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探讨论文_饶新亮

宁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 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1月-2018年11月,抽取本院在研究时段内收治的100例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0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即用mRs量表对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并以mRs评分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mRs评分低于2分,预后良好组,46例)、对照组(mRs评分为3-6分,预后不良组,54例),用Logistic分析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病前NIHSS评分、发病前1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治疗前ASPECTS评分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NIHSS、脑实质出血率、24h颅内出血转化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年龄、治疗前ASPECTS评分、治疗后即刻NIHSS为影响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对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影响就较大;而如患者治疗前ASPECTS评分越高,则说明预后效果越好。

【关键词】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介入;预后;因素

脑梗死是因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着血液进入到脑动脉中引起血管阻塞,使得此区域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症状,从而引起言语障碍、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在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治疗中,据目前指南应快速为患者实施静脉溶栓、血管介入治疗,以此来减少缺血性卒中患者致残率、致死率。但在治疗后,因多种不同的因素会对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故临床需要针对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的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以此为切入点,实施针对的预防措施,提高预后效果[2、3]。本次研究针对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进行探究,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2018年9月时段内抽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开展此次研究。10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59例、41例,年龄在55-78岁之间,年龄均值(66.28±10.15)岁,入院时NIHSS评分8-36分,平均NIHSS评分(21.54±10.26)分。以mRs预后评分为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mRs评分代于2分,预后良好组,46例)、对照组(mRs评分为3-6分,预后不良组,54例)。本次研究伦理会已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治疗前NIHSS评分超过6分者;愿意接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者;研究前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CT显示早期明确的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者;预计生存期低于3个月者;妊娠者;mRs超过1分者;有活动性出血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到院后,以其临床体征为依据,行相关检查,病情明确后,均实施针对性治疗,即给予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既往史、年龄、性别、吸烟等情况进行观察,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析实施NIHSS评分。发病与治疗时间、入院时血糖、血压、就诊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治疗时间进行分析。

1.3分析指标

用Logistic分析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

神经功能评价:用NIHSS量表评价,反向评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越严重[4]。

预后效果采用mRs量表评价,正向评分,分数越高预后效果越好[5]。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或P<0.01,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预后效果分析

两组年龄、病前NIHSS评分、发病前1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治疗前ASPECTS评分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NIHSS、脑实质出血率、24h颅内出血转化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影响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分析,年龄、治疗前ASPECTS评分、治疗后即刻NIHSS为影响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科常见病,在当前治疗中,多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较前明显改善。但在治疗后,不同因素的出现均会影响预期的效果,而临床在急性脑梗死预后效果的研究中缺乏一定的特异性根据。因此,本次研究即主要针对分析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

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静脉溶栓与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年龄界限均为大于等于18岁。但年龄仍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且对于高龄中尤其是年龄大于等于80岁的重症急性脑梗患者来讲,具有更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故临床医师可以对此类患者的病情治疗前实施预测。另外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均会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反映,当NIHSS评分越高,预后保护作用较强,即能反映治疗的敏感性与血流代偿能力。而血流重建桥接后,如颅内出血转化,即会严重影响预后效果,故此因素亦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以上分析,临床应加强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与因素干预,从而提高转归疗效,改善患者今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应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因素进行分层分析,进而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能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人致残率与死亡率,为家庭和国家进一步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田辉.血管内介入与尤瑞克林联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CY和ENOS水平的影响[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08):513-517.

[2]汪宁,张保朝,温昌明.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07):798-800.

[3]王峰.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及近期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4):40-41.

[4]严洪新,罗建华,余练.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4):535-536.

[5]杨彦,韩玉会.急性重症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02):127-128.

论文作者:饶新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探讨论文_饶新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