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在生活化的地理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林杰

学以致用,在生活化的地理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林杰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林 杰

摘要: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知识,地理课程的生活化特征尤为明显。初中地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有意识的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应用更多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重点就初中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案例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挖掘初中地理课程的生活内涵,设计更多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尤其是随着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理念上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对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加迫切,需要初中地理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创设更多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开展教材处理,丰富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仍然是以人教社所编写的教材为主,这种现状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仅凭教材中已有的案例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且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处处存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积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观念。为了能够使教材内容能真正符合生活化的标准,教师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修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材的案例能与本地实际相吻合的并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将部分案例加以调整。2.添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素材,将教材中已远离本地学生生活体验与生活实际的一些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删除或剪掉。3.编排。教师应根据校情与学情,将教材中的素材做相应的调整和编排,让教材体系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通过生活化的优化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可以将抽象变为具体,更加符合实际,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与知识之间,宛如汤与盐的亲密无间,融入汤中的盐不但不咸涩,反而更能衬托出汤的美味;知识只有溶于情境之中,才能凸显出其独特的功能与活力。由此,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有利于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教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去。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像在《欧洲西部》一课中,由一张火车通票所引发的学习热情整整贯穿了一节课,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当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生活化知识的构建,形成系统的生活化知识体系

新课程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通常会置身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同时也会愤怒于学生对地理的一无所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学生们脑海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架构尚未与新学习的知识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识链接。所以,与其只是尴尬或愤怒,倒不如重新审视课堂上在生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否过急过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的硬水加以软化,变成可口的饮品。这种饮品中富含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当注重到这种融合的时候,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四、编制生活化练习题,强化对知识的认知与应用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学校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如今,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已经发现这一严重问题,并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然而,若只是课堂教学走在生活化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考试的试题中却嗅不到一点生活化的气息,这无异于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能够结合社会中的时事热点、生活经验等多编制一些生活化的习题,在题干中既要体现真实客观的情境,又要准确地传达与其匹配的地理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途径,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应用而非只是知道。当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我想,这应该是对地理学习生活化最好的诠释和重要意义之所在。

五、评价体系生活化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传统的模式就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辅之以遵守纪律的情况等。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要相应的改变。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内容除了需要掌握的课本基础知识之外,应该还有一部分关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考试,这一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应该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其次,考试评价体系除了以考试成绩为依托外,还要根据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调动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看中的成绩,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相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石永礼让地理教学贴近生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2),249-249。

[2]李东军论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1),210-211。

论文作者:林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学以致用,在生活化的地理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