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社会资本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资本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069
一、引言
从社会资本思想起源到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直至科尔曼完成社会资本研究框架,研究社会资本理论的学者主要来自社会学领域。但是自普特南(Putnam)① 运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意大利南部和北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之后,特别是自世界银行开展一系列社会资本研究项目之后,社会资本理论日益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并且已进入到经济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尤其是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受到特别重视。一时之间,以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解释社会资本以及运用社会资本解释经济现象的文献大量涌现,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社会资本经济学形成了。
社会资本经济学赖以建立的行为假设是什么?这种行为假设对经济发展理论有何意义?在经济学视野中,社会资本概念有何特点?社会资本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目前的文献尚未给出明确的回答,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二、社会资本经济学的行为假设及其对新古典分析范式的修正
个体行为假设是经济学的研究起点,也是经济学各分支学科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之一。当代新古典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之上的。这种行为假设认为“自利”是人们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而且通常认为个体在追求自利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然而,这种假设是不现实的。一方面,除了经济动机之外,人们的行为还要受到社会动机的约束和驱动,如尊重、关爱、与他人的沟通等。另一方面,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思想观念等社会因素也明显地影响到我们的经济行为及其结果。社会信任的缺失会降低人们的合作倾向,从而不能获得潜在的经济收益。
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假设的现实性。事实上,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中,假设的非现实性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基于这种假设的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也就是说,我们是否要在个人行为假设中加入社会因素,要看它对我们所研究的真正对象——社会整体的解释是否必要。至少对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来说,这是十分必要的。以工业聚集网络为例,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网络的优势不能完全按照新古典的观点(如降低搜寻成本,利用规模经济,便利网络内信息流动等)来解释,因为新古典的观点不能解释网络的创建、网络的稳定性以及对违约者的惩罚问题。发展中国家工业集群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维持了一种有着共同的种族或社会联系并且彼此相互信任的买卖双方的信任关系。②
反过来,社会因素也受到发展过程的影响。当一个封闭的村落遭遇市场化的进程时,其内部的社会联系必然会弱化,其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将减弱。相反,对外联系将增多,对外部的信任将增强。所以,社会因素与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
社会资本经济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经济行为与社会因素相互影响的思想之上的,这种思想实质上就是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关于人类行为的“弱嵌入性”假设。格兰诺维特认为,新古典假设下的人处于被“原子化”后的“零嵌入状态”,意即人独立于社会关系而存在;而传统社会学所研究的人处于被“原子化”后的“完全嵌入”状态,意即社会关系与文化信念已经完全被个人所内化,个人处于被社会关系所奴役的状态。他认为,这两种状态都不是对现实的人的正确描述。现实的人处于“弱嵌入”状态。在“弱嵌入”状态下,社会关系、文化信念等社会因素“不但塑造了其成员,也由其成员所塑造,而且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其成员自身的策略行为所造成的”,即在个人行为的假设中考虑了动态的、部分是内生的社会因素。③
拉卡托斯把理论的科学研究纲领分成不变的内核和可变的保护带。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稳定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构成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内核,奠定了当代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基础。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保护带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主体面临特定环境的约束,主体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主体具有特定的相互作用方式。内核的改变意味着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而调整其保护带则意味着对原有研究范式的修正。④
建立在“弱嵌入性”行为假设基础上的社会资本经济学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分析范式的部分内核的含义和大量的保护带,但保留了新古典分析范式的精髓。具体表现在:首先,它修正了偏好稳定的假设,认为长期的偏好是可变的,并且个人的偏好依赖于社会关系。不同主体间偏好的相互依赖性以及偏好的可变性正是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之一。其次,社会资本理论保留了理性选择模型,认为“个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⑤ 但是将传统新古典的完全理性修正为有限理性,这主要涉及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人的计算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再次,它基本上保留了均衡分析假设,并认为社会关系与认知观念是不同的主体行为均衡的结果。最后,社会关系和固有观念的存在,改变了行为主体面临的环境约束,使经济主体从理想的、无磨擦的世界进入了一个充满各种社会关系和信念的真实世界;市场不确定性、市场信息不完全以及依靠社会关系网络传播信息的方式,改变了行为主体所面临的信息约束和获得信息的方式;行为主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匿名的市场参数性相互作用,转变为人格化的策略性相互作用,博弈、反馈、声誉、联系等被用来描述复杂的现实生活。凡此种种,都是对新古典保护带的大量调整。由此可见,社会资本经济学保留了经济分析范式的主要内容,社会资本范式并没有形成对新古典的分析范式的革命,而是对它的补充和发展。换句话说,从分析范式来看,社会资本经济理论可以融入当代经济理论之中。
三、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资本
目前,和其他研究领域一样,在经济学领域内对于社会资本如何定义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根据囚徒困境博弈来定义社会资本。罗特利奇(Routledge)和冯·安斯伯格(von Amsberg)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在囚徒困境博弈中的合作均衡的存在,安南(Annen)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囚徒困境博弈中个体合作的声誉。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对其他成员活动的预期。奥斯特罗姆(Ostrom)认为,社会资本是对团体内成员周期性发生的活动的预期,这种预期源自共享的知识、理解、规范和准则。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规范。博尔斯(Bowles)和金蒂斯(Gintis)指出,社会资本是遵守某一社区规范且依此规范惩罚不遵守该规范的成员的意愿。
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一些认知因素。弗朗索瓦(Francois)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可信(trustworthiness),而扎克(Zak)和耐克(Knack)认为信任(trust)即社会资本。
第五种观点将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联系在一起。达斯古普塔(Dasgupta)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人际关系网络(interpersonal network),法肯姆普斯(Fafchamps)和明腾(Minten)也有类似的看法,他们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关系网络(social network)。
第六种观点是综合性的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指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因素。迈耶(Meier)指出,社会资本是指“内在的社会和文化联系,制约人际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人们所处的制度环境。当社会相互交往产生外部效应、促进为获取市场之外的共同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时,社会资本就会产生经济效益”。⑥
综合来看,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资本有如下特性:(1)社会资本的具体形态是社会因素,网络或社区与观念(信任、诚实等)是两种主要形式;(2)研究关注的是社会资本产生的经济收益。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本都能够给相应的行为主体带来经济收益;(3)这种经济收益源自社会网络或社会观念产生的正的外部性。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本时,行为主体不能获得外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有时会产生不利于社会的后果。
由于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性质、形成方式和作用机制有很大差异,所以,为方便研究,对它们进行分类是必要的。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通常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社会资本和认知社会资本。结构社会资本是指各种不同的网络、地位、规则、先例、程序等社会因素,其中以网络为其主要研究内容。认知社会资本来源于人们的精神活动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指准则、价值观念、态度和信念,它总是与信任有关。⑦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类型,与其他类型的资本既有相同的特征,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特征体现在:首先,它是一个具有累积性的存量,并能产生一定的利益;其次,在很多情况下,社会资本的形成是人们投入资源的结果,即使不投入金钱,至少也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两个方面的特征使它具有资本的特性。但是它又在许多方面与其他资本不同。首先,社会资本能够在使用中得到积累。在这一点上,它类似于人力资本,而与物质资本不同。其次,社会资本的折旧方式也与物质资本不同。关系与信念若得不到维持就会随时间而减弱,个体死亡也会造成社会资本的损失,社会资本的价值会因为不使用而下降。最后,和其他资本不同的是,社会资本“既不依附于独立的个人,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的过程之中”。⑧ 社会资本活动最少需要两个人,这一特征充分体现了社会资本的社会性,也决定了社会资本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但是,不同社会资本的公共程度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在生产函数中的表现。如果社会资本只限定在少数人身上,那么,它主要是增加少数人的收益,可以被看成是这部分人的人力资本的一部分,从而成为生产函数中的功能性要素;如果社会资本为整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所共有,那么,它在生产函数中就如技术总量一样成为效率因子。⑨
四、关于社会资本形成的经济理论
社会资本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其一是用经济理论和方法解释社会资本的形成,其二是在现有经济模型框架下解释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
早期的社会资本研究(包括一些经济学领域内的实证研究)大多认为社会资本是一个不变的外生变量。实际上,如果不解释社会资本的形成及其决定因素,那么用社会资本来解释经济发展问题就会陷入同义反复的困境。⑩ 以网络为代表的结构社会资本与由观念构成的认知社会资本的形成方式具有很大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参与网络的决策源自个人的最优化行为,而社会观念的变化则是一个群体的长期演化过程。
1.参与网络行为的经济理论
参与或构建网络形成了结构社会资本。但是,人们参与不同性质的网络的动机是不同的。虽然人们可以通过朋友或熟人的关系获得工作,但在许多情况下加入这个关系网的动机是与人交往,即参与这种网络活动本身就是目的。(11) 这时,参与社会网络是一种贝克尔意义上的消费品,而网络产生的经济收益源自互动的外部性。根据贝克尔的家庭生产模型,这种消费品是由消费者的时间投入和市场商品共同“生产”出来的商品。其生产函数是凹的,两种投入可相互替代。
另一方面,有些情况下参与网络的行为是直接基于经济目的的,如参与一个灌溉组织。这时,参与网络的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可以用标准的最优投资模型来分析这种社会资本的形成。人们在参与这种网络时,受到的主要约束是时间约束。个人在参与网络和从事生产这两种使用时间的方式之间进行权衡,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求解这一最大化问题,可以确定人们参与这种网络的影响因素。其中有三个因素值得特别注意:(1)社区社会资本总量。社会资本具有互补性,不同的人之间参与网络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社区的社会资本总量应当是个人社会资本收益函数中的一个自变量;(2)人口流动性。居民向外迁移后会使社会内居民的联系减少。一方面,居民向外迁移中断了其他居民与他们的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其他居民因他们而产生的间接联系;(3)网络封闭性。当网络封闭性越来越弱时,网络内成员同网络外的交往增多,网络内的联系的价值就会下降。(12)
2.认知型社会资本的演进理论
诚实、信任、互惠等认知社会资本是在长期演进中形成和积累的。(13) 人们的认知观念通常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如可信、不可信或诚实与不诚实。但是在长期内,随着父母对子女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培养,总人口中不同类型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认知观念的改变说明人的行为倾向改变,也就是偏好的改变。可以认为,具体的个人的偏好是不变的,但是群体的偏好会有缓慢的变化。
首先要解释的是这种社会化过程。在子女未成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他们部分地受到父母的影响,部分地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父母试图将子女教育成自己的类型,但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努力程度与这种类型的所得效用成正比。将以上思想运用到演化博弈的离散型复制者动态方程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某一类型人口(如诚实)的比例的增减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当前时期社会上该类型人口的比例,另一个是该类型人口所得的效用与平均效用之差。这样,随着这两个因素的变化,社会群体的偏好会发生缓慢的变化。(14)
如果效用来自市场活动,则市场参数决定了演进的均衡值。以诚实为例,我们来解释一下在劳动力市场中两种类型人口比例的均衡值是如何决定的。(15) 假设只有一部分的诚实的人能向外界发送信号以表明其类型,这部分人占诚实的人的比例为ψ,另外1-ψ比例的诚实的人和不诚实的人不能发送信号以表明自己的类型。因此,企业虽然知道两种类型人口的分布概率,但是不能确切知道不发送信号的人所属的类型。不诚实的人能从其欺骗或偷懒行为中获得额外的利益,但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假设两者之比为θ。企业是竞争性的,因此企业按照边际产品向所有的人支付工资,但不诚实的人的边际生产力低于诚实的人。按照均衡时不同类型的人所得报酬相等的原则,可以得出诚实的人口比例均衡值h[*]取决于外生参数ψ和θ,具体关系为:
五、关于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经济理论
社会资本通过传播信息、修正偏好、协调集体行动等机制提高了个人的经济收益,(16) 并通过解决一些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提高了社区或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效率。社会资本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来解释这些机制。社会资本对个人和社会整体的经济绩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理论上探讨社会资本影响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机制。
社会资本能够影响经济增长与发展是社会资本经济理论最核心的命题。尽管这一命题的思想早已出现于古典经济学之中,但自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之后,这一命题几乎被遗忘了100多年。普特南(17) 的研究激起了人们对这一命题的重新关注。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发展取决于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积累以及交易效率等诸多因素。社会资本通过影响这些因素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与发展。
1.认知观念、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积累是促进增长的关键因素。认知观念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影响资本积累进而影响增长:一种方式是认知观念部分地解决了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储蓄;另一种方式是认知观念影响到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最优资本规模。
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社会中,消费者不能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其储蓄只能通过投资经纪人进入资本市场。投资经纪人比其委托人知道更多的投资回报信息,因此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为此,消费者将其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另一部分用来对投资经纪人进行调查。当用于后一部分的时间较少时,可以认为该社会的信任程度越高,这时用于生产的时间更多,因此,高信任的社会人均产出水平更高。用于调查的时间与经济主体间的异质性以及社会、经济和制度环境有关。一般可以认为,主体异质性扩大,用于调查的时间增多,用于生产的时间减少,甚至可能使得投资不足以维持增长,以至于出现诺斯式贫困陷阱。良好的社会、经济与制度环境可以增进信任,减少用于调查的时间。例如,社会越公平,信任程度越高。(18)
在工作中,不诚实的人从偷懒行为中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他们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损失,设两者之比为θ,并可以认为θ随人均资本k的增加而减少。例如,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工人的疏忽大意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肯定比在采用传统生产技术的企业中要大得多。诚实水平是人均资本的有界增函数。由于不诚实的人的生产力较低,可以将他们的劳动乘以一个小于1的系数后进入总量生产函数。这样,可以在一般的增长模型中研究诚实水平与增长之间的关系。将以上的经济环境运用于外生的索罗增长模型中,通过资本动态方程可以看出,由于诚实水平的增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以资本报酬递减被减缓。甚至在某些区域,诚实水平对产出的这种正效应会超过资本报酬递减的负效应。在罗默内生增长模型中同样可以引入诚实水平,在动态转移过程中,资本报酬不变,诚实水平、产出增长率和劳均资本不断增加;在长期均衡中,诚实水平为其上限值,劳均资本无限增加,产出增长率为一正常数,这时模型退化为AK模型,而且和所有的AK模型一样,只有惟一的稳态增长率。(19)
2.网络、技术信息的传播与增长
3.网络、交易的囚徒困境博弈与经济增长和发展
交易双方以何种方式实现交易,决定了他们能否获得最大的经济剩余,从而也影响到了经济增长和发展速度。在交易中常常会遇到囚徒困境博弈。这个博弈的帕累托最优均衡是合作,但是在有着众多交易者的匿名市场交易中实现的是纳什均衡(欺骗),这时双方不会合作。纳什均衡转向帕累托最优均衡,将使社会获得更大的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社会网络是促进由纳什均衡向帕累托均衡转变的途径之一,它能够在两个方面影响交易双方的合作倾向:(1)网络结构影响双方在未来交易中相遇的概率。当博弈重复进行时,双方会为了长期利益而采取合作态度。网络结构影响双方在未来相遇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合作的可能性。(2)网络传播不合作者的行为信息,使不合作者受到丧失未来交易机会的惩罚,从而促使不合作者采取合作策略。网络传播信息的能力与网络结构、封闭程度和技术有关。一般来说,技术越发达,网络传播信息的能力越强。
虽然经济发展会增加合作的剩余,从而提高交易双方的合作倾向,但是经济发展会导致网络结构的变动,降低交易双方在未来交易中相遇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合作倾向:(1)技术进步或封闭社区的对外开放要求劳动力重新配置,从而导致人口流动,这样会因破坏原有的社会联系而降低了社会资本,使贸易双方再次相遇的机会减少;(21)(2)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程度增大,交易环境越来越复杂,交易双方找到所需交易对象的可能性则会降低。(22)
六、结论
本文对社会资本经济学的行为假设及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经济理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背景,其原因在于,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作用更加明显。与此相呼应,发展经济学文献也充分认识到社会资本对发展理论的重要意义。迈耶和斯蒂格里茨主编的《发展经济学前沿》,代表了当代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前沿方向。该书明确指出了社会资本在发展经济学中的理论地位,认为社会资本是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后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在迈耶撰写的“发展经济学家的老一代与新一代”一文中,更是将社会资本列为发展经济学未来研究的主题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经济理论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或一种分析方法。
毋庸置疑,社会资本经济理论为人们解释发展中的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认为,从理论意义上看,社会资本理论对发展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构建发展经济学微观基础的思路。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学主要是从宏观上解释发展问题,缺乏其自身的微观基础,这造成了它在经济学中较为尴尬的局面。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基本点在于解释个人的行为。“弱嵌入性”假设较为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能够对发展经济中的诸如行为刚性、结构刚性以及制度刚性等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实践意义上,社会资本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贫困与发展问题的新方法。由于穷人的时间价值较低,社会资本被誉为穷人的资本,所以,在落后地区开发和构建社会资本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手段。(23)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资本并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全部手段,甚至有时在一些地区,落后的社会观念和封闭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使当地居民陷入贫困的根源。
与社会资本思想强大的解释能力相比,目前社会资本经济学的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欠缺,只能算做是将社会资本思想融入经济分析框架的初步努力。社会资本概念尚需进一步精练,社会资本的度量问题也没有被很好地解决,尤其是针对不同的发展问题构建相应的社会资本理论模型。运用经济学来阐释社会资本思想,是今后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注释:
①Putnam,R.D.,1993.
②Francois,P.,2002.
③Granovetter,M.,1985.
④拉卡托斯(1970),转引自〔冰岛〕恩拉恩·埃格特森,2004,第11页。
⑤Coleman,J.S.,1990.
⑥Meier,G.M.,2001.
⑦Uphoff,N.,1999.
⑧Coleman,J.S.,1990.
⑨Dasgupta,P.,2005.
⑩Francois,P.,2002.
(11)Saffer,H.,2005.
(12)Glaeser,E.L.; David Laibson & Bruce Sacerdote,2000.
(13)Gintis,H.S.; Bowles,R.B.and Fehr,E.,2003.
(14)Francois,P.,2002.
(15)Somanathan,E.& Rubin,Paul H.,2004.
(16)Durlauf,S.N.& Fafchamps,M.,2004.
(17)Putnam,R.D.,1993.
(18)Zak,P.J.& Knack,Stephen,2001.
(19)Somanathan,E.& Rubin,Paul H.,2004.
(20)Barr,A.,2000.
(21)Routledge,B.R.& Joachim von Amsberg,2003.
(22)Annen,K.,2003.
(23)Ostrom,E.,1999.
标签:经济学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网络理论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发展经济学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社会经济学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