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资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重新认识 (一)公共资金定义 一般是指广大人民公有公用(含可同时供许多人使用)的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通常是指公共财政资金和其他社会公共资金,主要包括通过税、利、费、债等方式筹集、分配、管理、使用和结存的资金。广义上也可说,我国的公共资金是指除公民私人私有私用资金之外的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下各种以货币表现的公民共有资金。 (二)公共资金绩效涵义 由于“绩”即业绩、功绩、成绩,“效”即效率、效益、效果,“绩效”即指特定主体、在特定时间内、通过特定工作行为方式所能取得的成绩、成效、成果的总和。因此,可以理解,我国的公共资金绩效一般是指特定的各种公共资金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特定工作行为途径方式——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和结存所能取得的成绩、成效和成果的总和,即公共资金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绩效(主绩效)和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生态性、军事性、党建性等全面绩效(全绩效)。其经济性绩效主要是指公共资金投入使用获得一定的成绩、成效和成果时所耗费成本最少,或是着重关注资金节约的水平程度和经济效益状况,也可指公共资金的经济效益性,即资金收益收获大于成本耗费,或是资金对经济发展所作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其效率性绩效主要是指公共资金投入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或是用最小最低的资金成本做成最大最好的工作成绩;其效果性绩效主要是指公共资金流出过程中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或是资金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影响状况。其政治性绩效、文化性绩效、社会性绩效、生态性绩效、军事性绩效、党建性绩效,主要是指对应相关公共资金在促进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和党的建设改革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成效和成果。 (三)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概念 一般是指审计机关对国家各级法定被审计对象单位和项目的各种公共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和结存所取得的成绩、成效和成果——即公共资金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绩效和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生态性、军事性、党建性等全面绩效情况,依法进行的独立、客观、系统的审计监督评价活动。可以说,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是现代国家审计的新类型,是中国特色国家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方向,是我国审计机关促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途径。 (四)公共资金按审计法定职责分类 根据《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我国的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涉及的公共资金范围可分类为:(1)所有政府财政性公共资金,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政府债务预算和其他公共性预算组成的全口径预算资金。其主要体现为国家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组织全部预算资金和其他各种专项财政性公共资金。(2)中央银行、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财务资金和国有、公有信贷资金。(3)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资金。(4)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公共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5)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资金。 (五)公共资金按政府收支科目分类 根据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科目设置规定,我国的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涉及的公共资金范围可划分为:(1)收入分类科目(按收入性质和来源设置)的公共资金,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等相应资金。(2)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按政府职能与活动、行业、资金用途设置)的公共资金,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商业服务业、金融监管、其他支出等相应资金。(3)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按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设置)的公共资金,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相应资金。 (六)公共资金按全面改革部署分类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此,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新时期我国的公共资金应当也可以与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发展部署同步设置为“5+1+1=7”大类,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类建设改革发展公共资金+国防军队建设改革发展公共资金+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发展公共资金”。 二、我国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任务 (一)根本目标 依据新形势要求,我国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根本目标是:围绕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奋斗目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和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认真履行审计法定职责,全面审计公共资金绩效,以监督检查公共财政财务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着力反映与公共资金绩效相关的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履职尽责情况,促进管好资金、用好权力、尽好职责,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及其相关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全覆盖式审计监督,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保障改善民生、促进改革创新、服务科学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和党的建设改革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二)法定目标 依据现行审计法规,我国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定目标是:审计机关通过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情况进行审计的同时,着力对相关公共财政财务资金的全面绩效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评价,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全面推进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按照审计法定职责要求,要全面推进对5个方面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一是对所有政府财政性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包括全口径预算有关的国家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组织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二是对中央银行、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公共资金(含信贷资金)的绩效审计;三是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资金的绩效审计;四是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公共资金以及其他有关资金的绩效审计;五是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资金的绩效审计。 2.全面深化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按照政府收支科目设置,要全面深化对三个方面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一是对收入分类科目公共资金,如税收收入、社保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二是对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公共资金,如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医卫、计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资源等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三是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公共资金,如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对企事业单位补贴、转移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 3.全面改革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按照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全面改革创新对七个方面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即改革创新对市场经济建设改革发展公共资金、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发展公共资金、先进文化建设改革发展公共资金、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发展公共资金、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发展公共资金、国防军队建设改革发展公共资金、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发展公共资金等的绩效审计。 三、我国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对策 (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要求,突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重点 1.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突出审计重点。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目标任务要求,当前要突出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如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如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如放宽投资准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如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如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如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如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等改革发展进程中有关重点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 2.围绕重要会议决策部署突出审计重点。根据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如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确定的改革发展任务要求突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重点。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重点工作”首要的是“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提出:“现在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跑部钱进’这个词已经是由来已久,我们必须对转移支付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今年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数要减少1/3左右。”“今年要对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出台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要进一步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建立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我们对农业、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也必须加强审计监督,保证钱不被滥用、花得更有效率。”因此,当前要突出对上述重要领域改革、土地出让、耕地保护、转移支付、招商引资、农业、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相关重点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 3.围绕当前改革治国新政突出审计重点。根据国家新近频出的国家治理政策法规措施,当前要突出对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等政策法规措施相关重点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同时要突出对中央领导指示、社会强烈要求、涉及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疑点热点焦点公共资金(如政府债务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安居工程资金)绩效的重点审计监督。 (二)围绕全面提高公共资金绩效,改革创新绩效审计途径方式 围绕全面提高前述所有各种类各专项公共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结存绩效,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各种类各专项公共资金的属性特质特征尤其是专款专用原则(一些公共资金有特定专门来源并指定专门用途的原则),积极探索改革其各自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路径,开拓创新其绩效审计方式方法。 1.改革创新公共资金绩效“全覆盖”审计路径方式。遵照李克强总理关于“从今年开始,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的高新要求,根据《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任务要求,按照刘家义审计长当前要突出抓好“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力度,促进提质增效和厉行节约”的明确要求,当前国家审计机关应探索对所有公共资金绩效实行“全部全都覆盖、不留盲区空白”的审计监督方式,以实现所有公共资金绩效对象范围的审计全覆盖。 2.改革创新公共资金绩效“全跟踪”审计路径方式。当前国家审计机关应探索对所有从筹集、分配到管理、使用、结存的公共资金绩效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逐项逐笔直至每分每厘”的全程跟踪审计监督方式,在全面跟踪公共资金增量、用量、存量之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绩效的同时,紧密跟踪资金之政策目标完成、项目效益效果、办事效率效能实情,以实现所有公共资金绩效时空过程的审计全跟踪。 3.改革创新公共资金绩效“全治理”审计路径方式。当前国家审计机关应探索对所有公共资金绩效实行全面综合审计监督治理方式,既讲求覆盖治全面,又狠抓要害治重点;既重治经济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绩效,又兼管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生态性、军事性、党建性包括民生改善性、反腐倡廉性等全面绩效;既狠治重大案件问题,又不放细小疑点漏洞;既促进提绩增效,又推动问责治责;既惩治违规违纪违法,又善治体制机制制度,以实现所有公共资金绩效内容重点的审计全治理。 同时,可深入探索实行公共资金绩效“全系统”、“全项目”和“全公开”的审计监督方式方法,以实现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向国家审计机关“全系统”推开、向被审计对象单位“全项目”铺开、向全社会全体人民“全公开”,从而共同推进全面提高公共资金绩效。 (三)围绕全面加强审计自身建设,提升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绩效 面临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国家审计机关需要全面加强自身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才能加强改进和全面推进发展我国公共资金绩效审计,不断提升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绩效。 一要转变审计观念。自觉转变公共资金绩效审计观念,牢固树立“大社会公共资金”、“资金全面绩效”的现代绩效审计新思维新理念,而非传统的“大财政公共资金”、“资金经济绩效”观念。二要改革体制机制。探索健全有利于推行“大社会公共资金”及其“资金全面绩效”审计的领导组织管理体制,完善有利于实现公共资金绩效“全覆盖”、“全跟踪”、“全治理”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三要创建专门制度。提请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公共资金绩效管理标准和评价方法体系》,对公共资金项目设立、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绩效评价(重点包括资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绩效和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生态性、军事性、党建性绩效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后期评估、退出机制、信息公开等作出明确规定,推行公共资金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如试行“单位、审计、社会”三级评价制度),根据中组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将公共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纳入班子和干部的综合考评与追绩问效范畴,并向社会公开考评结果。四要夯实技术基础。积极创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形成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数字化管理模式,建成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绩效审计数据库,完善对所有公共资金绩效的适时“全覆盖、全跟踪、全治理”审计监管、汇总分析和综合评价机制。五要提高能力素质。大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从事现代绩效审计所必需的复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依法科学廉洁审计、勇保国计民生资金、擅长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现代职业化干部队伍。 在全面加强审计自身建设中,要把推进公共资金绩效审计贯穿到机关全局整体工作、各类业务审计和每项具体事务之中,做到在全面推进公共资金绩效审计中讲求提升审计绩效,在提升审计绩效中全面深入改革创新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在改革创新公共资金绩效审计中全面提升审计绩效,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我国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朝着富有绩效和优质高效方向科学发展。标签:政府审计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政府支出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改革创新论文; 深化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