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_英语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_英语论文

浅析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新课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变更,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笔者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结合自身体验略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模式——增加各种互动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必须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把学生这个主体的自学能力过分夸大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既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路人的作用。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采用“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1.师生交流互动

在“交流互动”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作适当引导,如播放学生熟悉的英语歌曲,与学生进行与课堂内容相关的freetalk,daily report等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教师的步伐进入课堂。而“交流一互动”的基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课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根据教师所设任务进行自我学习,在学习中去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并为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如下自学任务。

A.Learn new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B.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C.Put forward some questions.

D.Be able to retell the text.

2.生生交流互动

在教师布置学生的自学任务,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就自学过程中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讨论,也可以让他们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让各小组长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使小组成员互相交流,集思广益,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

3.组际交流互动

各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之间可以展开组际交流。教师可以先让在讨论过程中表现比较积极的代表发言,汇报本组对知识的理解,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然后要求各组提出各自的疑难问题,在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与解答,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所授知识展开,突出关键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引导。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也可保留不同意见。

4.评价交流互动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内作业的形式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然后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改,对学生出现的代表性问题,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这样可以打破以往单一的交流模式,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只有采用在教师合理指引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种交流、互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才可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进教法——讲练结合

笔者虽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如何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如何在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如何为其解惑?这又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起初,笔者尝试了利用事先备好的教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好笔记。虽然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并记笔记,但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无法真正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先前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被笔者自以为讲得头头是道的讲解破坏殆尽。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意识到应该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并采用了要求学生勤加练习的方法,即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和句型的基础上,当堂完成教师所设计的相关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教师所讲解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低。那么,如何才可以避免“满堂灌”或者“题海战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采用讲和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避免“满堂灌”或“题海战术”的缺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讲和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讲是练的前提,练是讲的基础;讲是练的结构完善,练是讲的巩固深化。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精讲精练,即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应该对课文内容进行优选,准确把握教学中重、难点知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重点讲解重、难点教学内容,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重、难点知识,加深他们对重、难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与技巧。操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模仿课文,用所学知识编对话,各小组间进行练习题的准确率比赛等。通过操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笔者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了每课一练、每单元一练、每一语法项目一练的练习方式,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指导学法——细致全面,形式多样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课前除了备教材、备教法之外,还得备学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1)大胆开口的习惯

初学英语的人不敢开口说英语,害怕说错,被其他人笑话。为了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教师利用课前3分钟,要求学生进行俩俩对话竞赛。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两位同学,到讲台前面,面对面问答3分钟,训练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速度和内容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也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更多的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敢于用英语互相问好、打招呼、道别等。教师坚持这些训练,既可以改变学生羞怯、不敢说英语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语音、语调、语速,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2)勤于动笔的习惯

从学英语的第一节课开始,笔者就向学生说明,并不断地强调上课时记笔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的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养成边听边记,边记边想的好习惯。除课堂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摘录名人名言、谚语,写日记、书信等,并提醒他们切勿盲目地照抄照搬或无目的、无重点地记录。

(3)正确朗读的习惯

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模仿朗读—重放录音—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使他们掌握纯正的语音、语调,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能力。

(4)背诵、复述的习惯

笔者认为,背诵并非死记硬背,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熟记;复述课文也并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根据文章的关键词、词组和句型,重新组织语句,呈现课文的主旨。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背诵与复述文章的习惯,加深他们对所学英语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促使他们积累英语语言知识,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5)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快速捕捉有效信息,提高阅读速度。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按意群、词组理解句意,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再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要求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不要查字典,也不要停止阅读,而应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大胆猜测词义;同时还应让他们多进行限时阅读练习,培养他们快速阅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的能力

英语学习“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随时随地学习英语的能力。

(1)商品包装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商品的同时,也关注一下其商标,促使他们把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如摆上一瓶Coca-Cola让学生来分析一下这个既朗朗上口的发音,又赋予其原来意义的经典商标;再如Safeguard由safe(安全的)和guard(卫兵)组成,译成“舒肤佳”音义俱备;Sprite本义为“精灵,鬼怪”,译成“雪碧”给人以清凉的感觉等。

(2)日常生活所见所闻

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所常见的英语语言,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留心一些常见的英语说法,如KFC(肯德基),The Bank of China(中国银行),Crocodile(鳄鱼服饰)等。

3.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的能力

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讯手段、教育方法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那么教师在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自觉抵制有害信息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引导学生上网学习英语。

(1)推荐优秀的英语网站

如http://www.k12.com.cn/,http://www.24en.com/,http://www.xinshidai.org.cn/等。

(2)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邮件,用英语与教师、同学或者朋友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3)学会使用英语学习软件

为了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邀请信息课教师教会他们如何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翻译软件或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

标签:;  ;  ;  ;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