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信心及其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信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人说,自尊心是成功的起点,自信心是成功的秘诀,好胜心是腾飞的翅膀,责任心是成功的保证。这“四心”是孪生姐妹或兄弟,它们在人生成功的道路上都扮演着各自独立又相互推进的重要角色。责任心与自尊心我已撰专文讨论,好胜心留待另文再说。在本文中,我只拟就自信心的涵义、特点、发展、教育等方面作一些分析,以就教于广大读者与海内外方家。
一、自信心的基本涵义
伟大诗人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把自信心的基本性质完全反映了出来。现从如下三个方面作些剖析:
(一)什么是自信心
简单地说,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详言之,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正确目标。必须指出,相信自己与相信他人是统一的。一个不相信他人的人,是很难具备真正的自信心的。同时,只有把信己与信人统一起来,即你相信我,我信任你,从而相互支持、彼此协作,才能把各自的学习、工作干好,并出色地完成集体的活动与事业。
自信心的“心”同责任心、自尊心的“心”一样,也就是精神、意识的意思。而又正如国内外心理学界所公认的,凡是意识的东西,总表现在认识、体验与行为三个方面。这就是说,自信心即自信意识,它包含着这么三个方面:(1)自信认识。自信不应当是盲目的、 而必须对孕育自信的主客观条件有清楚的认识与恰如其分的评估。(2 )自信体验。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必然会朝气蓬勃、神采奕奕、乐观向上、精力充沛,甚至干任何事情总体验到一种“有把握感、成功感。”(3 )自信行为。自信决不能纸上谈兵或画饼充饥,而必须见于行动、付诸实践。小平同志倡导的“摸着石子过河”的思想,便是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心的集中体现。即是说,小平同志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犹如横跨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必然会遇到不少的艰难险阻;但全国人民要解放思想,敢于过河,同时又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过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不仅表明小平同志有超人的智慧与足够的勇气,而且也表明他对自己与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和能力有坚定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或性格特征。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以为分析一下信心与自信心的关系是必要的。在我看来,信心是意志活动(过程)的一个阶段或一个环节。就是说,意志过程是由决心、信心与恒心三个环节构成的。我们从事任何一件较复杂的实践活动,首先是要下定决心,即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达到目的的行动方法与方式;其次是要树立信心,即相信自己所下之决心是一定可以实现的;最后要持以恒心,即坚持不懈,直到成功。这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互相交织,彼此促进,缺一不可。一般地说,决心越大,信心越足,恒心越定,反之亦然。可见,信心处于动态之中,还不就是处于静态的自信心;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信心不断地出现并逐步稳定下来,方可形成认识、体验、行为三位一体的具有稳定结构的自信心。
(二)自信心的表现形式
自信心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其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就是多种多样的自信心。现择其要者略加论述如下:
1.个体自信心与群体自信心。自信心一般以个体形式表现出来,属于张三、李四,或王老五、李二麻子。这称为个体自信心。但也可以表现为群体的、集体的形式,如民族的自信心便是群体自信心的典型。中华民族是一个“一体多元”的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现在又焕发出了社会主义的青春。中华民族是一个勇敢、勤劳、智慧的民族,它生机勃勃、豪情满怀、洋溢着无限的自信心。古往今来,许多为民族事业而前仆后继去战斗的“志士仁人”身上便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但也不容讳言,我国也存在着民族自信心薄弱或缺乏的一面。这虽非主流,却不能忽视。比如,建国前,我国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些人便发出了“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一类的哀叹,从而长他民族之志气,灭本民族的威风。八十年代以来,这种丧失民族自信心的现象又在少数人身上死灰复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他们哀叹:“外国的秃头比中国的电灯泡还要亮!”据此,我们必须自觉地开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教育,让举国上下特别是年轻一代把个人自信心与民族自信心结合起来,即不只是相信自己有才能、有力量,足以奋发向上,取得个人成功,而且也相信自己的民族有足够的智慧与力量把本民族的事情办好,并为人类作出应有的更多贡献。
2.道德自信心与能力自信心。从个人的发展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即道德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而为了使这两个方面都能如愿以偿,取得成功,每个人就应当具备相应的自信心,即道德自信心与能力自信心。前者是指,每个人都要相信,只要自己尽量努力,就一定能学会做人,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尧舜与人同耳”、“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为道德自信心的树立与养成奠定了基础,并一直鼓舞着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力求做一个有完善人格的人。后者是指,每个人也要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实践,就一定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也有足够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古人云:天生之人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为能力自信心的树立与养成奠定了基础,并一直鼓舞着人们加强能力锻炼,争取做一个智能双全、德才兼备的人。
3.学习自信心与事业自信心。人们所参与的各种活动都要求有相应的自信心,才能实现目的,取得成功。如果一一列举,则可以有无数种的自信心。但我以为,只要举出其中的两种便足以代表,这就是学习自信心与事业自信心。前者对学生最为重要。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与力量把学习搞好,他就会积极努力地去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非由于他们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而往往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学习自信心。后者对成人最为重要。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他充满事业自信心,即相信自己的目标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那他就真能壮志获酬,取得成功。
(三)自信心的作用
自信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现仅就如下两个方面作点分析:
1.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一个充满学习自信心的学生,他一定会敢于探索,勇于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一些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易莲英(1989)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成绩优良组的51名学生中,充满自信心的有28人,占55%;而成绩差的40名学生中,只4人有自信心,占10%,有 90%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
2.自信心有助于取得事业成功。古今中外,有不少的成功事例表明,自信心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而缺乏自信心则是事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俄国的罗巴切夫斯基发表非欧几何理论之后,非但没有得到别人的承认,反而受到了不少人的攻击,甚至有人还给他戴上“精神病”、“疯子”、“怪人”的帽子。但他毫不理会、毫不动摇、信心百倍地坚持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非欧几何学的创始人。匈牙利青年数学家波里埃12岁时就开始研究非欧几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在父亲的竭力反对以及未能得到别人鼓励与支持的条件下,动摇了决心,丧失了信心,以至最终放弃了这一有价值的研究。这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自信心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具有多么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正如有人对自信心作用所做的描述:
自信心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广漠的天空!
自信心是一片阳光,能驱散失迷者眼前的阴影!
自信心是一畦田园,能萌生希望的新绿!
自信心是一面大帆,能鼓动理想之舟抵达胜利的彼岸!
二、自信心的主要特点
这实质上是说具有自信心的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一)明确的目的
具有自信心的人,总是在审慎权衡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定出经过一定努力即可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是明确具体的。从前者看,一个自信心强的人,他所定目标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从后者看,他所定目标既不会抽象笼统,也不会琐碎杂乱。这不仅反映在短期目标上,而且其长期目标也莫不如此。这种人深知,只有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才有助于自信心的巩固与提高。
(二)乐观的情绪
一般地说,具有自信心的人,总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们都会体验到无比的快乐,看到光明的前途。而正是这种乐观的情绪,使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地得到发展与巩固。自信心与乐观情绪相互促进的这一特点,在古今中外追求真理的思想家、科学家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教皇宣扬的地心说,受到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审讯。当法庭宣判他“有罪”之后,伽利略却仍然坚持说:“不管怎么样,地球仍在转动!”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的腐刑之后,他依然满怀信心、热情洋溢地撰写《史记》,终于用15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三)坚强的毅力
自信心强的人,一般总具有坚强的毅力。毅力又总是同精力结合在一起,构成意志坚持性的品质。精力似一口取之不尽的泉水,它给人们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毅力则是一把神奇的刻刀,专门雕刻强者的形象。一个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就不会因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失败而气馁;成功能催其不断奋进,失败也能勉他再接再励。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毅力才会使我成功!”狄更斯讲得更加生动而深刻:“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毅力与自信心也是相互促进的。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科举落第后写下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落第不落志,反而信心百倍地要干一番事业,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终于写出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我以为,蒲松龄的自勉联和他的事迹,乃是为“毅力与自信心结合”所唱的一首赞歌!
(四)远大的理想
一个充满自信心的人,他总怀有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决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是不会有什么自信心可言的。所谓理想,是与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而经过一定努力又能得以实现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想象。理想能不断地鞭策人们前进,它像春天,使人生年年新绿;像日月,比生命更加悠久;像飞船,载人去探索宇宙;像清泉,使人心中的荒漠重新萌生绿洲。远大理想是自信心的催化剂,自信心则是远大理想的胶着物。二者的结合,就一定能使人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满怀信心地去追求更大的成功。
(五)谦逊的品质
自信心与虚心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具有充分自信心的人,他一定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而决不会在成绩面前忘乎所以,傲视他人;同样,一个具有谦逊品质的人,他必然会精力充沛,信心十足,而决不会小看自己,轻视他人。关于这一点,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了一段十分中肯而又发人深思的话:“人之能有自信力者,必其气象阔大,其胆识雄远,既注定一目的地,则必求贯达之而后已。而当其始之求此目的也,必校群长以择之,其继之行此目的地也,必集群力以图之。故愈自重者愈不敢轻薄天下人,愈坚忍者愈不敢易视天下事。海纳百川,轻重致远,殆其势所必然也。彼故见自封一得之喜者,是表明其器小易盈之迹于天下,如河伯之见海若,终必望洋而气沮;如辽豕之到河东,卒乃怀渐而不前,未见其自信力之能全始至终也。”
三、自信心的发展与教育
作为个性品质或性格特征的自信心,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同时,它形成之后,又并非一成不变。也就是说,自信心必须通过教育与培养,才能使其“未成可成,已成可革”。
(一)自信心的发展
自信心随着个体与客体(对它产生影响的)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活动结果。活动的结果可以归结为成功与失败两个方面。一般说来,成功的结果能增强自信心,而失败的结果则会使自信心的削弱,甚至完全丧失。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例:成功越多,期望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越低,自信心越弱。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前者只反映在“胜不骄”者身上,如果一个人“胜而骄”,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那他的自信心就会表现出畸形的发展;后者只反映在“败而馁”者身上,如果一个人“败不馁”,不怕失败,愈挫愈勇,那他的自信心就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不断增强、更加巩固。
2.他人态度。这主要指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水平与信任程度。一般地说,凡是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大,信任程度高,则会加强其自信心;反之,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小,信任程度低,则会使自信心削弱。研究与观察表明,男女学生的智力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在自信心方面,一般是女孩子不如男孩子。这原因当然很多,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家长、教师对女孩子的期望值与信任程度较男孩子要低得多。可见,在家庭与学校中,应当特别注重培养女孩子的自信心。恩格斯在青年时AI写作过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现让我录下:
一股汹涌的激流,
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
松树在它面前轰然倒下,
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一条大道,
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
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3.自我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品德、智慧、能力评价适当,就会增强自信心;反之,自我评价不适当,就可能会产生两种偏向:自傲,即自命不凡,对自己作过高的评价;自卑,即自轻自贱,对自己评价过低。这两种偏向都会削弱一个人的自信心。自傲,它是腐蚀心灵的毒剂,使人得意忘形,迷失方向,盲目地走向那一无所获的彼岸;自卑,它乃是心灵的慢性自杀,使人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根本无法享受那丰收的季节。自卑像一根潮湿的火柴,不会点燃成功的火焰。
(二)自信心的教育
根据上述自信心发展的三个特点,很自然可以引伸出培养自信心的几种方法。略述如下:
1.让学生获得成功。优秀生多是屡获成功者,所以他们都具有十足的自信心;而所谓差生则多是屡遭失败者,所以他们几乎都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据此,正如一位优秀小学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的:一是“对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要善于维持和保护他们原有的自信心,并不断为他们创设新的起点,使他们取得新的成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二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教师更应该对他们关怀备至,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争取成功,树立自信心。”为此,他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后进生所采取的几项具体措施,即发现闪光点,目标定小点,活动多给点,反馈快一点。这位小学教师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学习中的成功,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功,对他自信心的培养是何等重要,而当学生一旦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后,会对他争取更大的成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自信心与成功相互促进、其同提高,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即:成功——自信心——成功——自信心……。这样,必将激励他们为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奋勇前进,成为祖国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2.信任每一个学生。一个过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家长的儿童,他们是难以养成自信心的。可以说,依赖心是自信心的敌人,因此,要树立自信心,就必须削弱甚至杜绝依赖心。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其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信任每一个学生,即相信他们都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与自学能力,从而放手让学生作学校的主人、班级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一切活动的主人。这样,自然就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充满自信心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断地胜利进取。那教师又怎样才能作到这一点呢?在我看来,就是教师要自觉而认真地贯彻学生主体论。这一理论认为,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始终如一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应当理直气壮地反对双主体论,因为该理论不承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因而也就不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很明显,只有贯彻学生主体论,才能真正做到信任每一个学生,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
3.及时调整期望值。一般地说,现在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都很高,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根本不大考虑自己子女所处的主客观条件。正是从这点出发,不少家长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没有双休日,应有的睡眠时间也被迫减少。其结果是,由于疲劳轰炸,自然学不进去,成绩依旧很不理想。一句话,孩子学习成功的少,而失败的多,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丧失殆尽,对做别的事也缺乏自信心。因此,必须调整、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期望过高,学生老是达不到,自然有损于其自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期望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达到,自然谈不到树立什么自信心;只有期望适中,使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才能达到,自然有助于树立与巩固其自信心。早在八百多年前,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曾说:“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现代西方教育界也一再劝勉人们,务必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在“适应性领域发展”,既不要片面强求,也不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如果家长能按照朱熹与西方的观点来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则孩子幸甚,家庭幸甚,教育幸甚!
标签:自信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