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推动建筑工程技术迅猛发展,上海目前回迁安置房很多都由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组成。而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据了很大比例。加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高要求和复杂性,对其技术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工程建筑的核心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难点。本文将针对现代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难点;质量控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建筑行业逐步发展,人民对房子的质量越来越在意。混凝土在施工占有很大比重,在技术上仍有许多不足,因技术不完善导致混凝土功能发挥有重大影响。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及总结。混凝土施工不仅仅是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其前置工作如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的技术控制工作也需要做好。以下对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进行解析探讨,希望可以对未来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2.高层建筑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2.1 模板的选型与制作
模板作为构件在起到承载力之前的主要承构件,其施工质量将决定着结构在达到相应混凝土强度等级前的安全性。现阶段,我国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中使用的模板大多为木胶合板。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需要进行切板、钻孔、锯板等工艺,模板需尺寸准确,板面平整;并且模板本身具有良好的承载力以及刚度以及稳定性,不仅可以承载混凝土结构的本身重量以及测压力,进而方便后续钢筋绑扎以及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
2.2模板的安装
安装梁模板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0.2%),并注意梁的侧模包住低模,下面龙骨包住侧模。对两板块之间的纵向缝隙进行处理,并将其做成企口式拼接,之后在进行加柱箍以及支撑体系将柱固等操作。安装柱模前须对柱接槎部位进行凿毛,将柱根部砂浆等清理干净。
在进行实际安装应用过程中,要保证模板的严密性,确保施工期间,不会出现漏浆的问题,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并且还要保证模板尺寸符合施工要求标准,对于建筑中的梁、板、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固,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时要及时校正。
3.高层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3.1原材料控制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开始前,必须加强对其所选用原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选用符合现行规范标准规定的钢筋,通过严把进场材料关来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环节。首先,在选购钢筋时还要做好材料检查工作,对抽检不达标的产品勒令退场。材料进场后派专人进行监管和管理。另外,钢筋的放置地点应严格遵循其与地面的高度规定。
3.2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控制对整体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接头应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地框架地梁端。接头百分率不能超过50%。不同直径钢筋连接时,一次连接钢筋地规格应不超过二级。钢筋应在调直后再下料。
3.3钢筋地绑扎和安装
绑扎钢筋之前,要确保钢筋型号以及尺寸等符合需求,进行确认检查,保证钢筋质量的良好,保证后续绑扎及安装能够正常进行。进行绑扎时,使用钢丝在钢筋接触位置上进行固定,保证钢筋绑扎质量,提升该结构的耐久性。在对钢筋进行安装时,对于不同位置的标注要按照施工地具体要求进行标识。避免钢筋安装时位置出错。
3.4钢筋成品保护措施
钢筋各个规格钢筋在批量加工完之后,要保证轻抬轻放,防止出现散落,导致钢筋变形,在堆放时必须保证不被雨淋、整齐,设置好标识牌。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成品保护的工作。避免出现移位现象等。在浇筑时还要浇筑通道设置好。
4.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4.1混凝土浇筑
4.1.1混凝土材料选择
在原材料选择的基础上一定要优化混凝土的原料配合比例,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碎石选用级配较好的10-30MM毫米的碎石。大沙选择系数在2.8-3.0的中砂。同时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参入少量粉煤灰,适量减少水泥的用量。
4.1.2混凝土施工工序
控制好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依据做好的质量控制方案,基础和主体结构需要按照程序执行,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除了之前的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养护寄必要的质量评定资料都不可缺少。在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并得到执行的前提下,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也能得到很大提升。正式浇筑混凝土前,做好技术交底。
施工工序上采取合理科学的布局,编制专项混凝土施工方案,对混凝土进行分层分段浇筑。这样就可以分块浇筑,从而避免因施工浇筑的实施问题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3混凝土施工技术
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确保混凝土施工区域厚度、施工顺序等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上层混凝土施工要在下层混凝土呈出凝状态下进行。而在上下层同一时间进行浇筑时,两层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15mm以上。浇筑倾斜面时,要从低处向高处进行施工,并保证水平分层。
混凝土在呈初凝状态前,可以再次进行振捣以及压实抹平的工序,这样可以有效对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以及沉降收缩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还可让钢筋表面空腔闭合,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效粘合,进而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性,减少出现间断的几率。
使用斜坡浇筑技术能够减少混凝土结构出现施工冷风的情况。并且要保证浇筑间的前后的错位,呈现阶梯型分层状态,提升混凝土泵送效率,提升混凝土泌水处理水平,保证砼结构上下层的结合。结构整体连续浇筑的厚度要保证在30cm-50cm之间,各层之间要预留出一段时间,下层施工一段时间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控制时间最好是混凝土初凝之后。
4.2混凝土结构的养护策略
在完成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以后,需要进行养护操作,养护操作要在混凝土收浆以后进行,可采用覆盖以及洒水等方式进行。如果浇筑施工时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对混凝土施工区域的大面积裸露部分架设棚架,并在收浆后进行养生工序。同时还要保证,覆盖时不能对施工区域进行破损或者是污染,以免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当采用模板覆盖时,要保证模板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湿润度,一旦温度在5℃以下时,需要进行保温覆盖,并停止洒水。
此外,需注意的是,养护及拌合用水要保证一致性。养护时间为一周左右,并根具外部温度、水泥以及外加剂对养护时间进行调整。洒水量需根据混凝土表面湿润度进行确定,而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时,则可不用洒水。
4.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升温主要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为控制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温度升高,一是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二是掺入适量减水剂,粉煤灰等,可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及可靠性。细骨料宜使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通过试算,确定最大绝热升温值。规范要求,最大升温值不宜大于50℃,表里温差不宜大于25℃,降温速度不宜大于2℃/d,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法施工,水平方向平行推进,竖向采用斜向分层、自然流淌、循序推进、一次到位的连续浇筑方式,不得留施工缝。每层浇筑厚度为400mm±100mm,以?1:6的斜面坡度斜向推进。振捣顺序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如此循环地向前推移,振完后表面要压实。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测温点的位置应在中心、边缘等有代表性和温度变化大的部位,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和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的部位、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部位。
测温点的埋设方法:测温探头必须在钢筋绑扎完毕后,按测温平面布置图埋设在规定的位置处。用φ16(Ⅱ级)钢筋作为测温线的附着杆,并将测温线依次绑扎在钢筋上,测温线的温敏元件不得触到钢筋,导线绑扎在竖向钢筋上且对号连接接入混凝土测温仪内,并在测温点处设置标识牌,注意保护,防止吊物等其他工序施工时将其破坏,振捣完成后抽出。
4.4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处理
4.4.1沉陷裂缝的产生及预防
混凝土结构受地基土质情况、回填土压实度、浸水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一旦沉降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沉陷裂缝。如模板刚度不够、支撑间距过大,或者是支撑度不足,也都会早晨裂缝的出现。
为了防治沉陷裂缝的出现,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首先,强化对地基填土、松软土的压实及加固。其次,提高模板刚度和强度以及支撑牢固性,确保地基手里均匀。再次,保证混凝土浇筑期间 不被浸泡。最后,模板拆除时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拆除,拆除按照先后顺序来。
4.4.2温度裂缝的产生及预防
首先,选用低热或者是中热性能水泥,例如矿渣水泥或是粉煤灰水泥等。其次,降低水泥使用量。再次,降低水灰比。最后,提升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降低水泥用量。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裂缝的处理措施可以采用:表面修补法,填充法以及灌浆法及结构补强法等。
5.结语
综上所述,要确保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从钢筋、模板、混凝土各个环节都要有好的控制,施工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浇筑模板等各个环节进行把控。以上各个环节质量的好坏对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保持各个环节的协调性,配合性,才能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络,赵帆 高层建筑施工[M] 北京; 中国工业出版社1997.
[]王建清,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探究[J].中华民居.
[3]梁业丽,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论文作者:胡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测温论文; 模板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裂缝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