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

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

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 殷万荣

〔摘要〕 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引发青少年的一系列偏差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加强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六个结合”,即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与道德教育结合、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与法制教育结合、与家庭教育结合、与学校教育结合,需要动员全社会之力,采取有效措施,持之以恒,才能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关键词〕 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偏差行为

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引发青少年的一系列偏差行为。从“太原师范学院一女生发微博称长期遭受室友‘校园暴力’”到“山西祁县职中学生遭受宿舍同学殴打”等事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话题引发社会关注。其实,造成这些事件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在中小学就出现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教育。由于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及大规模撤点并校,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心智及心理健康问题超过了普通中小学。

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试图建立许多预算管理机制。切实的到企业中运营和实施,而预算管理不仅对预算本身有着很高的需求,而且还需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来实现有效管理。在预算管理机制实施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主要关注预算工作的细节和内容,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缺乏了解,使得企业预算管理不可能实现全面有效的落实。

目前寄宿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大致有以下10 种。

一是孤独,渴望得到家庭的关爱。七年级男生小曹因父母在外打工,已经很长时间未见父母了,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学段放假要么家中无人,要么就只有母亲一人在家。这样的家庭使得小曹怕同他人交往,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孤独感时刻伴随着他。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其性格暴戾、自残,他的胳膊上常有小刀划的血痕。

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计算容易出错误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图完成任务,不管质量如何,做完计算后不检查或敷衍了事,不会认真的检验已做计算是否完全正确。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并清晰审题、认真校对和仔细验算。

五是父母闹离婚,渴望得到一个完整的家。我曾教过的小鹏是一个聪明孝顺的学生,因父母闹离婚,给他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平时烦躁不安,上课自习无心学习,作业不做,休息时常躲在无人的角落郁郁寡欢。

三是缺乏沟通,被误解,渴望得到师生的理解和帮助。八年级女生小欣,因被同寝室同学怀疑偷钱,宁愿以割腕自杀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清白,也不愿找父母、班主任、同学和心理咨询老师解决。

四是恋家恋母情节严重,出现心理生理障碍而无法继续学习。八年级男生晓东在我值班期间,被其舅连打带骂,逼其抱着行李跌跌撞撞离开学校,原因只有一个——恋母!其舅给我们诉苦:“浑小子!惯坏了!每次到学校没几天,就嚷着胃痛,病病歪歪。领回去看医生,一切正常!回到家看到母亲,活蹦乱跳!真是无奈。”

二是性早熟,渴望得到异性的青睐。生活条件的富裕,价值的多元化,影视作品的诱导……都成为青少年性早熟的诱因。校园内,只要不是集体活动,随处可见男女同学无所顾忌地追逐打闹。越是阴暗的角落,越是少男少女喜好的地方,成双成对地窃窃私语,甚至搂抱亲吻,成人撞见都感觉脸红。刚入学不久的七年级学生小陈因失恋而自残,不得不请假回家就医疗伤。

十是胸无大志,得过且过,渴望冲出校园的“牢笼”。寄宿生过着相对封闭的学校生活,为了保证安全、提高质量,各校大都制定了不准带手机、学段内有事外出必须请假且有父母亲自接送等各类规章制度。然而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再加上一些学校设施设备不齐全、不完善,活动形式单一,吃饭—学习—睡觉,餐厅—教室—公寓“三点一线”,学习压力大,学生往往把学校戏称为“×××监狱”。

七是哥们儿义气重,渴望得到“友情”。他们大多已有了“成人感”,好冲动,缺乏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为朋友“两肋插刀”,寻衅滋事,是造成校园“欺凌”的罪魁祸首。

(3)由于半参数估计模型能够兼顾“参数”和“非参数” 2类因素,因此能得到较为准确的估计量,且采用半参模型的解算方法比传统最小二乘法精度更高。

12 至16 周岁是人生中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此阶段奠定基础。加强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中,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为“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贡献。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之力,采取有效措施,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具体反映在情感与意志的心理品质上。如“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理想,爱科学、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怕困难的顽强毅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心理品质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维持学习的基本条件。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心和坚韧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要依据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必须有一个从易到难、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允许学生有反复,甚至犯错误,有时期盼等待也可能是一种好方法。家庭学校应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把理想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为这种内因或内驱力会对学生主体性与学习潜能的发挥产生极大的动力作用。

六是经不住网络的诱惑,渴望“过把瘾”。学校严格禁止学生带手机,一些家在城市的孩子染上网瘾,家长无奈,将其转入寄宿制学校就读。由于寄宿制学校学生一般都在学校,这几位“网民”便无视校规,趁老师不在,偷偷翻墙外出上网,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 当同步的上一层时钟设备是双套的情况下,如果相互之间偏差超过50 ms,那么必须停止其中一台时钟设备提供时钟源,以免影响下一层设备时钟同步。

八是“老子天下第一”,渴望得到“认可和拥戴”。同学间一旦有一些风吹草动,就是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之时,聚众斗殴,轻者受伤,重者“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危害他人生命健康。这是造成校园和社会“霸凌”的罪魁祸首。

钢材的材质接近均质,并且力学性能与弹性塑性体接近,因此钢结构的受力情况与设计计算结构基本吻合,设计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比较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个性等差异,青少年中出现自私任性、没有礼貌、行为霸道、好吃懒做、抄袭或不做作业、磨蹭马虎、孤僻胆小等不良行为习惯。对此,新课程理念强调中小学要“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家庭学校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不断实现“自我革命”,矫正自主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某些心理和行为偏差。“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小学要通过听讲座、观看视频、张贴宣传画、模拟表演、知识竞赛等形式,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理解认同规范,熟记于心,内化为行,用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成自然,才能管住手脚,不被网络、“三厅一室”、黄赌毒所迷惑。同时,要研究制定《中小学养成教育行动计划》,将学生行为规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规范》的各项规定力求具体、可行、可检测,做好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从一些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生活“轨迹”:“好吃懒做”“没有经历挫折磨练”,到“浪费粮食、讲排场、摆阔气”“不珍惜劳动成果”,再到“不珍爱生命”“自杀轻生”,这很难将心理健康与道德截然分开。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很难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深度融合,德育效果微乎其微。我们的教育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德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教育是“点滴教育”,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培养孩子树立道德准则,有道德约束力、法律约束力,敬畏规则。对学生有些思想道德问题难以用常用的模式和途径解决时,应考虑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以民主平等、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摸准学生心理发展的脉搏,找到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有效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逐步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道德教育靠说教、靠榜样示范、靠活动体验,知恩于心,感恩于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感恩。要在中小学德育中渗透《三字经》《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结合时代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情感中升华,逐步培养爱校爱家爱父母、珍惜劳动成果、珍爱生命、爱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情怀。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

随着人们家庭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提前,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中消极甚至不良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早恋现象已不是秘密。若对此横加干涉,认为学生品行不端,只能适得其反。加强青春期教育,除了传授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外,特别要帮助他们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途径。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人的一生,不单是生活、爱情,还有责任和使命。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解决为什么学、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家庭、学校要从小引导学生明白: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家庭致富奔小康、过幸福美好生活,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九是不愁吃穿,摆阔讲排场。这一类学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责任担当的“抱大的一代”。我区寄宿制学生享受着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营养早餐、困难补助,民族乡学生还有交通补助。但个别学生却不珍惜粮食,随意倾倒饭菜,乱扔鸡蛋、馒头和饼子;不懂得节约,不吃正餐,乱买零食;不珍惜青春时光,不刻苦学习,不关心集体事务,关心的却是比阔显摆,谁的男女朋友多……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九年级学生因打群架,造成同学受伤,追究其原因,答曰法律意识淡薄。这是从心理角度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属搪塞之语,说明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道德、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与心理教育,校园欺凌现象频发。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其人格发展,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因此,要杜绝校园暴力,重要一环是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齐抓共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学校要净化环境,依法规范办学行为,编写校本课程,优化课堂教学,结合实际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法治课,发挥处室的协作育人功能,发挥家长、社会作用开展安全综治专项行动,构筑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防线,创新形式把心理健康、法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领培养学生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的良好品质,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勇于同校园欺凌现象作斗争,才能形成合力,为构建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社会和谐新局面做出贡献。

五、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家庭和父母的思想、言行、态度、情绪影响着孩子生命的走向和性格,影响着孩子日后的健康、事业、婚姻和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家庭教育肩负着支持学校教育、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发于童蒙、启于稚幼,是从孩子无意识时便潜移默化,深入其骨髓的,是真正性格养成、品性端立的根基,更需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行常规西药治疗,即:①选用剂量为0.5 g的多索茶喊和250 mL的9%生理盐水进行静滴治疗(1次/d);②除了使用多索茶喊外还可以服用布地奈德(0.1 mg/次,2次/d)。

六、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学校要搭建平台,提供学生喜爱的交流方式,设置并公布校内、校外热线电话,为学生创设便捷的咨询途径,满足部分学生羞与教师见面交谈,求保密、求安全的心理需求。

课堂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教师要自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注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知识,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认真开设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时,教师应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生物课、道法课和班团队会,应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讲好青春期知识,做好青春期心理疏导;语文课,应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展现的优秀人物身上体会和感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之敢于张口说、表现自我,以増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潜力和个性;体育、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克服盲目攀比……”学校要积极办好家长学校,与家长处理好权责边界问题,使二者在育人上实现完美结合,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定位与健全的人格,为孩子的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避免所有“悲剧”的发生。“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因此,家长与学校要学会因人而异,把握好奖赏教育、挫折教育的“尺度”。

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晶体就是奈卡水晶洞里的晶体。它长约12 米,相当于一辆公交车;它重55 吨,抵得上一辆大吊车!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有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引领。教师要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调整职业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时调整教育心态,以微笑、自信、阳光的心态做好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25-0051-04

( 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 酒泉,735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标签:;  ;  ;  ;  

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