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闻维

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护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胺碘酮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6例,根据患者进行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在此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2.6%明显优于对照组73.5%,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损伤较为严重,伴随有严重心肌缺血而引发心肌坏死的病症,作为冠心病的一种,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我们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很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并且其发病原因和病理相关研究都较为复杂,其临床治疗没有得到突破性的改善[1]。随着对临床诊治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常规治疗方案对病症没有显著改善,因此对患者进行胺碘酮的应用,并且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和可应用安全性[2]。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药物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6例,根据患者进行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6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其年龄在42~82岁,平均年龄为56.8例,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6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18例、侧壁心肌梗死患者3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其年龄在41~82岁,平均年龄为56.4例,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7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19例、侧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利多卡因的静脉滴注,其首次滴注剂量为1.2mg/kg,此后维持剂量为2~3mg/min,患者持续用药24h后进行利多卡因剂量的固定应用,患者每分钟剂量维持在1.5mg左右,持续给药五天[3];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患者首次滴注的剂量为150mg,在一刻钟内滴注完毕,此后维持剂量控制在每分钟0.5mg,患者持续药物滴注五天[4]。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在此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合其临床症状和室性早搏病症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微笑,其中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同时室性早搏的减少率超过90%;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室性早搏减少率在60%~90%;无效则为患者治疗后均不满足以上叙述条件[5]。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的比率之和。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基础资料和观察指标均应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评估标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2.6%明显优于对照组73.5%,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不仅会导致缺血心肌出现严重损伤,同时也会导致心肌梗死面积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功能出现恶化,同时还导致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恶化,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甚至病死情况。另外急性心肌梗死还会导致机体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功能障碍以及急性的循环供能异常,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6]。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长选用利多卡因作为首选药物,但是由于作用时间较短,其治疗效果不显著。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对心脏骤停、施行心动过速以及心室纤颤等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同时降低病死率,临床多数学者认为胺碘酮的应用能够替代利多卡因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转归抢救治疗药物[7]。胺碘酮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半衰期较长,同时对心房和心肌传导纤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缓传导速度,同时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波动,与此同时不会影响到动作电位以及膜静息电位。在临床应用中不仅对心肌梗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后期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2.6%明显优于对照组73.5%,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珍妮. 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与效果评价[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31(19):129-130.

[2]张占胜. 联合使用硫酸镁和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3(07):304-305.

[3]马振刚,吴永梅,宋金龙,王伟,郑以铎,齐延伟,刘建东,杨淑萍,宋忠英.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 河北医药,2010,39(16):2209-2210.

[4]黄月华,张黔桓,彭赟,李勇逵.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2):2236-2237.

[5]徐国民.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探讨[A].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2.

[6]张琳,张学民,杨新滨.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135-136.

[7]叶祥旺.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8(36):58-59.

论文作者:闻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闻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