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经济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经济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试论社会经济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思潮论文,社会经济论文,试论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经济思潮作为一种流动的社会意识和无形的精神力量,除制约政府、企业的经济调控和运行外,还对青年的思想品德及经济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就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潮教育问题,提出了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意见。

社会经济思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社会群体中流行的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及其规律的认识和主张。它用通俗的语言或系统的理论学说反映这种认识、愿望和要求,任何一种经济思潮都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念的耦合,其实质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组织形态的综合物。经济思潮有正确与错误、进步与反动之分,习惯上人们将社会经济思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思潮,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思潮和革命实践,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追求,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人类社会中影响最深远的经济思潮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二类是与体现无产阶级经济利益相对立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和思潮,它反映资产阶级剥削劳动人民追求剩余价值的要求,为资产阶级服务。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经济思潮对涤荡封建势力和残留意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一定历史作用,同时也成为粉饰资本主义制度,掩盖剥削本质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残酷性和虚伪性;第三类是宣扬只有人类共同利益而无阶级、民族利益差别,抹煞阶级矛盾冲突,主张阶级调和利益趋同的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思潮和趋同论经济思潮,它实质上是民主社会党人放弃马克思主义而建立的非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工具和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潮的传播及其革命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本世纪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思潮和趋同论经济思潮则造成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极度混乱,断送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具有极大危害性。

一般来说,社会经济思潮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阶级性。一定的经济思想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反映和调整一定阶级阶层的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在社会思潮大系中经济思潮较其它思潮具有更强烈的阶级倾向和明显的政治色彩;2、大众性。经济生活无所不在,作为反映人们经济生活和利益关系的经济思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渗透到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调整着社会利益分配,具有大众性与社会性;3、现实功利性。经济学本身的诞生即是为了解决经济实践问题,实用化、功利化色彩较浓,作为其派生物和结晶品的经济思潮同样对特定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具有指向性与功利性;4、支配导向性。在宏观方面,经济思潮可影响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经济模式的确立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各个时期的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制约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和社会的发展;在微观方面,经济思潮对各级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经济运作,对家庭个人的劳动、就业、收入、消费、投资等个体经济行为都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仅如此,社会经济思潮还对人类个体思想意识起导向同化作用,对于我国青年来说,经济思潮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品德的确立、成熟和发展,关系到他们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以及经济行为的实践。

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历了激荡和变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社会发展成为新的历史号角,传统积淀下来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再度成为激发青年群体内心情结。从70年代末开始,青年群体经历了两个转型期:由最初的热衷政治民主的政治型转向关注社会变革投身改革的社会型,再由社会型转向经济型——逐渐将视线转移到现实经济问题并积极面向经济主战场。然而滞后的教育体制所导致的知识匮乏理论贫血,则明显地与他们的内心激情,构成了巨大的反差,促使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武装自己,众多的经济理论学派、思潮在青年群体中广为传播,这既普及了经济知识操作技能,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

1、对早期理论和实践的反思矫正产生大量认识变迁,部分青年无所适从,思想行为发生偏差。改革开放使全社会对我国(包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时期的建设实践进行深刻反思,力图从理论到实践找到带普遍规律性的东西,理论界、思想界、学术界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观点,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理论、运行理论和发展理论有不少突破发展,诸如商品经济、土地承包、个体经济、三资企业、股份制、房地产等被打入冷宫或刻意回避的理论范畴得以重见天日,众多的政策法规相应出台,对于扫除思想障碍,促进经济的高速推进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总的来看,明显呈实践超前理论滞后状况,“摸着石头过河”最为形象地刻划了这种尴尬的局面。由于改革不配套,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投机倒把、非法经营、抢购风潮、社会不公、腐败严重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对改革的期望值过高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导致青年对现实不满情绪开始升温。与此同时,当国门重新打开,他们惊奇地看到与习惯所描绘迥然不同的外面的世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富裕发达。面对这一现实,传统教育却无视或故意回避,在旧的理论体系被打破而新的体系又未重建的历史条件下,青年群体失去了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苦闷、迷惘、困惑成为这一时期青年主要的心理特征。大量社会思潮交汇、碰撞,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趁改革遇到困难之机推波助澜,许多并非科学的言论开始出现,社会主义早产论、怀疑论、失败论从泛滥一时进而发展到对共产主义的责难,主张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推行私有制。于是,青年群体受到了极大冲击,思想一度极其混乱,部分青年动摇了政治信仰和追求,造成极大危害。

2、借鉴别国经验而不加分析,对西方经济学说无批判地接受,模糊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说较著名的有两个流派:一是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国家干预主义,一是以十九世纪庸俗经济学说理论为基础的经济自由主义,这些学说对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过程的部分现象和规律有所揭示,对国家的财政、税收、货币、金融等政策措施有一定指导意义。但从根本的目的和归宿看,无论是三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六十年代福利国家论,还是七十年代经济自由主义,无不带有资产阶级学者粉饰和美化资本主义的色彩。一个时期以来,这些理论学说却被当作客观知识、客观规律在我国青年中广泛传播,大学校园内学生读得多,讲坛灌得多,社会出版译著多。不少学生以拥有西方译著为荣,即使经济拮据的学生在买这类书时也会慷慨解囊。部分学生在生吞活剥书中只言片语后就自以为满腹经纶,对改革开放评头论足横加指责。更有甚者,少数人则把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个别经济措施如发展国有经济、制定国家产业指导计划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措施作简单类比,认为随着经济文化交流渗透,世界资源的流通配置,信息的互换交流,生产的细化分工,生产与市场日益融合统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趋同一,这种所谓“趋同论”的蔓延,对青年更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观念和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还助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部分青年价值取向变异和人格变异。改革开放、以公有制度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决定了人们多元的人生追求、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对传统道德中的“安贫乐道”、“大锅饭”、“平均主义”等观念的批判,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和肯定个体利益、物质利益,使人们的经济意识和实惠观念日渐增强,一些人日趋世俗功利。资产阶级经济思潮更将“贪婪”描绘为人之本性、共性,将金钱利润作为一切行为动机的唯一标准,无视货币的本质作用,片面夸大货币神通,强化“金钱万能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信条。斗富、显阔、纵欲被称为“潇洒人生”,“大款、大享、大腕”被当作崇拜的偶像;金钱、别墅、汽车被看成人生辉煌成功的象征。一时间,讲究“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成为一种时尚,据某校人生观调查中,对“人活着要吃好、穿好、玩好”的享乐主义人生观,明确表示反对或反感的只占37%,表示赞同或部分赞同的占60%;在“人生的幸福”中选择“能得到较多的钱”或“一生过舒服的生活和自己的目标能实现”的占49.56%。据另一项调查,选择“无论干什么,只要能挣到钱”的竟占61%,有些青年认为“有钱就有一切”,于是,“下海”成了时髦,人际关系尔虞我诈,非法经营者有之,偷税漏税者有之,大学校园内经商叫卖之声不绝于耳,有的因投入精力过多而荒废学业,有的债务缠身寝食不安,有的贪图享受自甘堕落,有的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最终导致价值取向变异和人格变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青年群体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都随社会的整合而呈现一种动态调整。为此,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潮教育,抑制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潮的不良影响和误导,确立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青年健康成长,责无旁贷地落到教育工作者身上。

1、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潮教育,提高青年的理论水平,学会辩证思维。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经济思潮作为特定的社会经济产物,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及其分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用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从社会关系着眼,认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义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规律的科学”。①也就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再生产理论,透彻分析商品经济现象,揭示社会化大生产过程及其本质规律,展示了社会发展脉络。有些青年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缺乏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经济思潮缺乏鉴别力,良莠不分,甚至受反动的错误的思潮影响而产生认识偏差,这只有加大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力度,理直气壮地讲政治经济学,讲社会主义优越性,讲远大理想和共同信念,并通过联系实际,作深入浅出的分析,才能使青年学生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将个人命运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

2、扬弃西方经济学说,引导青年分析评价提高免疫力。不可否认,西方经济学说对于现代经济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揭示了部分规律,但也应看到,作为垄断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以维护资本主义为目的。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向青年评价当代国内外的经济思潮流派,开阔视野,另一方面要分析各种流派的进步作用和消极成分,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组织青年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系统研究西方经济思潮的基点、框架、趋势,追溯各种思潮产生的原因、背景和深层次目的,真正把握其实质,纠正以前出现的只介绍、不分析、不评价、不批判状况,避免盲目接受一味崇拜,提高青年对错误思潮的免疫力,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加强青年的政策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青年由于本身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政治觉悟、经验阅历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制约,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现行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必要性科学性,需要一个过程。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少青年疑虑重重。事实上,市场经济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得以发展完善的,但在本质上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作为中性概念,市场经济并非私有制资本主义独有,社会主义也可利用这种当今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经济运行体制,以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对市场经济有了正确的认识,其他问题如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贪污腐化、分配不公、效率不高、官僚特权等也就好回答了,这些问题当中有的是由于体制不完善,有的是由于法制不健全,有的是由于别的因素,解释这些问题和现象,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青年群体要得到较为正确的认识,单靠传统的哲学教育、政治教育和伦理说教,效果不理想。经济生活中的问题,除深化改革完备体制,加强社会监督导向外,还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对各种问题现象作深入浅出分析,如对上大学要交费问题,社会关心较多众说纷纭,对此,除要向青年学生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沿革外,更重要的是要说明收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在国家财政不可能过多增加教育投资情况下,要缓解高校经费短缺状况,减轻国家负担,作为高教投资的主要受益者,大学生理应增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况且目前收费额(按94年37所试点并轨学校1000-1500元)与培养一名大学生的实际成本(1万元左右,文科略低)相比较只占总成本的20%-25%,真正的受益者还是青年学生。假如单纯讲奉献讲牺牲精神或采取简单粗暴方式处理,只会适得其反。总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青年关心的热点问题,解惑答疑分析引导,促使青年加深对改革工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增强改革心理承受能力,在思想行为上更好地支持社会变革。

4、加强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教育,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使青年的行为科学和理性所指引。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变迁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冲突,民族内部利益的调整,传统伦理道德的裂变,政治信仰的多元倾向,实用拜金风潮的掀起,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形式,使得各种利益主体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呈现出一种复杂纷纭的态势。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我们一贯主张: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利益,个人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局部服从整体,在此基础上,鼓励个人遵守国家政策法规通过正当途径手段勤劳致富,坚决反对违法乱纪、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行为。在青年教育中,我们要遵循这个原则,教育青年树立新的经济观、义利观,在不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基础上追求个人利益。同时,我们要发挥经济思潮中的积极因素,在青年教育中大胆引进市场运行和调控机制,用市场竞争的标准和要求,调整青年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用经济信息调整青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市场人才观调整青年活动内容范围和途径,促进青年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结合,激励青年理性参与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完善,塑造理想人格。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6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533页。

标签:;  ;  ;  ;  ;  ;  

论社会经济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