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角度探讨心理护理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意义论文_李金洋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神经内科三区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变化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以及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减轻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该护理方式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心理护理;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三叉神经痛;临床意义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慢性疼痛,其临床特征主要为疼痛反复发作、呈现放射性和阵发性的剧烈疼痛,通常被称为“最痛之痛”,患者往往因为三叉神经疼痛而痛苦不堪。文献证实,疼痛会导致三叉神经痛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惊慌、悲伤和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造成机体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导致疼痛性残疾,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由于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具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其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加强三叉神经痛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干预十分关键。本研究对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心理干预,同时与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与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相符合。常规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50.7±2.2)岁,患病时长为(1~5)年,平均患病时长为(3.0±0.3)年;干预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8~78)岁,平均年龄为(50.0±2.9)岁,患病时长为(1~7)年,平均患病时长为(3.2±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如住院后指导患者常规检查,予以口服和静脉给药,满足患者及家属合理需求。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与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交流方式,交谈过程中耐心且认真的听取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加强患者心理暗示,提高患者对病情与情绪关系的认识;②由于不合适或错误的观念或思考方式会对患者情绪带来影响,患者往往缺乏对三叉神经痛疾病以及临床治疗的认识,对手术治疗存在恐惧感,所以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以及治疗依从性。③手术后的沟通和观察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而言十分关键,部分患者在术后会表现出痕迹反应,术后疼痛未能完全减轻,对患者心理造成极大压力,因此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消除其顾虑[2]。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和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即无痛疼感,10分表示疼痛剧烈,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焦虑(SAS)自评量表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估,SDS评分在50分以上、SAS评分在40分以上表示患者具有抑郁和焦虑这情况,评分越高症状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 ±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通过X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为(2.30±1.00)分,常规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为(3.40±0.6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70,P=0.000);护理前,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与常规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和睡眠质量的一种重要因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担[3]。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典型的慢性疼痛疾病,好发于三叉神经区域内,多表现为阵发性的剧烈疼痛[4]。由于三叉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其病情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疼痛的产生一般因自发性发作或面部刺激导致。目前临床上对三叉神经痛多采取手术治疗,然而术后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这给患者心理带来极大压力,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和预后生活质量[5]。因此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关键。

为探寻心理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疼痛VAS评分、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杨鹏等研究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减轻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该护理方式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帆,陈贤,刘蓉,等. 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20(12):39-41.

[2]罗晓华. 心理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4(9):135-136.

[3]孙雯,彭国平,徐铭玮,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J]. 浙江医学. 2016,38(4):271-274.

[4]杨学平,何茹. 三叉神经痛患者抑郁焦虑的现状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54(32):162-164,168.

[5]曹冰莹,王婷,龚丽,等. 三叉神经痛患者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9):75-76.

论文作者:李金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角度探讨心理护理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意义论文_李金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