日常工作中,环境温湿度会对其工作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大多数变电站只使用温度计对整个变电站的温度进行监测,不仅不能及时掌握变电所的湿度变化和泄漏问题,而且不能准确地掌握变电站各区域的温度变化,因此很难根据实际情况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节能。此外,目前各变电站的防盗性能存在很大缺陷.大多数变电站仍然采用传统的机械锁结构,以防止入口处的失窃门。智能操作维护系统很难监控这种门锁的开启和关闭,任何人只要准备好钥匙就可以直接进入变电站,大大提高了操作和维护的难度。目前,大多数变电站都配备了防盗监控和防盗报警系统,难以干预和防盗,难以发挥真正的防护作用。
2.在运行维护中,智能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快速保护的问题
在众多的智能变电所系统中,电子变压器是最复杂的,它可以实现各种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各种交换机必须相互配合,同时,各合并单元必须相互配合,以保证其安全运行。然而,在实际传输工作中,由于数据传输时间的增加,总体工作效率会降低。此外,当终端数据集成时,需要在闸门上进行,因此有必要明确闸门的位置,这也会对整个保护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扰。与传统的变电站信息传输相比,智能变电所的传输速度更慢。
2.2安全性问题
在通信方式上,传统的变电站采用点对点模式,可靠性高。在智能变电站的通信过程中,采用了点对点模式.虽然点对点模式在信息传输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也存在一个缺点,即需要使用软件来达到设备间的隔离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期间,只要有一个简易爆炸装置出现问题,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同时也会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2.3可靠性问题
光纤是智能变电站的主要连接方式,但由于光纤与玻璃之间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一旦光纤变压器受到外界的影响,很难保证整个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子变压器需要模块的帮助,模块的设置会消耗过多的电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3.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管理
3.1对设备管理模式的要求
目前,变电站设备管理采用专业设备管理模式,即变电站设备维护、设备技术、设备测试和设备缺陷管理由电网部门专门人员管理。电网管理部门根据变电站设备的运行要求,决定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方式。可见,由于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设备管理和设备技术的应用是分开进行的,给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带来了许多弊端。例如,一种是冗余的操作模式。为了使供电更加可靠,操作人员将在不了解变电站设备运行状况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冗余运行。其次,风险很大。由于设备的管理和设备的技术应用是分开进行的,操作人员对设备的工作状态了解不够,这是变电站设备使用的潜在风险。设备管理新概念的产生是由于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中的智能技术概念,将变电站设备管理提升到整个变电站的管理,这是设备管理与运行管理的高度结合。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果存在问题,设备可以自动向管理人员发送维修请求,即智能操作和维护管理,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效率。
3.2动态管理化发展
从客观上看,我国智能变电站的管理主要由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和运行管理三部分组成。由于我国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非常复杂多变,而且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因此,对技术维修人员进行管理将更加困难,而动态管理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智能变电站也能有效地检测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重点对一些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了整个智能变电站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位置,并在故障早期得到了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个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建立健全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体制
智能变电站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运行质量的基础。在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维护时,必须建立和完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体系。在制定运行维护系统时,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明确具体操作细节。在具体工作中,要有效实施操作维护制度,加强监督,确保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制定岗位责任制。实施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可以保证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变电站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4.结束语
变电站运维采用智能化技术,大大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运维质量。结合变电站运维的实际情况,加强运维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性能,提高智能运维的全面性,同时优化监控系统的组成,准确掌握和调整变电站的工作状态。同时,对现有安全设施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保障变电站安全,充分发挥变电站智能运行维护的优势,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林威.关于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的研究[J].科学家,2017(14):71-71.
[2]范富江.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7):218-218.
[3]卢杰.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6,23(3):57-58.
论文作者:冉孟豪,叶海龙,明庭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运行维护论文; 设备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变电所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