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徐欢1,安娟娟2

甘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特需外科 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共计有30例患者,对干预组的患者在其入院之后,采取常规护理并附加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在经过护理之后,检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的2周的焦虑评分及CTSI。结果:两组的焦虑评分和CTS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生理反应,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影响重症

急性胰腺炎(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20世纪80年代,多数病例死于疾病早期,直至近10年来,随着 SAP外科治疗的进展,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17%左右。本文采用心理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并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干预组与,每组患者为30例。其中干预组的男女性患者比例为4:1,其年龄在28-69岁之间,平均为(54.2±11.6)岁;患者受教育的程度情况为,小学文凭为5例,初中生为5例,高中以上学历为20例。对照组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1;年龄在27-7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1±12.4)岁;患者受教育程度为小学6例,初中8例,高中以上学历为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措施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都是采取了非手术式的治疗方法。

2 护理方法

干预组的患者在入院之后,立刻采取了心理的干预,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没有进行除心理之外的其它护理措施,而且两组患者的其它护理措施没有差异。按照焦虑的自评量表(SAS)针对患者入院当天以及2周后的心理情况,开展问卷式调查,而且进行行例行的CT检查工作。

2.1 建立患者病情的干预基础

在患者入院之后,相关的病房护理人员,必须以热情的态度去接待患者,以低姿态的宣教方式来加快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在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时,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的去倾听,及时为患者解释病情的发展,使其能够对自己的病情好转有很大的信心。主动的去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尽快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好感,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的配合相关的护理治疗工作,为后期的护理干预打下坚实的基础条件。

2.2 认知重建

由于每一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其对护理人员的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性,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重症胰腺炎病理的讲解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客观情况,进行积极主动、详细耐心的讲解。使患者能够及时的掌握自身病情好转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能够知道如何可以有效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打消对于自身病情的焦虑,逐步建立起病情好转的自信心。

2.3 情绪支持

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借助情绪的想象技术对患者进行情绪支持治疗。护理人员要把握机会,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浮动与变化。帮助患者去认识,其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消极情绪对于病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然后,在立足相关医学理论知识的角度,对患者进行疾病产生的讲解,进而使患者能够疏导自身的不良情绪,激发患者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的积极性。

2.4 社会支持

为患者的家属及时讲解和疾病有关的护理知识,并教会家属怎样做到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家属尽可能的与患者交流沟通。尤其是一些肢体性的语言,例如,亲吻患者的脸颊、抚摸患者的四肢,让患者能够通过这种皮肤的亲密接触,获得心理上的放松,增强患者的幸福感,进而形成一种对抗疾病的信心。

3 效果观察

3.1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时、2周末焦虑评分与CT检查结果。

3.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t检验。

3.3 效果评定标准

3.3.1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焦虑情况

SAS共有20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用正反向计分所得总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3.3.2 采用CTSI对本组病例的严重度进行评分

CTSI=急性胰腺炎分级+胰腺坏死程度。急性胰腺炎分级:正常胰腺记0分;胰腺肿大记1分;胰腺及胰周脂肪炎症记2分;胰周一处积液、蜂窝织炎记3分;>2处胰周积液或脓肿记4分。胰腺坏死程度:无坏死记0分;1/3胰腺坏死记2分;1/2胰腺坏死记4分;>1/2胰腺坏死记6分。

3.4 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和两周后的焦虑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当天和两周后的焦虑情况对比

4讨 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一般表现为发病急,而且其病情发展速度很快,相关的并发症较多,同时死亡率也较高,患者治疗费用很多,此外,其对于患者的身体构成很大的不适,使得患者在面对病情时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导致各种焦虑情绪滋生,极大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对于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必须加强其心理护理干预,从而解决该类型患者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干预。根据本文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之后,干预组的SAS的评分要明显小于对照组的评分,说明证实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极大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打消其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本组患者干预前CT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CT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干预护理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很好的效果,其在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意义重大,具有广泛的临床实践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艾平岚,罗翠松.护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学,2008,35(3):163

[2] 刘爱芳.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1):56

论文作者:徐欢1,安娟娟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徐欢1,安娟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