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论文_柏斌,杜鹏,周勇,韩秀丽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论文_柏斌,杜鹏,周勇,韩秀丽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摘要:原有的城市道路都是硬化路面,主要依靠泵站、管道等进行排水,在暴雨多发季节,由于排水压力增大,导致路面积水严重、旱涝灾害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结构设计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下渗、储蓄、净化、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减少雨水流失、污染、洪涝灾害的问题,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城市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降低自然灾害。海绵城市道路的优化设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要加强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引言

在我国,关于海绵城市的认知并不多,它依然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由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在整个社会发展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受关注度也直线上升。对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北方的差异性,让设计方案必须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了进一步增强城市市政建设中的防洪涝灾害应对、水资源分配利用等方面的能力,采用新型技术对策,深入探究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合理方法非常必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概述

海绵城市是将雨水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以及排放进行紧密结合,实现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简单的说,就是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水。在城市的建设中,选择若干闲置地块,采取吸水材料进行建设,将其作为海绵体,用于市民的日常休闲,但是到了降雨量较大的时期,就将其当做蓄水的地方。不管是道路,还是园林、湿地等区域,都可以通过海绵体进行大量的蓄水。如此一来,当降雨量较大的时候,就可以将雨水消化在本地,避免雨水的集中形成内涝。另外,被吸收的雨水还能够被充分利用,比如洗车、市政用水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既要实现生态目标,也要能够满足城市功能。所以,其建设一般都是将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市政道路等设施作为载体,通过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新型生态系统。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海绵城市”是为了改善城市排水状况,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所以,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价值就是,在保证城市防雨防洪的同时,提高雨水资源的可利用率。从缓解城市内涝的角度来看,“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为了缓解城市排水压力,避免降雨量较大时出现雨水集中的问题,强化?防水防洪系统的功能,这是基本目的,也是根本目标。从雨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建设“海绵城市”最大的价值就是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综合以上两点,就是“海绵城市”名字的由来。简单地说,“海绵”既可以吸水也可以排水,吸水能够帮助城市排水,而排水又能够为城市提供大量可用水,在这种理念下,既可以满足城市排水需求,又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要点

1、城市路面设计

正常情况下,城市道路排水建设是将车行道设坡1.5%~2%,确保雨水能够在自重作用下自由进入排水口。另外,绿化带的建造应该比车行道略高,确保道路积水的排放。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下,利用路面的高差,将路面积水引入低路面区域。在绿化带下方设置排水管,当有降雨发生,能够先满足土壤的水源供给,当土壤的含水量达到饱和后,多余的雨水可以通过排水管排放。另一方面,在道路排水管中可以安装渗透装置,确保雨水能够进入地层深处,对地下水进行补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城市道路结构层次设计

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城市道路表面积水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排放:第一,利用路面间隙将雨水渗透排出;第二,雨水经过路面进入道路基质层,利用排水盲管将其排出;第三,直接进入道路基土层排放。前两种方式排水效果明显,满足排水标准,然而却没有实现路面的渗透、滞留和蓄积净化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规范中,对道路基层土壤的渗透系数有明确规定,不能小于7×10-5cm/s,所以,在车流量大、负载高的城市道路上,很难完成积水的渗透。在传统的人行道建设中,大多采用预制混凝土、花岗石等建设材料,但是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下,道路建设更多的是采用新型透水铺装材料,能够大大降低城市地表热量的散发,具有更好的透水、透气功能,在生态保护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3、道路绿化带的设计

对绿化带的地形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设计导流系统,保证雨水渗入地下的过程具有层次性。另外,在雨水口设置明沟,在明沟两端设置出水沟渠,方便排水,使雨水向明沟直流。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的各项布置,最常见的就是下沉式绿化带和透水铺装。一般情况下,下沉式绿化带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利用绿地天然的渗透性能及下凹空间,对雨水进行储存,提高雨水的渗透量,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弱流量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各个水域之间的转换,促进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

4、附属设施设计

(1)路缘石。在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中路缘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将其分为了平缘石和立缘石,平缘石标高主要是和周围地表齐平,从而能够使得径流雨水流入绿化带或排入雨水口,立缘石和周围的地表进行比较要高一些,雨水的流向主要是通过漫流进行集中。对于传统的立缘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水流不能快速的流入到绿化带中,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其流动,会选择使用打孔立缘石、豁口立缘石和间隔式立缘石等形式解决这一问题。

(2)雨水口。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径流收集目前主要是依靠雨水口进行,其也是起点处。雨水口的设置一般是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的边缘。现在会经常因为雨水径流冲刷携带或者道路清扫等原因使得垃圾倒入到雨水口中,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堵塞,降低雨水的收集,在暴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城市内涝情况,同时也会进一步污染面源。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选择在传统雨水口的基础上加设截污装置,并且使用截污铁蓖进行清污工作,当打开铁蓖一侧的时候对于截污挂篮能够有效的将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对于道路而言,雨水口目前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的优化设计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减少污染、补充地下水、降低洪涝等作用,对人们的出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交专用车道、道路绿带、衔接设计和标高考量等方面的优化,解决传统道路逢雨必涝、水源污染、出行困难的问题,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9):82-83.

[2]高锐,马新宇.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8):44-45.

[3]温小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3):105+107.

[4]牛春良.基于“海绵城市”下的现代新型城市建设[J].建设科技,2016,(10):7475.

论文作者:柏斌,杜鹏,周勇,韩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论文_柏斌,杜鹏,周勇,韩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