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价值逻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1)05-0018-04
社会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社会主义价值反映着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规定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在价值逻辑,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如何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为了论述集中,本文中社会主义仅仅指科学社会主义,笔者注),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有三个层面——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笔者认为:对社会主义做三个层面的理解,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发展的考察,并不是一种本质的把握。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模糊,是社会主义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波折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主义改革面对的最大阻力。邓小平同志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思考和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社会发展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论极大的解放了人们思想和社会生产力,是正确的。
了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价值,以及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价值之间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和属性。因此,所谓“社会主义价值”,就是作为价值客体的社会主义,满足社会主义价值主体的属性。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是马、恩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立,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更是因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理想的高度概括。如前所述,作为价值客体的社会主义,包括三个相关层面——即,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价值客体的社会主义是如何满足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呢?首先:“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夺取权力、怎样夺取权力、夺取什么样的权力斗争的行动指南,不仅具有理论指导价值,而且具有行动指导价值。社会主义运动作为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手段,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具有十分重要手段价值。而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手段而存在。无产阶级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保障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而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发生变化。具体到中国,由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因此,现阶段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手段,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
总之,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提炼和时代把握,它在本质上是从属于社会主义价值范畴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价值中最稳定的内核。
二、社会主义价值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在逻辑
“价值比制度更根本”。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手段,是在社会主义价值的指导之下建立的。因此,实现社会主义价值是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手段;社会主义价值是内容,社会主义制度是形式。这就是社会主义价值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辩证法。
同样,“制度比体制更根本”。在制度和体制的关系认识上,制度是目的、体制是手段;制度是内容,体制是形式。从本质上说,在社会主义价值指导之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从根本上确保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政治制度。但是,优越的制度必须依靠优越的体制“中介”去执行和兑现。只有优越制度而没有优越的体制“中介”,制度的优越性在现实中很难发挥,严重时甚至损害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改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行社会主义制度下,部分政治和经济体制不利于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积极探索和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有利于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而决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改革。
如前所说,社会主义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完善。为了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体制必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现不同价值目标所要求达到的价值要素。综观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社会主义各个时期的基本价值要素:1.发展——既有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有精神文明的发展;2.社会公正——以权利与义务的平等为主要原则的社会公正;3.集体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的道德规范;4.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要素,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实践中,改变社会主义体制,使社会主义体制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要素要求的过程。1.首先是发展——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力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发展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之所以比资本主义优越,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能提供更广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空间。因此,社会主义体制必须以发展的价值取向为指导,进行建构。邓小平同志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对此我们有充分的信心”。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质上是把“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改革成败的标准。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不仅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2.社会公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公正,是社会的产物,它要求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如何克服由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利益分配上不平等,这是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必要要求。我国1978年以前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体制,把公正作为首要的价值来追求,实行“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的体制,导致的结果“均贫”而不是“均富”。为了实现“均富”理想,邓小平同志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位价值来追求,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正。“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⑤“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⑥从价值理论上看,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具有手段价值;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目标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时,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现社会主义公正的价值理想,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正理想的实现。3.集体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规范。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社会的一切活动以人民的利益为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相反,它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着条件;同样,合理正当的个体利益也不排斥集体利益。过去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两者对立、忽视两者统一,造成“强调集体利益主导性、忽视个人利益合理性”的错误。其结果,严重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在重新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对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进行重新调整,充分调动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积极性。这种全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注重社会的、长远的、集体的利益,并为社会每个个体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并最终有利于个体利益的实现和每个人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利益只具有从属性。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旨在通过个人利益的有效实现途径,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集体利益目标。因此,集体主义依然是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的主导价值观。4.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要素,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最高类型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社会主义民主要求消灭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不均衡状态,使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当然,社会主义民主并不可能消灭所有的权利不均衡状态,而主要是消灭资产阶级统治权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使用有系统的暴力的组织”。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它的存在和发展都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因而,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问题上,走过弯路,“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因而,“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的手段”。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⑧在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确立了在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价值。这是社会主义的民主价值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主义改革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要求,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革前进的方向。邓小平理论,也就是在逐步探索如何使社会主义体制更好反映社会主义价值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价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段”上,被具体化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坚持这一路线不动摇,我们就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⑨。
三、从社会主义价值角度把握“三个代表”思想
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多角度的阐述。本文仅仅从社会主义价值的角度,阐述“三个代表”理论与社会主义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⑩
从社会主义价值角度看,“三个代表”的论断在本质上是符合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在我国现阶段党建理论上的具体反映。1.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重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手段,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因为适应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走上执政地位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巩固自己领导地位,就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关键,是代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表明我们党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上的战略选择。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只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2.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仅体现在可以极大提高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而且要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只有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党才能成为全社会的核心力量,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3.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社会主义的价值在于它能实现广大劳动人的根本利益。因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导一切社会主义运动和革命的根本价值。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制度保障,必须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归根结底是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标准。《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使党在新时期能够充分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在党建领域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党建工作的指导方针,而且是整个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指导方针和价值取向。发展物质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切都是作为实现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手段而存在。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也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