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而模板施工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施工不足,大大地改善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状,慢慢地成为建筑施工中的核心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为了不断地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建筑业的发展速度,就要加强建筑中的核心技术的研究,不断地完善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最大程度地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模板;主体施工;技术分析
1 建筑模板工程中主体模板施工的现状
1.1 主体模板受力情况愈加复杂
模板作为浇筑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成型的模具,其虽属于临时结构物但对构件尺寸精度、施工进度、混凝土浇筑质量等都有较强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其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配件构成,木模板、钢模板等都是现阶段模板工程较常用的模板类型,但其各有优缺点,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多层模板支架体系逐渐取代传统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已经较成熟的单层模板支架,使受力情况相比更为复杂,如果施工企业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仍完全依靠经验确定模板刚度而忽视科学的计算,必然导致模板的稳定性无法真正得到保证[1]。
1.2 施工中对管理不重视
建筑模板工程中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实施,对施工的规范性、标准性有较强的依赖,但现阶段随着建筑工程量的增加,建筑施工队伍越来越大,使施工中对人员的管理难度加大,而为了保证工期,工程转包、分包等形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常见模式,人员结构复杂、对施工技术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使管理措施落实难度更大,工程技术隐患显而易见。
1.3 施工中对技术不重视
现阶段全面掌握建筑模板工程中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人员并未认识到技术交底的重要性,导致具体施工人员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与实际施工标准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施工人员盲目施工必然导致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因为人为操作不当而留下隐患,这对施工人员和工程整体都构成威胁。
2 模板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分析
2.1模板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
在工民建工程发展过程中,必
须要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施工场地的安全。而运用模板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建筑成本预算,同时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但是模板施工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工艺要求,还要合理地选择构件的尺寸,经过严格地测定以后才能投入使用;第二,必须要保证所使用的模板能够承受混凝土造成的压力,这就要求模板使用前要测量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尽最大程度地避免模板受到压力而破损;第三,在模板符合施工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简便模板施工程序,这不仅可以减少工作量,还可以方便以后混凝土的后期养护;第四,保证模板连接处的密实性好,采用加密技术,如果出现漏缝问题一定要及时地处理。
2.2模板配制技术
模板的配置必须根据图纸的尺寸来进行,对于结构形体相对简单的构件,其模板可直接根据施工图纸来配置。对于模板、横档及楞木的断面以及它们之间的间距、支撑系统的配置,可查表或者按规范进行选择。而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构件,比如说楼梯,配置模板通常采取方大样的方法。所谓放大样,指的就是根据结构图纸,在地面上画出结构构件的实体形状,然后测量出各个部分模板的准确尺寸,然后再制定模板。然而,对于结构特别复杂的构件,放大样方法显得十分繁琐,而且需要的场地比较大,有的甚至很难直观画出,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结合计算方法来进行模板的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模板施工工艺分析
模板工艺非常复杂,主要包含了底层有垫层模板、基础梁模板、立柱模板、墙板模板、梁模板、楼板模板、楼梯模板、构造柱模板与圈梁模板。而模板施工工艺主要包含了支模前的准备工作、柱模支设、柱模支设、拆模及养护 。而支模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第一,要根据设计图纸在地面弹出定位轴线;第二,要对柱基进行校正,并对整个柱截面范围进行清理;第三,绑扎柱内的钢筋并安装相应的埋件;而在柱模支设过程中要做的事情有:第一,在钢筋绑扎完以后,就在柱脚处摊铺护脚砂浆,还要在模板下口找平,然后将模板抬至柱钢筋一侧竖起,并对准定位轴线;第二,要将模板组合起来,并进行固定;第三,利用水平尺或线锤对柱模的垂直度进行合理地校正,并用拉筋将柱模固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做的事情包含了:在混凝土浇筑前要设立脚手架,并保证脚手架和模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同时还要注意混凝土振捣时不要触及模板;在拆模和养护过程中,要做到拆模之后禁止进行撞击,并且拆下来的模具要及时清理干净。
2.4 立模注意事项
(1)柱模板安装时,应根据混凝土浇筑程度和高度,决定其竖向尺寸是否开门子洞。
(2)柱模板安装时,其截面应按允许负值差控制,夹板尺寸应符合模数便于拼装、墙、柱角部可配置阴阳角模。
(3)接头处模板,梁柱板交叉处模板,应认真配置,防止产生烂根、移位、胀模等不良现象。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到各构件轴线位置、结构标高、几何尺寸准确,立模要按详图施工,保证模板的严密性、可靠性,使构件成型尺寸准确。
(4)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及时拆除模板,将有利于模板的周转和加快工程进度;但拆模过早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非承重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承重模应当有与结构同样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要达到强度值表如表1所示。
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的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集中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2.5 拆模注意事项:
①拆模时不得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材料应及时运走、整理;拆模顺序一般应是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②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撑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③多层楼板支撑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时,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撑不能拆除。
④模板清理,模板及支撑拆除后,应及时按种类规格进行清理,并运离拆模区域,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所有非一次性使用模板拆除后应及时修补、整形、涂刷脱模剂。
总结
模板施工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模板施工的质量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好坏。因此,我们要在模板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技术水平的改进和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上做好功夫,从而提高整体的建筑质量,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家文.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3).
[2]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3]缪正兵.浅谈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与方法[J].价值工程,2000.
[4]欧振伟.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论文作者:蔡亚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模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构件论文; 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