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运用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收获。本文就当前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浅谈巧妙地评价运用评价,焕发英语课堂的生命力。
关键词:评价语言 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学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大致可分为讲解语言、问题语言和评价语言。对于前两种教学语言,教师研究得比较多,在老师的教案中对前两种语言也会详尽思考,字斟句酌、力求精准。相比之下,评价语言却严重被忽视,教学设计时也很少涉及。
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
1.评价语言单调,形式单一。 在英语课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频繁地使用:“good”,“wonderful”,“welldone”。个个发言都用诸如此类的习惯性评价,到底好在哪儿、精彩在哪儿,学生自己可能也弄不明白,他们已经把这些评价语当成了老师课堂上的“口头禅”。当然也有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而轻率地下结论,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就加以否定;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也不再启发;学生说得不到位教师也不及时点拨提升。
2.以知识为主,忽视情感。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十分普遍。至于对学生的好奇心、创新品质、实践能力,还有学习态度、思维习惯和学习中表现的价值取向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往往局限于传授知识和对学生的回答简单评判,在师生的“问—答—评”中,学生始终是被动的。
3.“学生主体”意识淡薄。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是否满足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的价值判断过程,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做到了有效地传达和熏陶,以及学生是否有效地吸纳和发展。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其中,课堂评价语言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工具。然而,当前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多向交流,更谈不上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等的培养。
二、 如何使用课堂评价语言
课堂评价语言是关乎心与心的对话,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美好的评价语言不仅包含着教师对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感同身受的体恤,而且也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指引和欣赏的深切渴望。如何有效地使用课堂评价语言,使师生之间能在每堂课都有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彼此走得更近?
1.具有启发性,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评价语言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认知走上正规,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性较大的对话,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词汇作为“支架”,让学生进行模拟对话。这种对话往往是开放型的,教师不硬性规定谈话的结果,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应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语言实践习惯。
2.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信,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课堂评价语言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信,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教师不能轻率地说“谁最聪明”,而是要看重“谁在哪个领域更聪明”、“谁在哪个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参与感和胜任感。虽然学生性格、爱好等各有特点,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一般来说,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言语智力和逻辑智力方面较为突出,所以这类学生善于思考并且喜欢标新立异,同时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中等生在每个班都占多数,他们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但有时学习积极性又不够持久,学习潜力还没得到最大的发挥。而这类学生大多却在自省智力和空间智力比较突出,他们观察力比较强,而且喜欢安静思考,所以课堂上他们往往沉默寡言的较多,自己即使知道答案有时也羞于表达或根本没兴趣举手发言,认为课堂上只要认真听就可以了。最后就是班上的后进生,这类学生学习兴趣往往不大,但是他们大部分其实在动觉智力和交流智力这两方面却比较突出。这类学生通常在理解能力、记忆力及主动学习意识方面都不如尖子生或中等生,但是相对尖子生和中等生来说,他们对老师的鼓励性评价却更为期待和在乎。
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课堂评价语言。对于尖子生,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适时激发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对于中等生,因为他们有向尖子生靠拢的愿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果给予他们切合实际情况和欣赏性的评价的话,他们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因此,教师对于他们的课堂评价就应侧重于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
参考文献
[1]郑程 把握教学评价语言推动学生个体发展[J].文教资料,2007年19期。
[2]徐荣慧 浅谈如何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师版),2010年9期。
[3]刘燕 让小学英语课堂更精彩[J].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10期。
论文作者:林少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智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