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人们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节奏紧张的生活所累的今天,如何把握住城市命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出具有人性关怀的、综合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考虑的,实现人性化需求的最大化的风景园林作品,营造人地和谐的城市,或许禅宗美学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本文基于禅宗美学思想对当代风景园林水要点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禅宗美学;风景园林;设计;意义
前言
我国现代园林建设,正朝着注重形式美、功能性的同时,侧重园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发展,但是往往忽略了园林的本土文化设计,没有形成如古典园林一样,具有标志性的中国风格特征、饱含人生情趣、蕴含人生哲理的园林景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逐步国际化的趋势,国人对于生活的认知态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房地产行业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证明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部分人的财富积累造就了对于自身居住环境和生活游乐的更高要求。园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化形态,体现着设计者所属年代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特征,需要满足现代社会人休闲娱乐等多种要求。研究禅宗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作用,就是将禅宗思想追求的人生哲学寄托于园林设计艺术表现中,营造一种寂静空灵、能够使人寻找到内心平静的园林空间环境,反映当代的时代精神和生活场景。
1 当代风景园林存在的问题
1.1 对物欲的过度追求使风景园林渐失本真
市场化渐趋深化的背景下,人们的对物欲的激进化追求已经从生活各方面迁移到风景园林设计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是日渐增多,但是出于精神文明的享受,对景观的观赏需求又在不断的加大。所以,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各类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造大多违背了该设计的理念初衷,变得功利化。除了城市规划者角度上的功利化,风景园林设计师们对金钱的追求才是真正的可怕。逐流社会大环境,不能够坚持住设计的本心,秉承着利益至上的风景园林设计师,怎么可能让设计出来的景观注重内在、保持自然。丧失自然之美、缺失传统之美、毫无人文之美的风景园林已经不再是真正的艺术品,而是变成了现代流水线下的工艺品。
1.2 形式化的设计使风景园林设计失去自然之美
风景园林的形式工程也是立足当下社会导致的该设计的畸形。在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所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境,但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太多人工用力之处,使最终园林设计的景观变得浮夸、形式。设计的急功近利会忽视掉对景观地原本的自然地貌的利用。设计出过分商业化园林景致,设计者不再对一生一力作的格言做坚持,而是跟风所谓的潮流设计、当下设计,其实就是剽窃行为,一味的迎合大众审美、迎合娱乐消费,将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弃之不顾。
1.3 风景园林的面子工程
风景园林的面子工程就是指罔顾设计整体嵌合观念,只是将园林设计中应有的景致、摆设等设计要素进行罗列,填充夸张,设计浪费。风景园林的面子工程的常见区域集中在经济发展快速,但是社会文化缺乏,片面追求政绩建设,突出进行面子工程建设的城市规划地区。风景园林面子工程存在着政府规划人员好大喜功,设计团队人员业余图利,施工现场人员以次充好等等的负面问题。
2融合禅宗思想的园林意境营造
2.1自然元素
(1)光
禅宗自古就善于运用自然来传达禅意,如黄梅东山五祖寺的飞虹桥,桥上有亭,桥的东西两门头上,分别写着“放着”和“莫错过、提醒人们深刻的禅理就蕴含在这自然山水氛围中。因此,禅宗中的山水具有自然的景观品质,园林作为第二自然,秉承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表现方法,在山水上模拟自然,就是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组景,进而使游人在自然元素中领悟禅理,感悟禅趣。
(2)风
风总给人以无形无踪的体验,正是禅宗“空”观思维的一种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风虽无形,但是可以摇曳物体,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釆用小巧轻盈的设计材料或植物,通过其在风中的摇摆来表现自然中的风,如,禅宗寺庙中的许愿树被红布条缠绕,可以随着风的速度和方向的大小而变化,是从视觉上感受风的存在。
(3)植物
禅宗思想中有“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众生平等,皆有佛性的思想,也表现了禅宗思想对植物的喜爱,然而由于佛寺地域分布千差万别,必然受到生态和气候条件的制约,禅宗佛教以植物作为特殊的自然物象之一,经常通过植物感悟禅理,传说佛陀释迴牟尼降生在一株无忧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下,圆寂于两株婆罗双树下,因此,在寺庙园林中具有特殊佛教意义的植物广泛栽植。
2.2人文元素
(1)诗
禅诗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往往通过对禅修生活的叙述和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反映禅宗的思想内涵,表达禅理、禅趣。禅宗思想主张以心传心,强调内心的感悟,因此不重视文字,但终归要借助文字作为传播媒介,所以禅诗成为园林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人文元素,对塑造园林的整体风格形象,有一定的助力。如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以将诗中的园林环境再现,配合诗情,形成一个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
(2)画
绘画是融合了感知、理解、情感、联想等多种心理因素在内的心灵体验活动,园林意境也是画境的一种体现,都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将禅画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禅宗“自性论”强调个体的“心”对外物的决定作用,极大地激发了艺术家创的主观能动性。禅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直观的将禅画作为景墙或镂空的景窗形式表现出来,其次是通过上文所述的禅画艺术表现方法融入到园林创作中。
2.3佛教元素
在禅宗佛家思想中,有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和构筑物,对于营造禅意空间具有一定助力,本节主要对禅宗佛教元素进行归纳总结,认为将其应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佛教图案进行还原或抽象处理,将其图案纹理演变或刻画在园林构筑物上,如漏窗、景墙、石発、石桌、木桩等,可参考的图案包括几何图案中的字纹、火焰纹、连珠纹,组合图案八吉样、莲花等;二是将佛教寺庙中的构筑物,直接或处理后应用在园林设计中,通过极具禅宗气息的构筑物形象,塑造充满禅宗文化气息的园林空间,如八吉祥雕塑、莲花、龙、狮子、白象、佛教人物及各种法器。
2.4建筑形式
受禅宗思想影响的现代园林建筑,应结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及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进行改造,化繁为简,表现一种古色古香的禅意。如上文提到的深圳万科第五园中的建筑,将徽派建筑马头墙简化处理,整体风格上依然具有徽派建筑的影子,但整体构成上以现代园林的设计方法为主,因此,本节介绍传统建筑中的几种主要形式,可以通过对它们的了解,进行简化处理为现代园林的建筑形式。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主要有房殿、歇山、悬山和硬山,这四种形式,如图所示。各种屋顶又可以分为单檐、重檐、起脊、卷棚等形式,还有攒尖顶、扇面顶、万字顶、盗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券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揽尖顶多见于古典园林中的亭子。
3结语
禅宗是高深的艺术哲学,禅宗美学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创作的灵感产生以及意境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禅宗生态美学智慧告诉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运用禅宗的美学智慧可以设计出赏心悦目、更具人性化的、尊重大自然的诗意园林,跳出“千城一面”的怪圈。
参考文献:
[1]王衡林.园林禅意的智慧[J].现代园艺,2017(08):146-147.
[2]王春华.园林景观的禅意表现[J].新疆林业,2016(04):33-34.
[3]季熊.浅谈中国园林中的禅学思想[J].大众文艺,2016(03):96.
论文作者:王德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禅宗论文; 园林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自然论文; 佛教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思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