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威慑、升级控制与中美关系_军事论文

海峡两岸:威慑、升级控制与中美关系_军事论文

穿越台湾海峡——威慑、升级控制与中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海峡论文,中美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威慑理论与台湾海峡问题

台海问题中的威慑包括两个有机层面。一个是美国对中国大陆基于统一目的动武的威慑,另一个是中国大陆对于台湾宣告独立的威慑。本文考察的是前者,因为它集中了美国决策者的更多关切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对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政策趋向。

有效的威慑要求希望保持现状的国家拥有能够使欲改变现状的国家得不偿失的报复性力量。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有效威慑须使中国领导人相信,美国会在台湾地区的战争冲突中有效使用军事力量,从而使中国付出的代价远胜过通过战争实现统一的利益。

中国对美国决心的认知成为美国威慑行为有效性和中美关系状态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国可以一方面承认美国的军事优势但另一方面质疑其冒着战争和高昂代价的危险的决心,包括不惜酝酿一场在防卫台湾过程中造成重大伤亡的变故。因此,美国必须弥补中美在台湾问题中的不对等利益来威慑中国动武。此外,中国对美国决心的评估会影响美国的防务计划,美国对其延伸威慑可信度的关切会导致一种在中美合作中损害美国利益的台湾政策。

维持现状国家的能力和信誉与力求打破现状的修正主义国家的利益交互作用,构成使用武力的预期成本,进而决定威慑的有效性。冷战期间,美国因苏联入侵西欧而冒险进行报复性的美苏核打击回合的可能性很低,但是苏联将要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因此构造出足够的预期成本来阻止苏联动用武力。为了确定在台湾海峡动武的预期成本,中国领导人必须权衡美国干涉的可信度、美国干涉时中国将会付出的成本以及统一实现的潜在收益。

台湾海峡的不对等利益

美国和中国在台湾海峡拥有不对等的利益。中国领导人视台湾为中国领土,因此有强大的民族主义和安全动机来谋求统一。相比而言,美国在台湾的安全利益则局限于名义之上。华盛顿试图对中国大陆使用武力进行威慑以维护其地区安全的承诺。鉴于此,威慑成功须使得中国相信,尽管其在台湾的利益甚于美国,但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决心仍使得动武风险过大。

美国威慑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中国的偏好。究竟它可以屈服于威慑,还是对现状过于不满以至甘冒高风险来确保目标实现。

中国对现状的隐忍不排除在台湾挑战现状时采取行动。从90年代中期以来,台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告北京,分离活动已在进行之中。对中国而言,台湾正式宣告独立就意味着大陆宣告战争,因为这将挑战中国共产党建立在清除帝国主义侵略基础上的民族主义合法性。

台湾海峡地区的常规性威慑

中国强调常规力量在遏制地区战争中的作用,意味着中美常规性威慑关系将决定中国是否为了统一大业而对台动武。中国是否将屈服于威慑取决于以下因素:(1)中国领导层对有效常规威慑的必要条件的理解,(2)他们对于美国战斗力的评估,包括美国在台湾地区产生突发事件时的有效力量,以及美国干涉对中国利益的冲击,(3)他们对美国对台实现防卫承诺、干涉大陆与台湾冲突的决心的评估。总而言之,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对武装统一台湾的预期成本的评估。

不对等的利益与中国对美国决心的估计

中美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破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阻止美国为维护台湾的利益而采取干涉行动的信心。但是,考虑到美中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是极不对等的,美国进一步的威慑能力也取决于中国对美国决心坚决程度的估计。即便美国在台湾的安全利益受到了名声考虑的制约,中国也会尊重美国的决心——利益不对等,并不致于增强中国使用武力而并不导致美国干涉的信心。

中国民间和军界的分析家们懂得,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会增加美国为台湾防务问题采取干涉行动的可能性。目前,反华派和亲台派在美国内政治中的地位,正处于60年代晚期以来的最高点。国内政治因素推动了90年代早期以来美国售台武器数量的增加,它也将限制美国政府在大陆与台湾发生冲突时的政策选择余地。中国民间和军界的分析家们同样发现了华盛顿对台湾战略承诺范围的扩展。

中国最基本的利益和最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所关注的是“经济的平稳发展”,而不是于短期内实现统一。这也是确保中国领土完整的最有效方法。只要中国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时间是在它那一边的。正如一位分析家所指出的,中国已经为实现统一而等待了100年,而已经准备好为此再等上50年。对这些分析家们来说,中国不应该使用军事力量以实现统一,但是应该继续通过军事报复的威胁阻止台湾宣布独立。他们指出,只要中国对台湾的威慑是有效的,中国就可以避免同美国发生战争,而最终实现统一。

非对称战略(1):寻找战略“王牌”

中国的军事分析家们正致力于发展能有效利用美国薄弱环节的非对称能力。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是破坏美国的信息优势和电子战优势。他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行动阻碍美国对中国行动的监视,并削弱美国的目标定位能力。

非对称战略(2):迫使风险规避型的对手承受高昂代价

非对称战争的第二条途径,关注的是利用现有能力使一个处于优势地位的对手承受高昂的代价,迫使它选择撤退,而放弃为次要利益继续付出代价。在关于台湾争端的一种设想中,严重的人员伤亡将动摇美国为台湾利益采取干涉行动的决心。

结论:操控威慑和美中合作

美国在威慑力量上的信心,使美国能够在为台湾提供保护的同时,发展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这就是美国在后冷战时代,在乔治·W.布什和比尔·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维持这一政策既是可能的,又是必须的。一方面,美国应当继续发展其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系统上和指挥控制系统上的实力;它也应该继续发展和在前沿部署,不仅仅是航空母舰,还包括三叉戟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无人飞行器,作为美国发射精确制导武器和在最小化人员伤亡风险的基础上实施侦察的平台。由此将进一步降低中国对运用非对称战略和既成事实战略阻碍美国防卫台湾的期待。

但是,乔治·W.布什政府并没有对威慑的益处表示认可,它转而发展了有利于通过对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提出不必要的挑战,从而引发冲突的政策。它已经扩大了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包括对20年来拒绝台湾潜艇要求的政策的改弦更张。美国与台湾的军事协同问题也被纳入了考虑范围。更有甚者,通过2002年3月允许台湾国防部长访问美国的事件,政府也提升了对台湾文官和防务官员的接待待遇。

布什政府的对台政策并不会对台湾的安全及威慑的实现做出重大贡献。一方面,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台湾与大陆间的军事平衡将逐渐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同时,台湾能为威慑作出贡献。它的防空能力,包括飞机及针对中国导弹而对目标进行的加固,将打击中国对既成事实战略的信心。但是,威慑中国的军事力量运用从来都不取决于台湾。单凭台湾不足以对大陆构成威慑。

尽管最近的美国对台政策没有对威慑发挥促进作用,它却能对美中合作造成重大破坏。通过力求将台湾纳入完整防御体系的行动,美国已将其军事力量扩张到中国的海岸边境线。在一些问题上,中国领导人将就美国在台湾的战略存在作出反抗,这将加剧双边关系的紧张,而且在一系列领域削弱中国的合作,包括中亚、中东及朝鲜半岛(危机)的扩散和稳定。对台军售的增加,防卫合作的巩固,以及美台外交联系的密切,显示了美国对台湾正式独立的更大支持,同时这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利益提出了挑战。

美国能利用其军事优势,推动台湾争端的和平解决,而不应该强调在对台外交中运用军事手段和不必要地破坏区域的稳定。因为中国的现代化还在继续,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经济与社会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双方都会更加谨慎,阻碍妥协式解决的因素可能也将不断减少。经过下一个十年之后,两岸关系可能将更加有利于台湾问题的外交解决。

美国面临的挑战是维持对中国的威慑,而且是在避免侵害中国安全利益的同时,防止它对台湾动用武力,以确保台湾的安全、民主、繁荣。在冷战后的最初10年里,美国在海军力量和高技术武器方面对中国的优势有所增加;美国通过在新加坡和菲律宾取得更多使用军事设施的许可,推进了自身的前沿存在;并且巩固了与日本的同盟。同时,美国对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利益的承认,促使它对与台北的外交与军事联系做出限制,并且警告台湾不要滑向独立。考虑到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强化的支配力和中国对美国决心的理解,这可能是今后十年以至于其后美国政策的取向。美国不应对中国的安全利益做出不必要的挑战,而应当利用其战略优势,拓展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同时维护台湾的安全。

标签:;  ;  ;  ;  

海峡两岸:威慑、升级控制与中美关系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