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综合档案馆发展路径的探讨_公共文化服务论文

综合档案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发展路径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档案馆论文,路径论文,文化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其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1]是近年来在加强公共服务职能背景下对档案馆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随着我国政治文明民主化、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务信息公开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已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社会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2]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公民权益意识的不断增强,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意识越来越强,参与公其文化服务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涵及其建设主体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与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息息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由政府主导,其他组织或个人参与,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其文化产品和服务及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3]它涵盖了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互联网、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诸多文化领域。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区别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其产品和公其服务。

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强,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提出了开展公其文化服务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必须依托各种文化服务主体。现代社会,建设公共文化的服务主体涉及很多机构与部门,不仅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文化部门,还包括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值等文化事业单位,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相关企业。其中无论缺少了哪个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都是不完整的。

二、综合档案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性、文化性和服务性

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性是由档案的第二价值理论决定的。200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可见,国家明确地将档案馆定位在“公共文化”范畴。从服务对象上看,凡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机构或场所都具有公共性,而综合档案馆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原始记录文化服务的场所。[4]国家政策一直强调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是独立的文化实体,并且其建设和运行也是由政府财政拨款支持的,这也是其公共性的重要表现。

综合档案馆的文化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条中有明确的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5]综合档案馆的文化性不仅表现在其所保存的档案上——人类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文化性,还表现在档案馆作为文化的承载体,其自身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的归宿地。

服务性是综合档案馆的根本立足点,这方面和图书馆有异曲同工之处。综合档案馆保存档案的目的,就是根据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提供利用服务。因此,应将公共利益和为社会需要服务放在综合档案馆一切工作的首位,把为社会公众服务看成综合档案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2.综合档案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孔子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这里所强调的正是历史文献资料对于后世的可供考证的价值和重要性。作为人们追根溯源的地方,综合档案馆不仅要发挥其存史功能,更要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这是综合档案馆在参与公其文化服务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综合档案馆的传统功能定位亟待改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之一的综合档案馆,不仅承担着传统的档案查询功能,还面临着将其职能扩展到政府公开信息查询、现行文件查询以及档案文化展览等方面,要让综合档案馆变成像图书馆、博物馆一样人人可去、人人爱去的文化传播与休闲场所,真正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之中。

三、我国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

1.我国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总体发展现状

我国沿海地区的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以开放的姿态向人们展示了它的内涵,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得到了所在地区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然而,在其它地区,综合档案馆的公其文化服务建设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现阶段许多综合档案馆仍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存在档案利用手续繁琐、社会公众难以充分享受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有关,但同档案馆服务理念陈旧、开放程度不高、服务设施落后、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档案馆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

2.我国部分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级综合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充分反映出档案馆公共性服务的加强,也凸显了社会公众对档案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和未来期许,开放、亲民、文化、服务已经成为综合档案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沿海地区一些综合档案信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下表是上海、广东、浙江新建、在建的省级综合档案馆的基本情况: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地新建综合档案馆的特点:

第一,在选址方面,从过去在党委、政府的“深宅大院”搬到繁华的闹市区。这不仅让社会公众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档案馆,同时,档案馆举办的各种档案展览也让社会公众了解到更多的城市记忆和历史,各种形式的文化休闲活动和学术交流丰富了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在服务功能方面,从对档案资源的存储和保管利用,拓展到“五位一体”和文化休闲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档案馆的职能不仅实现了内涵的提高,同时还实现了外延的拓展。综合档案馆不仅是档案存储和安全保管基地,还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同时,综合档案馆的文化休闲功能也日益被社会公众所重视。英国著名档案学家迈克尔·库克指出:“整个社会应该把档案馆看作是它的一个文化机构,即使是贴上‘文化娱乐’、甚至‘消遣’的标签也是无可厚非的”。[6]

第三,在服务设施方面,上述各档案馆都配备了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设备,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建立了电子文件阅览中心和数字档案馆,扩大了档案查阅的互动空间。并且,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广东省档案馆新馆还设有长期展出的珍贵档案陈列室和时常更新的档案展览,开展了学术交流等文化活动。

四、综合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路径探索

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求改变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现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注重走群众路线,更加重视档案“为民所用”。具体可有以下几条途径:

1.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各级综合档案馆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附属机构,管理上带有很强的封闭性,一些档案馆工作人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本位的思想。而综合档案馆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就要转变观念,加强其“以公众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服务理念,尽快融入社会,遵从“以开放为原则,以不开放为例外”的基本行为准则,为社会普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

2008年,杨冬权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指出:“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一是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二是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7]目前,随着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出并日益深入人心,促使各级综合档案馆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切实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资源

构建真正符合社会公众利用需求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是各级综合档案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前提。对于我国大多数综合档案馆来说,现有馆藏中几乎是党政机关移交进馆的文书档案“一统天下”,而有关公民个人、家庭、家族的档案,地方历史文化、社会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档案馆藏严重不足,而这些档案恰恰是社会普通公众经常需要查询利用的档案史料。[8]因此,综合档案馆应优化馆藏结构,多渠道、大范围地收集涉及公众利益的民生档案,努力构建贴近社会公众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综合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条件。没有丰富的馆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发达国家公共档案馆的馆藏中收藏有大量反映城市历史和建筑的绘画、雕塑、照片等档案,这些都是珍贵的社会历史记忆。因此,我国综合档案馆只有大力接收和征集那些能够全面反映社会生活,与普通公众息息相关的档案资料,优化馆藏结构,才能增强其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具体而言,各级综合档案馆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与本地区人文历史、自然风貌、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等相关的档案资料征集进馆,使馆藏资源更富有地方特色,更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品位。

3.优化服务环境,将文化与休闲相结合

综合档案馆作为社会记忆的殿堂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只有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服务大众,才能可持续地生存和发展。为此,综合档案馆不仅要在外观上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成为本地区的一道人文景观,而且要努力创造开放的档案利用服务环境,为用户营造一个宁静、舒适、优雅的文化氛围。

综合档案馆要发挥文化休闲功能,首先要打造良好的文化休闲空间。“当我们迈进英国公共档案馆的大门,人们在档案馆里安静、悠闲自在地或逛书店,或阅览档案原件,或上网浏览,或观看档案展览,甚至还可以喝上一杯香甜浓郁的咖啡。”[9]这是英国公共档案馆给参观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其次,档案馆应凭借特有的馆藏优势开发文化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是档案馆向社会宣传、展示自己的重要途径。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联合拍摄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该片将档案、文献、文物、历史有机地结合,为大众艺术地呈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4.要研究用户需求,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档案馆的评价方法

首先,要研究用户需求,创新服务机制。档案馆应根据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和利用心理,变原来“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建立健全及时、高效、便捷的档案馆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同时处理好前台利用接待和网上查询之间的关系。其次,要通过改进档案馆评价方法,激发档案人员主动服务的工作热情。对档案人员的评价,不仅包括档案人员个人的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和同事间的互相评价,还要增加档案用户对档案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的社会评价。可以借鉴中国移动用户短信评价以及阿里巴巴网络评价,建立档案馆用户评价平台,让社会公众可以即时、方便地对档案服务进行评价。

此外,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各级综合档案馆应立足馆藏,积极开展档案网站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使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就可以查询馆藏档案目录、利用全文档案信息、浏览网上档案展览等,为社会公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网上档案服务,满足各种不同用户多途径的档案利用需求。

注:本文系安徽大学首届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外档案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SKJQ005。

标签:;  ;  ;  ;  ;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综合档案馆发展路径的探讨_公共文化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