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批评&“文化交流中的文学翻译”研讨会综述_文学论文

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批评&“文化交流中的文学翻译”研讨会综述_文学论文

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批评——“文化交流中的文学翻译”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学论文,文化交流论文,研讨会论文,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在建会五周年之际,于5月8日—9日在京举办了“文化交流中的文学翻译”研讨会。来自北京、南京、武汉的四十多位教授、学者各抒己见,就新时期文学翻译的现状、作用、方法、文学名著的复译和文学翻译批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专程从法国赶来参加研讨会的波尔多第三大学富尔尼埃教授以法国翻译史为例,阐述了文学翻译在各国文化交流中所起的突出作用。他认为,文学翻译要处理好译者和原作及读者之间的关系。翻译史上有过过分偏重原作与过分偏重读者的不同倾向,这两种倾向都难以真正起到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郭宏安研究员认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文学翻译起着特殊的作用。但不同的译本起的作用不一样。在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可行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提高翻译的质量,使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真正起到健康的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北京大学孟华教授指出,从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文学翻译的作用,探讨其方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她认为,在文化交流中,每一个译本都有其不可否认的作用,林纾的翻译便是最好的例证。每一个译本都是对原作的一种阐释,是对原作生命的一种拓展与延伸。武汉大学秦海鹰教授以其翻译谢阁兰《碑》的实例,说明了翻译中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作风貌的重要性,认为任何一个译者都担负着正确理解、消化和移植原作蕴涵的文化价值的重任。南京大学许钧教授认为,任何翻译,不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总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人类心灵的沟通。文学翻译不能忽视文化交流的大效能。他指出,翻译,不应该是两种文化的竞赛,而应该是一种沟通。为了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译者既应该尊重原作,尊重异域文化,也要尊重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期待。

对于译者的再创造意图和读者审美期待的沟通问题,与会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首都师范大学李玉民教授认为,翻译家自然要考虑读者的需要,但在翻译过程中,则应该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譬如演员进入角色,“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郭宏安认为,艺术感觉固然重要,但感觉并不都是可靠的,而且,因人而异,学养、环境、情绪、时代氛围等等,都是限制。文学翻译,要有理性的指导,心中始终要装着作者和读者,要以吃透原著精神为前提,在再现原作风貌上下功夫。随心所欲地再创造,隐藏着不可低估的危险性。他还结合《红与黑》的翻译,认为原作的风格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传达的,译者理应循此方向努力。中央编译局施康强译审指出,萨特写过《什么是文学?》一书,其中有重要的一章,叫做“为谁写作”。我们搞翻译,进行翻译理论研究,也应该研究读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添上“为谁翻译”一章。他认为,《文汇读书周报》和南京大学西语系翻译中心开了个好头,首次将社会学研究的调查方法引入翻译研究,征询读者对《红与黑》汉译的意见,起到了沟通译者和读者的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罗新璋译审说:“读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因时代不同而不断变化,读者也有不同层次。拿钱钟书先生的话说,翻译有两种,一种是尽量汉化,让中国读者安居不动,把外国作家请到中国来,另一种是尽量欧化,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把中国读者引到外国去。看来,今天的读者中多有想到外国去的。对这部分读者的心态进行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施康强认为,“如今的读者,喜欢原汁原味,就如吃法国牛排,不要太熟的,不管味道如何,总想尝一尝带血的”。北京语言学院的歌剧翻译家孙慧双先生以其翻译法国歌剧《卡门》的经历,谈到译者应在忠实原作与服务听众之间取得一种平衡,译者要克服自己的个性,关键在于达到听众与原作的沟通和共鸣。

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之说,是译界聚讼纷纭的老问题,果然又在研讨会上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北京大学葛雷副教授认为,“信、达、雅”是对翻译的严重束缚,应该予以超越。文学翻译不能拘泥于字面的忠实,强调“信”就限制了译者的再创造。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王以培提出,应将“信”分为“大信”与“小信”。忠于字句,是为小信,触及精神,是为大信,翻译要弃小信而求大信。郭宏安就最受诟病的“雅”字提出看法,认为,译界就翻译标准有过许多说法,然就其可操作性看,鲜有如“信、达、雅”之可触可摸、可施可行者。如果我们与世推移,对“信、达、雅”之说给予新的解释,就会给它灌注新的生命力,例如,以“文学性”解“雅”,则可破“原文如不雅,译文何雅之有”的疑问,如此,“信、达、雅”仍是可用的标准。

研讨会上,与会者还就文学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肯定主流的同时,众多学者对目前文学翻译中种种不良现象提出了严厉批评。许钧认为文学翻译是神圣的事业,可目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急功近利”、“惟利是图”和“见利忘义”的现象。《中华读书报》记者赵武平先生提出,有译德、有水平的译家要走出象牙塔,捍卫自己的利益,谴责不良和不法行为。北京大学罗芄教授认为,文学翻译批评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职责,但其作用不仅仅是谴责不良风气。文学翻译批评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看,翻译批评可以使一些模糊的问题明朗化、理论化,译者需要批评的指导。有的放矢的批评,还可以起到译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作用。

会上,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和法国驻华公使石巴胡先生都高度赞扬了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为沟通中法文化所作的贡献,希望所有同仁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不懈的努力。

标签:;  ;  ;  ;  ;  

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批评&“文化交流中的文学翻译”研讨会综述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