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及其与专业兴趣关系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兴趣论文,价值论文,关系论文,大学生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代社会的教育结构和内容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专业兴趣的投向与运作应该具有一种和谐而合理的关系,高等教育体制中的结构与专业设置应该参照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与兴趣投向,并使二者协调一致,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益。近年来,我国社会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所带来的商品经济浪潮不仅冲击着教育体制,也广泛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兴趣投向。本研究力图探讨大学生的教育价值结构和专业兴趣,比较经济体制变革对它们的影响,并进而探讨二者间的关系。
在个性的核心层次中存在着人的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是人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体系。它包括具有静态性特征的价值观和具有动力性特征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重要性的评价标准、原则、信念,是确定客观事物对个体的重要性的潜在信号系统。价值观建构了价值体系的静态结构成分。人的价值系统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包括了许多子系统。G.W.Allport曾把价值系统分为经济价值、理论价值、审美价值、权力价值、社会价值和宗教价值6个方面。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这6种价值结构成分,但这6种成分却以不同的程度构建于一个人的价值系统中,贯穿于生活的所有方面,构成了价值系统的多元性结构。本研究涉及的是教育价值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中仍包含着一些结构元素。这些元素是职业价值、审美价值、哲学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些结构元素在教育价值子系统中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本研究在探查这些结构的层次性时,也探讨了结构层次的稳定性。
价值系统不仅影响到人对事物的判断,而且,也影响到人的态度和行为。这种对行为具有直接导向作用的价值成分称之为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同样具有动力性特征,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兴趣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试图探讨教育价值取向与专业兴趣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设想如下:
1.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存在层次关系,通过6种结构元素的等级排列,确定各元素在价值系统中孰轻孰重。
2.考察文理学科、男女性别和社会环境变化(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社会型态)对教育价值系统的影响,从而确定其影响因素。
3.探讨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与专业兴趣的关系,并进而考察专业兴趣低的大学生其教育价值的特点,为专业兴趣的培养与教育提供依据。
4.依据本研究结果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选取大学生644人,包括85级、87级、91级大学生,专业为中文、历史、外语、心理、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其中文科学生356人,理科学生288人,男生306人,女生338人。
2. 测量工具:(1)《高等教育价值量表》,量表通过三个方面来测定教育价值: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评价学校课程对学生的价值程度、学生对不同类别的课程的关心程度。评价标准分5个等级,测定了职业、审美、哲学、科学、社会、领导6个方面的价值成分。(2)《专业兴趣量表》,包括专业喜爱程度、专业动机和专业重要性3个方面。该量表仍为等级量表。
3. 实验程序:
(1)施测:分二步进行,第一次施测时间为1987年11月(计划经济时期),第二次施测时间为1993年10月(市场经济时期)。
(2)统计结果:本研究使用了SPSS计算机软件系统。
(3)大学生对结果进行自我分析,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的结构分析:
本部分主要探讨价值系统中结构的排列层次。
表16项教育价值成分的等级排列
价值成分职业审美哲学科学社会领导
平均数 15.54
14.23
13.17
12.53
11.8911.41
等级 1
2
3
4
56
注:N=644人
从表1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的总体结果表明,6种教育价值结构成分的等级排列顺序依次为:职业价值、审美价值、哲学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领导价值。职业价值在教育价值系统中显示了最高价值等级,而领导价值则在其等级排列中位于最后。表1的结果证实了G.W.Allport的理论,价值结构成分是以不同的程度构建于价值系统中的。
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评价及对事物的态度。通过表1的结果可以反观出大学生对教育结构及内容的看法及大学生的心态。
大学生把职业价值放于第一位,说明了大学生们对职业的重视。大学生们把职业作为人生的第一选择,他们把学校的学习与职业紧密联系起来,职业成为他们所学知识的体现与发挥,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是为社会作贡献的体现,也是大学生真正达到自立的标志,职业与大学生的未来与希望紧密相联。他们在大学期间发奋学习是为今后工作做准备,是为了掌握职业所需的技能与要求。因此,他们认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应立足于培养现代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职业人才,高等教育应该为大学生今后在职业上的成功提供充分准备。他们认为与职业有关的课程对大学生具有更高的价值,他们普遍对这类课程的关心程度更高。
位于第二位的是审美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年大学生们对美有着更强烈的追求与渴望,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与修养,希望提高自身对生活中美好而和谐的事物的鉴赏力,希望能获得艺术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他们追求的是艺术美、道德美与社会美的统一。大学生们普遍对美学、音乐、绘画、文学鉴赏等艺术类课程赋予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社及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修养。所以,大学生把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方面之一,他们对审美赋予了较高价值。
哲学价值居于第3位,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统领一切科学的母体,研究世界的最终原理的学科。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有着发掘社会与个体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愿望。对哲学价值的评量显然反映了大学生们在基础知识之上,渴求更深刻、系统、全面地了解世界的心理特点。哲学的价值对于提高学生对生活意义及目的的洞察力,对培养和发展个人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中由于理科学生对哲学价值的忽视,也使哲学价值在总体结果上居于中位。
科学的价值屈居第4位。尽管社会、国家都大力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大学生都将成为祖国的科技人才。但是,由于近年来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拜金主义的侵蚀,在一些人们心中,科学与金钱易位,科技知识的相对贬值,有学问不如有钱的有本事,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出现的重金钱轻科学的奇怪现象,以及长期以来的体脑倒挂,知识为知识分子带来了清贫等等,这些社会现象和观念都在高等学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对科学理论及科学技术关注降低,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不重视科技知识的倾向。
社会价值位于第5位,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兴趣和理解、帮助他人的倾向。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此类问题看得相对淡薄。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国内出现的一些过分强调个人价值而忽视国家、集体利益的现象,大学生中也相应地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看重个人奋斗的结果,而忽视整个国家利益和社会要求。责任感与义务感的降低,使一些大学生喜欢个人奋斗,重竞争、轻合作,以“不损人也不助人”为原则,使得个人价值的比重加大,而社会价值比重减少。但是,社会价值偏低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整体是一个过分个人主义膨胀的群体,只是在与其它几个价值成分相比较而言,其等级排列较低。
最后一位是领导价值,大学生把领导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要求,并不把高等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视为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场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看到真正杰出的管理人才不是只知管理、不懂技术的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知识技术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在科学知识与管理能力的天平上,大学生更注重科学知识的掌握,视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并且,许多大学生认为毕业之后很难直接步入领导岗位,领导岗位的上升涉及了许多人为的、不可控的因素,一些管理能力也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无需专门培养,“学而优则仕”的旧时观念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早已淡化。另外,中国领导阶层中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一些管理者的领导形象不佳,引起了大学生的广泛不满,这也是大学生轻视领导价值的原因之一。
总之,表1的结果显示了教育价值系统的静态结构特征。静态结构既反映了价值结构成分,也反映了各种成分的相对位置。
(二)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设置了学科、性别、时间三种因素。
1. 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的文理科比较分析
表2文理科学生在6种价值成分的等级排列及差异检验
注:N[文]=356人, N[理]=288人
*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 **差异显著性水平P<0.01
表2显示了文理科学生在教育价值上的差异,其中在职业价值、审美价值和领导价值上文理科对其的等级排序一致,职业价值和审美价值位于第一、二位,领导价值位于第六位。结果说明文理科学生同样对职业和审美的评价较高,对领导价值有着同样的冷漠,这三项价值成分不受学科特点差异的影响。
但是,在哲学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上却存在着文理科学生结果的差异,其中哲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项上文科生要高于理科生,在科学价值上理科生高于文科生,而且差异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水平和0.01水平。这种差异是与学科特点及专业倾向相吻合的,哲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与文科的学科特点相适宜。文科学生的专业多是社会科学范畴,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哲学原理与社会科学知识对他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而理科学生所学专业大多属自然科学范畴,他们注重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探索,自然科学原理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具有更大的价值。由于文理科学生专业领域特点不同,使文科生对自然科学的知识兴趣略低,使其对科学价值的评估比理科生低。而且,文科生的职业也多与社会领域紧密相联,使他们更看重提高自身对社会人生的敏锐观察力,提高对社会问题的精辟分析及有效的解决方法,使他们对哲学价值与社会价值更看重。与之相反理科学生的主要兴趣在自然科学领域,过去“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观念仍然存在,加之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而且理科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本行专业,“所学有所用”使他们觉得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就。这都使他们对科学价值保持了较高的重视。由于理科生的兴趣投向在自然科学领域,对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兴趣不如文科浓,有些理科生大有“不闻天下事,只读圣贤书”的倾向,反映出对哲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估价比文科生低。
2. 大学生教育价值取向的男女性别差异分析
表3 男女生在6种价值成分上的等级排列及差异检验
注:N[男]=306, N[女]=338; *P<0.05, **P<0.01。
从表3结果来看,依次位于前4位的职业价值、审美价值、哲学价值、科学价值的男女对其等级排序是一致的,而在社会价值与领导价值上存在等级排序上的差异,女性将社会价值确定在第5位上,把领导价值放于最后,男性正好相反。这其中反映出了社会传统文化观念对人们心理的无形影响。我们传统观念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社会观念对男性的领导支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男性被视为国家、社会、家庭的“擎天柱”,男性角色要求男人应该自立自强,应该对环境、对他人具有控制支配力,这一切都在男性心目中造成一种观念,他们应该处于支配主导地位并切实具有这种能力,使男性比女性更看重领导价值成分。由于受传统角色的影响,女性常被认为处于扶持、陪衬的地位,她们首先渴望地是建立一种温馨的人际关系,女性慈爱的天性使她们更注重对他人的理解与帮助,善解人意,乐善好施。由于女性相对的支配欲和领导力较弱,使女性将领导价值放于社会价值之后,她们认为社会价值中所涉及的提高理解、帮助他人的能力更符合于她们的特点。
在表3的差异检验中,在职业价值、审美价值上表现出女高于男的特点,在科学价值、领导价值方面则表现出男高于女的倾向。在职业价值上,男女都把其作为首选价值成分,但是女生比男性选择倾向更为明显,女大学生们在自我分析时说女性对职业具有更强烈的渴求,职业在她们的价值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表面来看,女性对职业的追求似乎是不受传统观念影响,其实这正是对传统观念压抑的反弹。应当说,跨入高校校园的女性本身就有一种自觉地反传统意识,她们把职业视为展示女性价值的途径。目前,一些单位在职业录取上对女性的歧视,女性求职难已成为社会问题之一。这使女性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也激发了女性的学习动机,她们认为进入大学,求职的机会和获得职业的保险系数增多了,她们希望大学的学习能为她们今后的职业提供帮助,为她们今后找到满意职业和取得职业成就作准备,使她们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力争与男生获得平等的职业地位,体现了女性自强不息的品质,这些都是女性更看重职业价值的原因。在审美价值上女高于男,在科学价值上男高于女,这与男女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有关。男性的世界充满了理性,男生更偏爱于理性思维或逻辑思维,男性喜欢游弋于抽象分析的领域、偏爱于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和原理,这使男性相对重视科学价值;女性的世界充满感情,女性更偏爱于感性思维或形象思维,她们喜欢探寻感情世界,追求生活中美的体验,注意陶冶情操,把自己塑造得高雅优美。因此,她们希望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女性具有的爱美天性和对美的事物的鉴赏力,使她们比男性更注重审美价值。
3. 不同时期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的比较分析
表4 1987年与1993年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的差异检验
**P<0.001
表4显示了1987年施测的大学生价值系统的结果和1993年的施测结果,结果表明两次施测的等级排列顺序是一致的。时距为6年,社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是,高等学校教育体制并未发生很大的变革,学校环境的相对稳定也使大学生的教育价值系统也保持了相对稳定性。同时,也说明了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具有稳定性特点。
表4的结果还显示出,1987年大学生的职业价值的平均数明显高于1993年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分数,1993年大学生在职业价值上的明显低落则说明了一定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与社会上经济大潮的推进是同步的,反映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变化。现代社会具有更开放的环境,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思想意识上,已经和1987年有所不同。1987年“计划经济”时期,在大学中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紧密相关,多数大学生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职业,职业在大学教育中显示了较高的价值。而1993年“市场经济”时期,使职业具有了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选择的机会更多了、范围更广了,观念上已不认为谋生是太困难的事情,也不需要从事终身职业。“铁饭碗”的打破,意味着职业并非永久的保障。经济浪潮的冲击,使有些人的心理已由服务型、奉献型转化为享乐型。一些大学生也更注重实惠,对职业的选择也带有了功利性质,职业在他们心目中已不是最严肃的内容了。1993年大学生职业价值分数的下降说明上述这些观念的变化。
4. 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中稳定成分及影响因素的确定
本研究设置了3个影响因素:性别差异、学科差异和时间因素。表5显示了在各种因素下6种价值成分的等级排列比较,可以看出职业价值和审美价值不受上述3种因素的影响,在所有等级排列中它们完全一致,都处于前2位。结果表明,这两种价值成分是最稳定的成分,也是最重要的、层次最高的教育价值成分。其余的价值成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哲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受到了文理学科不同特点的影响,而社会价值与领导价值则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从表5结果显示出的三种因素来看,时间因素并未对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产生影响,说明教育价值系统不随时间而变化。只有学科因素和性别因素对教育价值系统产生了影响。
表5 因素对6种价值成分等级排列的影响的比较
因素
职业价值 审美价值 哲学价值 科学价值 社会价值 领导价值
总体 1 2 3 4 5 6
文科 1 2 3 5 4 6
理科 1 2 4 3 5 6
男生 1 2 3 4 6 5
女生 1 2 3 4 5 6
1987年1 2 3 4 5 6
1993年1 2 3 4 5 6
根据上述,职业价值和审美价值构成了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中主导而稳定的结构成分,学科因素与性别因素为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的影响因素。
(三)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与专业兴趣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是从3个方面来考察的,一是对本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属认知因素;二是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属情感因素;三是本专业的学习动机强弱,属动机因素和意志因素。
本部分分二步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1. 教育价值系统与专业兴趣的总体相关关系的分析
表6 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与专业兴趣的相关表 N=641
兴趣 职业价值 审美价值 哲学价值科学价值 社会价值 领导价值
重要性
0.1117* 0.1811**
喜爱 0.1712**0.1802**0.1046*
动机 0.2452**0.1644**0.1652**
*显著性水平达.01水平,**显著性水平为.001
表6中所显示的数据均为相关达显著性水平,未达显著性水平的数据未显示在表中。从表6结果可以看出,职业价值、哲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与专业兴趣显示了高相关。这说明职业、哲学、科学这三项价值高的人,其专业兴趣也较高;如果这三项价值水平低的人,其专业兴趣也低。教育价值系统中这三种价值成分对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显示了更密切的关系,如前所述,教育价值系统中影响因素的探讨显示出哲学价值与科学价值受学科因素的影响,二者的相互作用在此又一次表现出来。而且,哲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与大学生专业兴趣中的认、情、意均有密切关系。职业价值在前面的讨论中被视为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因素,不受学科因素的影响,由此可知,职业价值对专业兴趣可能具有动力效应,具有动力性的价值成分称为价值取向,职业价值取向对专业喜爱程度和专业动机具有影响作用,但未对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产生影响。
在表6中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领导价值未与专业兴趣显示出相关关系。笔者认为,这三方面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兴趣并非具有紧密关系,它们往往与大学生自身修养及能力的培养更具有关系,从表6中可以看出审美价值和领导价值不受学科因素影响。大学生除了专业学习之外,还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审美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技能等,出于这种原因它们与专业兴趣未显示相关。
2. 低专业兴趣与6项教育价值成分的相关分析
专业兴趣低的大学生他们的教育价值水平如何也是本研究探讨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兴趣的教育提供参照依据。
专业兴趣低分的确定为平均数减去一个标准差,在此分数之下者为低分者。由于理科生比文科生的专业兴趣低,结果检验只有理科低分者与职业价值、科学价值显示了相关关系,见下表。
表7 理科专业兴趣低者与二项价值成分的相关表
专业兴趣 分数线人数职业价值 科学价值
重要性II≤11 42 0.3636*
喜爱E E≤7 44 0.3533* 0.4016*
动机M M≤7
47
*相关显著性水平达0.01
表7结果说明,对本学科重要性及作用认识低的学生其科学价值水平也低,对本专业喜爱程度低的学生其职业价值和科学价值也低,而专业动机差的学生未与任何价值成分显示相关。
上述结果仅显示出教育价值与专业学习兴趣的正相关关系,但孰为因?孰为果?则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也是本研究今后继续研究的问题。笔者从理论上来推测,认为价值系统位于人格结构的高层次结构,对人格结构中的其它成分具有统领作用,专业兴趣位于价值系统之下的相对低一级的层次。人格结构各层次之间的结构成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低层次的成分是高层次的具体表现,如专业兴趣中的知情意是教育价值成分的具体体现;而高层次则调控着低层次,如价值观应该调控着下属成分的功能。从人格结构原理来看,教育价值系统应该对专业兴趣具有影响作用,即哲学价值与科学价值高会提高专业兴趣,反之,价值水平低,专业兴趣也会降低。但这仅仅是理论推论,应需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一理论假设。这也是本研究下一步要明确的问题。
四、本研究结论
1.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各成分的等级排列顺序依次为:职业价值、审美价值、哲学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领导价值,显示了各成分的重要性,其中职业价值、审美价值是教育价值系统中最为稳定、最为重要的成分。
2.文理学科差异、男女性别差异为教育价值系统的影响因素,这两因素也仅对部分价值成分有影响作用。而时间因素对其教育价值系统不构成影响。
3.职业价值、科学价值、哲学价值与专业兴趣显示了相关关系。专业兴趣分低的理科生其职业价值和科学价值水平也低。
五、教育建议
价值观与专业兴趣涉及大学生的各个方面,如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修养等方面。了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系统的特点及专业兴趣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规划者应该掌握的信息和工作内容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和建议。
1.从大学生对6种价值系统的结构成分的等级排序来看,职业价值与审美价值排在了前2位,为文理科学生、男女生所共求。高等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大学生这些要求。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当代社会对全方位人才需要的顺应,希望提高应用性能力和加强自身修养。学校应适应学生这一良好愿望,多开设些能培养职业技能和审美素质的课程。
2.哲学价值在等级排列上位于中游,但并非象有些人估计的大学生对哲学领域的忽视。大学生对一些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但并非对哲学领域中的所有问题都不感兴趣。大学生正处于对人生的思考时期,他们希望通过一些哲学原理的学习能提高对生活意义及目的洞察力,希望培养和发展个人的人生观。对于各种相关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的洞察力,结合学生实际,开阔其视野,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这种教育并非仅限于思想政治工作和哲学课程,应渗透到各种专业课的学习当中。
3.通过教育价值与专业兴趣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兴趣低的理科生其职业价值与科学价值低,说明专业兴趣低的人缺少学习动力因素。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价值观的教育来提高专业兴趣,向学生展示专业的职业意义和科学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反之,也可以通过专业教育来提高价值水平,二者相辅相成。
4.本研究在对大学生价值体系进行分析讨论时,引入了许多大学生自我分析的观点,其中不乏各种消极观念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进而又反映在大学生的价值结构层次中。思想教育是价值教育的基础,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帮助大学生在及时把握时代脉搏的同时,更应注意正确地分析各种社会潮流的利弊,切忌盲目随波逐流,以便确立最佳的价值结构系统,使之成为思想与技术素质皆高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标签:社会价值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生论文; 哲学专业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兴趣培养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