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转换--如何将别人的材料转换成自己的构图材料_北京城墙论文

学会转换--如何将别人的材料转换成自己的构图材料_北京城墙论文

学会转化——如何将他人材料转化成自己的作文材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己的论文,材料论文,如何将论文,转化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作文课——如何把别人的材料转化成自己的作文材料(板书)。我先问问,你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是怎么把别人的材料转化成自己的作文材料的?

生:运用事例。

师:好,这节课我来教同学们一种转化的方法。请同学们读读我写的一首诗《好一位韩文公》,大家读一读:

好一位韩文公,

你还在践行道的承诺——

《论佛骨表》啊,你是用区区生命,

完成了一次道德的薪火递接;

退鳄鱼,风中那座功德碑,

目视潮州的潮起潮落,

至今还在默默评说。

大家概括一下,我用了韩愈的什么事例呀?

生:写了《论佛骨表》,还有退鳄鱼。

师:这体现出韩愈什么精神?

生:有勇气,敢进谏。

师:历史上还有一个有勇气敢进谏的名人,是谁呀?

生:魏征。

师:他们进谏的对象是谁呀?

生:皇上。

师:掌握生杀大权的皇上,但是他们仍然敢于进谏,为什么?

生:为百姓苍生,天下社稷。

师:就是说这个比生命还重要。同学们读读下面这段文字,看看我是怎么把别人的材料,转化成自己的小诗内容的。

原材料:韩文公,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三贬三变而“修齐治平”的理想不变,更以一手汪洋恣肆、奔放奇崛的雄文啸傲于世。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柳宗元说:“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皇上派人去迎法门寺佛塔中的舍利,准备入宫供奉三天。可是,韩愈以为万万不可,就慷慨激昂上了一道《论佛骨表》,激怒了皇帝要处死他。幸亏得到裴度等大臣的营救,最终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为鳄鱼为水中之神灵。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根除鳄患。后人为纪念韩愈驱鳄之举,而建立起了功德碑。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我是怎么转化的?怎么转化成自己的文字的?这是别人的材料,小诗是我的,这里面有什么奥妙与技巧?

(学生讨论)

师:谁想说说?

生:摘取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师:对,摘取最有用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同学太厉害了!我都没想到。叫“摘取”是不是啊,(回黑板前,板书“摘取”)摘取有用的东西,你还可以说得再细一点。

众生:《论佛骨表》……

师:《论佛骨表》、退鳄鱼,是吧。很好,请坐。还有同学有新发现么?

生:提取了中心内容。

师:什么中心内容?

生:两个事例的中心。

师:中心,请坐。她说主题、中心。好一个韩文公,你还在践行“道”的承诺,下面又说完成了一次“道德”的薪火递接,“功德碑”“道德”“功德”这三个“德”表现了什么?

生:主题。

师:对,这段文字的主题很重要。同学们还有发现么?

生:我认为是把材料转化成“我”和“你”的对话。

师:我和你的对话,这是一种。对,你请坐。就是说这个原材料是别人的陈述文字,要转化成自己的,可以采用直接的对话形式,用“你”更亲近一些,这是一种好方式。还有发现么?

生:就是从原材料中提取出韩愈的精神。

师:在这里我给大家说说,实际上我是用了一种暗含的句式(板书“句式”)我再给读读:好一位韩文公,你还在践行“道”的承诺,“是你”写了《论佛骨表》,你用区区的生命,完成了一次“道德”的薪火递接;“是你”写了《退鳄鱼文》,风中那座功德碑,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我暗含了一种句式——“是你……是你……”如果我写了“是你,是你”好像就不太像诗了,是不是啊?这里面还暗含着两个细节,是分层表达的。“是你,是你”,这是一种句式。有的同学会说,王老师,这是你写的诗啊,我怎么转化呢?

你看我再换一个主题,就变成你的诗了。换一个题目,叫“责任”。是不是现在老师经常让你写“责任”“担当”一类的作文题目啊。我换成“担当”改一改:好一个韩文公啊,你还在担当着你对生命的承诺,是你写了《论佛骨表》啊,用区区的生命完成了一次担当责任的薪火递接;《退鳄鱼文》,风中那座功德碑,目视潮州的潮起潮落,是不是至今还在诉说担当的职责!

大家想一想,我是怎么偷换“主题概念”的?同学们讨论讨论,琢磨琢磨。(学生讨论)

师:谁想说啊?你说。

生:把文中一些代表主题的关键词,换成自己要说的观点。

师:对,把中心观点换掉。这个同学是不是平时写作文写得特别好啊,你叫什么名字啊?(学生笑答:周文超)

师:好。我在黑板上写下这个词,叫“概念转换”,或者说是观点主题转换,假如说我再换一个题目“以天下为己任”,那你怎么转化?

生:我试试。好一位韩文公啊,你在践行“以天下为己任”的承诺,《论佛骨表》啊,你是用区区生命完成了一次“以天下为己任”的薪火递接;退鳄鱼,风中那座责任的功德碑,目视潮州的潮起潮落,至今还在默默评说。

师:“评说”后面再加上一句,师生一起:“以天下为己任”。

师:当然,这是比较原始的转化形式。有套作的嫌疑。我的目的还是从一个例子入手,来提取我们需要的东西,那就是总结如何把别人的材料迅速转化成自己写作材料的途径与方法。当然,更高级的转化是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写作的主题。

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首先要从原材料中“提取细节”,抓住关键词语;然后是“运用句式”,分层呈现事例的细节;最后是证明你要证明的观点,达到“概念主题转换”。具体呈现形式就是:

提取细节+运用句式+概念主题转换。

师:下面我们再结合一个例子,来具体实践。

原材料:谢泳《梁思成百年祭》说,为留住北京,为留住一座经典的城市,梁思成付出了一生的代价。他本来可以不说话,让故都离他远去;也可以远走他乡,让故都留在梦中,但他实在放心不下,他太爱这座城市了。历史真是无情,当故都将倾的时候,想去扛住她的竟是一个瘦弱、还有些残疾的书生,他哪来的勇气呢?文化?艺术?还是别的什么?他是梁启超的儿子,血脉里有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东西。据说,为了留住北京城墙,梁思成和北京市长彭真吵了起来,然而一介书生,吵有什么用呢?城墙还是消失了。他说:“五十年以后,事实会证明我是对的。”曾昭奋在《第十二座雕像》中说,当梁思成谈到北京的城墙与城楼时,他继续激动着。他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师:这里面说了一个人物,叫梁思成。梁思成你了解吧,他是梁启超的儿子,谁的丈夫啊?

生:林徽因。

师:梁思成是干什么的?

生:搞建筑的。

师:这段文字表现了梁思成先生一种怎样的态度与精神?

生:梁思成很执著。

生: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梁思成已经把北京城墙看成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甚至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

师:对,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我可以死,但是城墙不能倒。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甚至是一种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咱再换一个话题,最近一个地市的高考模拟题是:为他人开一朵花(板书)。假如以它作为新的转化的主题,你怎么提取细节?怎么运用句式?怎么去表现主题?不是韩愈了,变成梁思成了,同学们讨论讨论。

师:我们先提取信息。这很简单啊。

生:有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东西。

师:对,有中国知识分子血液里最本真、最宝贵的东西。同时还给你什么信息啊?他是个瘦弱的书生,但他的声音却穿透历史的时空。

师:我们一起谈论一下,信息是:一,他是瘦弱的书生,但是他有硬气;第二,他是梁启超的儿子,血液里有中国知识分子最本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真拆城墙的时候,他站在地下说:“砸死我吧!”“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你看,这就是摘取细节。

提取了有效信息,我们就围绕主题“为他人开一朵花”,运用句式来写写。句式我再给大家提供一些,如“是他……是他……”“曾记否……曾记否……”“让我们走近他……让我们走近他……”“君不见……君不见……”等等。

下面要求你用梁思成的事例,来写这个观点“为他人开一朵花”。

师:我看这个同学写的是中规中矩的,你来读一读。

生:为他人开一朵花,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执著。是他,一个瘦弱还有些残疾的书生,用勇气抗住了故都的将倾;是他,血脉里有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东西,为了留住北京城墙,竟和北京市长彭真吵了起来;是他,当城墙即将拆掉时,他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他就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为了他人,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建筑的传承,为了后人能看到古典的北京,他付出了,努力了。

生:为他人开一朵花,是他,梁思成,在城墙被拆时,他执著地站在城墙下高喊“我与城墙共存亡”;是他,为了保护城墙与北京市长彭真吵架。他身体文弱但精神执著,骨子里的硬气显示了他血脉中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东西,他用他的精神为世人开出了一朵永不言败的花。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转化的事例。这也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人物,是谁呢?甘地,甘地这个人物你认识吧?

生:圣雄甘地。

师:对,圣雄甘地,是印度的,咱先读一读我写的诗。看看我是如何用句式的。

你有铁骨的刚强,

遇刺也改变不了你的理想;

你有素食的热肠,

不忍心自然地受伤;

你有博爱的情怀,一只鞋落下,

又把另一只抛下,

心中还有美美的畅想;

你有看不惯的暴力,

于是你把非暴力奉为至高无上。

但你没有一点退却,

尽管是监狱、绝食,还有遇刺身亡。

你更没有贪婪累积而发霉的脂肪,

有的只是明哲的头脑和铁骨铮铮的脊梁。

师:同学们想想,我写诗的技巧是什么?句式啊,句式就是我写诗的技巧。我用了几个“你有”啊?

生:四个。

师:四个“你有”,这就厉害了,很简单吧。“你有”刚强;“你有”热肠;“你有”博爱的情怀,把非暴力奉为至高无上,这就抓住了中心。同时,运用句式,这就是我今天讲的,如何把别人的材料转化为自己的材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运用句式”。把重要的词语和细节抽出来,按照自己的句式使之规整,使之灵活,使之为我所用。

你看我是怎么抽取信息与关键词语的。你结合原材料,自己读一读,画一画重点,把信息、把细节画出来。

原材料:作家罗曼·罗兰说:“谁要面对面地见到活的上帝,就得爱人类。”甘地在他的《论非暴力》中说:“只要一个人还想保留他的剑,他就尚未达到完全的无畏。”印度圣雄甘地不仅是一位反对非正义的伟大战士,更是一位坚定的素食者,一位追求博爱的真正圣人。为争取印度独立和人间正义,他先后曾18次进监狱,16次绝食,5次遇刺。他反对“以剑还剑”,绝食、祈祷、麦克风是他的武器。西方媒体惊呼:“一位78岁老人的绝食如同一颗原子弹爆炸。”1948年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人们称赞他说,甘地“没有贪婪累积而发霉的脂肪,有的只是明哲的头脑和铁骨铮铮的脊梁”。甘地说:“我们的身体是为神和众生服务的,众生包括人和其他的生命。”“另一只鞋”的故事表现了他的博爱情怀。当他一只鞋子掉落到铁轨旁,他急忙把另一只鞋子扔下。他是追求博爱的真正圣人。

师:划出了几个细节?

生:印度圣雄甘地不仅是一位反对非正义的伟大战士,更是一位坚定的素食者,一味追求博爱的真正圣人。

生:他曾先后18次进监狱,16次绝食,5次遇刺。

生:当他的一只鞋子掉落在铁轨旁时,他急忙把另一只鞋子扔下,说:“这样穷人就能得到一双鞋了。”

生:他反对“以剑还剑”,绝食、祈祷、麦克风是他的武器。这说明他反对暴力。

师:反对暴力,就是说甘地身上有一种无穷的力量,他主要是追求什么?非暴力、和平,对吧?所以说他用一生去追求,最后一颗子弹……

生:穿透了他的头颅。

师:当然,这节课只是让同学们学会了一种借鉴材料的方法,就是迅速地抽取原材料的细节,并学会运用句式分层表达,适应主题转化的能力。而真正要超越驾驭材料的能力、语言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必须多读书,多学习大家的文字。很多语言大师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多借鉴他们的东西,把主题、思想、语言融为一体。

标签:;  ;  ;  

学会转换--如何将别人的材料转换成自己的构图材料_北京城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