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此类手术病患,随机分组后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 强化了整体护理的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达到92%,对照组仅为76%。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需强调护理的整体性,可显著控制术后并发症,提升安全性。
关键词:支架植入;整体护理;并发症;满意度
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程度较重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对于稳定患者心率、延长寿命意义重大,但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同样存在一定危险性[1]。本次研究以整体护理模式为独立因素,观察了这一护理方法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性。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3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住院病患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区间处于54-76岁,平均年龄(62.85±7.83)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区间处于55-76,平均年龄(63.26±8.18)岁。两组均符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指征,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术前对患者实施各项检查,确保可顺利开始手术[2]。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若患者长期服用此药则服用负荷量200mg和225mg,若为急诊则服用300 mg和600mg。术前一天位患者备皮并实施呼吸训练,术后监护其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理念。
1.2.1术前护理
除常规各项检查外,还需观察患者,电解质、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等,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大致了解。若患者存在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紧张等情绪,则应强调心理引导。术前令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导尿管的留置导致感染率上升。术前三天令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术前做好会阴部位及双侧腹股沟位置的备皮。术前半小时再次检查急救设备及药品是否准备齐全。
1.2.2术中护理
进入手术室后向患者介绍手术用到的医疗设备及主治医师。稳定患者情绪,检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情况,常规消毒右侧腹股沟。若术中监测到血压急剧下降,应及时滴注或静脉注射多巴胺,若发生室速则因采用电除颤复律。
常规穿刺是桡动脉,若血管穿刺难度较大可选择股动脉,桡动脉术后用的是止血器,每两小时放松一点,一般术后6到8小时全部松完,用邦迪覆盖。这时候仍需要观察有无出血,避免部分患者由于术中使用肝素和抗凝药,术后8小时仍存在出血。穿刺股动脉的常规是穿刺鞘在术后4小时拔除,然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8小时拆除。
1.2.3术后护理
1.2.3.1强化观察
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实施持续性观察并确保其绝对卧床,监测心电图、心率情况。在24小时后查看伤口是否存在渗血,若不再渗血则应将绷带松开。为患者术后拔管时可通过沙袋压迫结合加压包扎方式,避免出血。
1.2.3.2饮食护理
术后强调少食多餐,以低脂肪、低含盐量为主,并强调蔬菜及水果的食用。
1.2.3.3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展开的健康教育应以心态调节及生活规律为主。心态方面,需督促患者尽快调节心态,提升社会性,强调对疾病康复的信心。生活方面则应叮嘱患者在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并预防伤口感染,强调出院后复查的必要性。患者的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常规服用一年,一年后可停氯吡格雷,用药期间告知患者切忌随意停药,否则容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死亡率高。同时需自行观察有无出血情况,比如牙龈出血或大便黑色,若存在则停一种抗凝药并来院复诊。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情况
比较术后住院期间患者发生桡动脉闭塞/痉挛、出血/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示观察组各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 并发症对比表[n(%)]
3 讨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属于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通常24小时内伤口便可基本愈合、不再渗血[4]。这一手术方式的作用机制在于扩张血管内壁,促使心脏得到充分的供血,保障血管通畅,恢复心脏功能。
由于实施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大多处于中老年阶段,因此在手术依从性、术后恢复速度上应加强护理干预。整体护理模式指的是从多方面实施护理干预,通过术前为患者各项检查及心态调节,确保手术安全性;术中做好各项准备,以便于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有条不稳的处理;术后对患者的观察、饮食控制以及健康教育可避免不恰当行为引发伤口裂开或造成潜在危险。
对于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应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对患者的主动观察,而非在患者表达不适感后再事后处理。在整体护理下,应将核心放在护理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上,除了强调对患者的关注外,还应对物理因素、心理状态、环境因素等可能造成疾病不良影响的因素加以预防与消除,在娴熟的操作以及主动的关怀下提升术后恢复效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实施了整体护理的观察组术后桡动脉闭塞/痉挛、出血/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心律失常并发症分别为8%、6%、4%、2%,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达到92%,远高于对照组的76%。证实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中整体护理模式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光红.整体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v.4 24:132.
[2]殷丽颖.冠心病患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意义及术后护理要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v.3 26:130-131.
[3]杨倩云,杨平,莫惠彬.渐进式康复护理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v.13 18:37-38.
[4]刘建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v.24 30:3393-3395.
论文作者:郭利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支架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前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