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头颅CT;常规MRI;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发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该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患儿早期临床诊断效果成为关键[1]。临床常用头颅CT检查技术诊断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足,例如漏诊率高等,常规MRI扫描技术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但诊断效果仍无法达到临床预期,而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在临床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可进行快速、大范围的扫描诊断,因此具有极高的应用优势[2]。因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在其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意图为后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判定提供参考。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为4-22天,平均年龄为(12.9±2.1)天。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选取准则:无伴随重度脏器功能疾病者;无造影剂过敏反应者;家属签署同意书;有1-2名亲属陪伴。
排除准则:存在造影剂过敏反应者;家属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亲属配程度较低;无亲属进行专门照顾的患儿。
1.2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依次进行头颅CT检查、常规MRI检查、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查。CT诊断步骤: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进行,层厚、层距均为5~ 10 mm,5~ 10mms。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3- 10d,平均为6d。常规MRI诊断步骤:患儿通过GE 1.5T核磁共振扫描仪对患儿颅部内段实施核磁共振扫描,头部选用标准的8通道心脏相控阵线圈。受检者进行扫描检查时,各项参数设置为TR:20ms,TE:3.2ms。视野(FOV)为22×22cm,层厚为1.0mm,层间距是0.4mm。DWI检查步骤:ASSET?CAT校正序列在扫描范围内的扫描要在DWI检查之前,然后通过对SE-EPI序列进行单次激发行轴位DWI检查,具体内容为:TR/TE为3500ms/66.0-79.6ms,6mm层厚,1mm间隔,128×128矩阵,激励次数(NEX)4,b取值为0、1000s、mm2,FOV38-42cm。DWI以及轴位T2WI各个断面保持在相同位置,敏感梯度脉冲在X、Y、Z轴三个方向施加。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检查病灶个数为标准,对比三种检查方案下患者病灶的检出率、漏检误检率以及检出准确率;对比三种临床检查方案下患儿临床诊断效果,主要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对比各组患儿检测出病灶确诊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两组对比使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各组患儿病灶检出情况
150例患儿经临床检查后共计存在300个病灶。头颅CT检查与常规MRI病灶检出率以及检出准确率均明显低于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查方案,而头颅CT检查以上项目均明显低于常规MRI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
表1比较各组患儿病灶检出情况[n(%)]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儿的诊断效果
头颅CT检查与常规MRI检查结果特异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水平均明显低于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查,而头颅CT检查以上项目均明显低于常规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2。
表2两组患儿的诊断效果对比[n(%)]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间
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查过程中1例患儿在1.5小时便检查出病灶,而头颅CT以及常规MRI检查最早检查出的时间均在5小时左右,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查确诊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头颅CT以及常规MRI检查,常规MRI检查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头颅CT检查,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查与头颅CT以及常规MRI检查的时间分别为(2.32±0.32)h、(5.31±0.52)h、(4.12±0.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初期对患儿应用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测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医师迅速判定患儿具体病情以及病灶位置等,有利于提升患儿后续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3-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1.5小时便检查出病灶,而头颅CT以及常规MRI检查最早检查出的时间均在5小时左右,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查确诊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常规MRI以及CT检查的两组,证实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可实现直接显示脑内血管血流情况,证实该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检出患儿病灶位置以及局部血流情况,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时发现病灶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效率,相比于常规MRI与CT检查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对后循环缺血患儿进行诊断时,应用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相比于头颅CT、常规MRI检查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与精准度,而常规MRI 相比于CT具有更高的临床优势,建议在基层中选用常规MRI,具备条件的可首选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
参考文献:
[1]阎光辉,张杰,卜庆丰.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11):57-60.
[2]罗欣,徐艳,黎兵,等.颅脑超声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1):2512-2514.
[3]余海宁,徐昕,杨小英.CT和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J].医学综述,2019,25(21):4359-4363.
[4]赵曙光.磁共振影像与C 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价值研究[J].系统医学,2019,4(20):113-115.
[5]杨峰.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9):52-53.
论文作者:苏顺英,张日恒,苏慧萍,盛爱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9
标签:病灶论文; 头颅论文; 常规论文; 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脑病论文; 检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