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线面:“简单而不简单”的地图语言--论地图信息的有效提取与解释_地理论文

点线面:“简约而不简单”的地图语言——谈地图信息的有效提取与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图论文,而不论文,简约论文,语言论文,简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点线面之于地图,犹如音符之于音乐,形体之于舞蹈,色彩之于绘画,是地理学不可或缺的第二语言。用点线面来表达地理事象,直观、生动、简约,但“简约而不简单”。因为“一图藏万言”,其间承载了许多的地理信息:或隐,或显,或真,或伪,或有效,或无效,这就使地理信息具有了抽象难解或解而不全的困惑。如何有效地提取并正确地解读信息,是能否准确调动并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以形成相关地理能力的前提。笔者以为,只要学习者充分发挥“联想(legend)——图例的英文名称就是联想(legend)”的功能,认真细致地提取点线面的各种形态等细节特征,并且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就可正确有效地解读其蕴含的有用信息,进而去描述地理事象的分布特征和规律,阐述地理事象分布的成因及人地关系。

一、点的信息及解读

作为地图语言之一的“点”,其表示的多为点状地理事象或几何图形中的点,如某聚落、某设施、某物象等。这些点大多没有坐标,甚至彼此孤立存在。从形态看,点有大小、虚实、形状、颜色之分;从数量看,有多少之别;从分布看,有疏密之异;从状态看,甚至有动静之差;但是从联系、运动的角度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反映了地理事象的外在表现和内部联系,形成了特殊的空间结构(有方向、位置、距离、内部结构、外部形态),产生了特殊的空间联系(区位)。对于这些点状事象信息的解读,首先要明确点的名称,弄清其表示的地理事象;其次要提取点的形态特征,如点的大小、虚实、形状、颜色、多少、疏密、动静等,找出与其相关的意义;再次就是研究点的空间分布,观察点的位置,分析影响点位置的因素;最后探究点的变化,找到产生这种变化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这种变化的结果。

例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1,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1)~(2)题。

图1

(1)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称为城市化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主要原因

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此过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有关a、b、c、d四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城市等级最高,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大

B.b比d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

C.c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比b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远

D.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

【信息提取】该图中的点代表城市。从静态看,该地区城市有规模大小、数量多少、分布疏密之分,且与沿海(东海、黄海)、沿湖(太湖)、沿江(长江)、沿线(交通线)关联紧密;从动态看,从1985~2000年,该地区城市数目由少增多、分布由分散到集中、等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信息解读】依据上述信息可作如下判断:①该地区城市由带状到群状,并且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沿江、沿线、沿海、沿湖等地,说明城市发展深受水运、陆路交通条件的影响;②城市数目由少增多、分布由分散到集中、等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表明该地区城市发展呈现“以线带点、以点带面”的格局。从而分析出城市等级体系及服务功能、范围的特点。第(1)小题答案为A,第(2)小题答案为B。

例2:图2大圆为晨昏圈,图示部分为白昼,其中A点坐标为(30°W,0°),B点坐标为(150°E,0°),C点坐标为(7.50W,41°S),D点坐标为(127.5°E,41°S),E点的经度为45°W。读图回答(1)~(3)题。

图2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4时 B.12时 C.16时 D.22时

(2)E点的昼长为:

A.14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9小时

③下列关于此季节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正是小麦返青的季节

B.我国北方雷雨天气较多

C.阿尔卑斯山区正是滑雪的好季节

D.我国南方正是柑橘收获的季节

【信息提取】以图中各点为例,A点(300°W,0°)是晨昏圈与赤道的交点,即300W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意即300W地方时6时;B点坐标为(150°E,0°),即150°E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意即该点地方时为18时,A、B两点经度相差180°,昼半球的中线为60°E,地方时为正午12时;C点(7.5°W,41°S),D点(127.5°E,41°S),是晨昏圈与41°S纬线圈的交点,意即C、D两点为昼弧。说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附近,北半球处于夏半年;E点(45°W)处于晨线上,为日出,A、E两点经度相差15°,时差1小时,意即E点5时日出。

【信息解读】由上述信息可作出以下判读:仅以A点(30°W,0°)为参照,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A点地方时6时+两地时差10小时=16时。故第(1)题选C。E点(45°W)处于晨线上,为日出,而A、E两点经度相差15°,时差1小时。意即E点5时日出,可算出其日落为19时,昼长则为14小时。故第(2)题选A。晨昏圈与经线圈斜交,因此410S的昼长为(127.5°E+7.5°W)/15=9小时,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在赤道以北附近,意即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故第(3)题选D。

二、线的信息及解读

作为地图语言之一的“线”,其表示的多为线状或带状延伸的地理事象,如河流、交通线等。从形态上看,地图上的线有长短、曲直、粗细、疏密、虚实、动静、渐变方向、延伸方向等特征,这些线也大多没有坐标,看似纵横捭阖恣意妄行、彼此孤立,但是从联系、运动的角度看,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反映了地理事象的外在表现(空间结构)和内部联系(区位)。对于这些线状事象信息的解读,首先是明确线所表示的事物名称,其次是看清线所呈现出的形态特征;再次就是研究线的空间分布,如线的延伸方向、疏密、曲直等变化特征;最后分析影响线分布与变化的因素,探究线产生变化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以及这种变化的结果。

以河流为例。作为线状事物,河流线有长短—流程,曲直—弯曲程度,粗细—河道宽窄,疏密—河网密度,虚实—时令变化,由此可以反映出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河网密度、弯曲程度、干支流、上中下游、河源河口)、水文特征(流量、流速、径流变化、结冰期、含沙量)、地形特征(河流沿线地形及地貌、地势高低、流向)、气候特征(季风与非季风、旱季与雨季、湿润与干旱、气温变化、植被状况)等。事实上,多年的高考试题表明,河流是地理考试很好的切入点。这是因为:①河流是自然环境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河流是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以河流为切入点来考查地形、气候、植被知识,乃至考查一定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提取了河流的这些形态信息,就可以深入探究河流的水系、水文本质特征。

例3:读我国某省河流分布图(下页图3),回答下列问题。

(1)试描述该省的河流特征。

(2)试分析该省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图3

【信息提取】该河流形态特征多为短小、稠密、弯曲;经纬度位置特征为低纬、近海、亚热带季风气候;海岸线曲折漫长。

【信息判断】此图反映该河水系特征为: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水网稠密,短小流急;水文特征表现为:流量较大,径流季节变化也较大,落差大,但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从河流水系特征可以反映该省的地形、气候特征:山地面积广大,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故该省山地丘陵多,耕地少,但临海,海岸线曲折而漫长,利于发展林牧渔业、海洋事业及旅游业。

以交通线为例。作为线状事物,交通线有类型、长短、主次、弯曲、疏密、虚实之分,反映出交通网线的种类(铁路线、公路线、航线等)、线路远近(运输距离)、干支线(国道、省道)、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网线密度(经济发展程度、通达能力)、虚实(已建、在建、规划)等综合制约因素,说明交通运输线建设要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交通线的区位选择问题。对于该问题的分析实际上就是“要不要建?”“能不能建?”“怎么建?”的问题。

例4:读武汉市交通区位简图(图4),回答下列问题。

(1)武汉市的综合运输网由哪些系统组成?

(2)分析武汉市成为华中地区最大运输网络的区位条件。

图4

【信息提取】该图中显性的信息是:至少有三类交通线,呈“W”状的a水系是长江中游及其两湖流域,b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c是南北大动脉——京九线,d是南北大动脉——京广线,e是连接西南的汉丹线。图中隐性的信息很多,有航空线、公路线;周边有湘、赣、皖、豫、陕、渝六省市;处于华中地区中心,工业、农业、商业、市场基础雄厚等。

【信息解读】由上述信息可以看出,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于一体,呈现“双十字结构”的交通网络。处于中国经济大循环的中心位置,得中独厚,得水独优,辐射四周;腹地市场广阔,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是南部“经济北上”,东部“经济西进”的重要交汇处。

三、面的信息及解读

作为地图语言之一的“面”,其表示的多为连续分布或不连续分布的面状地理事象,如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无论连续分布或不连续分布的面状地理事象,地图上的面都有大小、轮廓、范围、颜色等形态的不同,这些形态分别反映面状地理事象的面积、形状、境界、类别等外在表征,通过表征,可以发现面状事象内部及其之间性质与数量关系的时空联系特征。

例5:下页图5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下页图6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图5

图6

(2)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

【信息提取】该图显性信息有:四类色块——黑色块、浅灰块、点状块、空白块;其分布区域大致为:黑色块——地中海周边,浅灰块——中欧、东欧、西欧小部分,点状块——西欧大部、阿尔卑斯山区,空白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隐性信息有:黑色块——地处地中海气候区,经济发达及较发达区;浅灰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经济发达及欠发达区;点状块——温带海洋性气候,经济发达区;空白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经济发达及较发达区。

【信息解读】结合上述信息综合分析,可以读出: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黑色块——地中海周边——地中海农业,浅灰块——中欧、东欧、西欧小部分——种植业、畜牧业农业,点状块——西欧大部、阿尔卑斯山区——乳畜业,空白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种植业、畜牧业。再结合所学,可以做出以下判断:第(1)题答案应为C,第(2)题答案应为B。

总之,对于地图信息的解读依赖于地图语言的解读,而地图语言的解读依赖于点线面解读,只要做到细心、细致并善于联想,就可保证地图信息的有效提取。

标签:;  ;  

点与线面:“简单而不简单”的地图语言--论地图信息的有效提取与解释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