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浅谈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浅谈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问题与对策

蔡玮炜 (安徽省淮南市文化馆 232000)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建设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的供给与人民息息相关,不仅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保障。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是保障社会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重要的重要手段。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的供给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现状,浅谈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供给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在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载体、平台和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间接导致了基层公共文化的有效供给收到了一定的制约与阻碍,而面对新时代基层农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也越发突出。

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分析高职生的岗位特点,二是研究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找出二者的错位之处,然后对症下药。高职生从业岗位是一线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需要具备很强动手能力的岗位。从高职生就业的岗位来研究,高职生的岗位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与很强的动手能力,现在的高职院校也是按照这个目标来培养高职生的。但这两大特点仅仅是最表面的、静态的岗位特点,并没有完全描述高职生的岗位性质和职业生涯,也没有很好地考虑高职生的实际岗位环境。因此,按照这个目标来培养的人才总是感觉欠缺一些东西,这个也是职业教育者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孔壁安全是一个多场多介质条件下的力学和物化平衡问题(应力场、压力场、流体场、温度场;流体、岩体、钻具等),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孔壁安全的本质是孔壁岩石与井筒钻井液的应力、压力和物化三个动态平衡,结晶岩地层孔壁稳定与沉积岩地层孔壁稳定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基施设施薄弱

相对于发达地区和城市社区,绝大部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发展不够完善,甚至存在部分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缺失的现象。作为公共文化供给的基层站点,一些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存在被侵占挪用的现象,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简陋短缺,功能不齐全,无法正常开展活动。而且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各地财政用于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全靠有限的中央财政支持。有的乡镇文化站要么是不开门,要么是只开门不见人,丧失了阵地功能。可以说这些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所出现的问题是长期存在并且相互叠加的。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广大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逐渐增加,长期存在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失衡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下农村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

(二)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结构比较简单

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实施一般为县区、乡镇政府主导,通过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县区图书馆、文化馆等供给平台,单向的为农村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这种供给结构形成了一个单向闭合的系统,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和自由性。而作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基层文化队伍呈现出文化层级偏低,老龄化情况严重、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也在逐渐转变思路,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当中,但是在农村基层的公共文化供给中,单向的政府主导的文化供给结构依旧存在,缺乏一定的基层社会基础和群众力量,农村群众被动接受的情况并无改变。

(三)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需关系错位

近年来,虽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迈向均等化,但是在资源配置上,供需失衡仍是当下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产生矛盾的主要根源。文化供给和需求本身具有多维度、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特征,而随着受众的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意识逐渐觉醒,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已从政府主导的单向投入模式转变为自我选择接收模式。虽然目前有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建立实施了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等基层文化服务站点,但不难发现多数都是出于闲置、无人问津状态。症结点就是在基层公共文化的资源配置中供给的有效率和多样性不够,政府不能及时有效的了解到农村群众的文化喜好与内在偏差,单向供给的公共文化的实施导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的供需关系产生了错位。

推进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政府是主体,投入是保障,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财政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予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一定的配套资金,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乡镇文化站的功能,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阵地作用。要进一步缩小城市和乡村之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财政投入差距,确保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平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同时将各级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挂钩,制定相应目标考核体系,统筹推进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二、推进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对策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新时代农村建设重要发展的层面,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则是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对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出了工作部署。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赋予工作新动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有效供给的问题。

(一)筑牢农村基层文化阵地,统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其作用主要是强调了这场爱情的悲剧性,突出妻子的无结果付出的可悲情感,特意重复使用大段落,使得这种情绪更溢出听者心房。

(二)整合资源配置,促进基层公共文化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条件下,政府在基层公共文化供给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建议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基层公共文化站点引入社会化管理模式,并以此为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市场化的刺激多元供给主体的新模式,在保证正常开放的前提下,拓展公共文化供给形式,提升供给质量,待条件成熟后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扩大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多元市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型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新模式,改变目前这种 “只送不种”的单元供给思路,结合地方特色,成立专业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自发性,同时以本地高校和文化专家学者为依托,组建高质量的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形成多元参与的市场化供给体系。

(三)构建供需矩阵,实现精准供给

实现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有效率与精准率,必须要准确掌握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并以此为工作导向,大力开展基层公共文化需求调查,进行地方文化供需的梳理、分类以及整合,利用大数据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多样性的数字化供需矩阵数据库,并实现资源流动互动。根据不同级别和不同特点建立基础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站点,实现点对点配送,确保文化供给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同时强化以需求带动供给的工作导向,加强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进一步存进供给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提高文化惠民工程质量,逐渐引导和激发农村群众内在的文化自觉。

三、结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是关键,也是新时代构建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要始终坚持以基层群众需要的文化供给为中心,大力保障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的供给效率和质量,使得优质文化资源不断下沉。畅通基层文化诉求渠道,以多元化供给结构为主体,创新供给方式和内容,实现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需的精准对接,切实打通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供给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问题研究——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J].学术论坛,2017(8).

[2]倪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与农村文化建设—杭嘉湖市郊农村文化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18(10).

[3]马爽刚.《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及改进对策》[J].《群文天地》,2013(6).

[4]张聪.《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向初探》[J].《大东方》,2017(11).

[5]顾金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的途径与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09(5).

[6]彭代超,何源.《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探究》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

标签:;  ;  ;  ;  

浅谈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