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进步,带动了建筑事业的发展。建筑是万千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其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否得到保障。因此,相关施工单必须对所建设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负责,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和施工规范,提升自身施工技术,杜绝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本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脚步的进程,建筑工程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建筑行业逐渐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还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和安全。为了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保障工程质量,相关部门必须严肃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承建、监理与设计必须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坚持建筑工程的基本程序原则(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并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与效果。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1管理体制的缺失的问题
现代化建筑施工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由于规模庞大其中所涉及人员多、材料设备种类多,增加管理难度。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现场管理较为混乱,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顺利发展。建筑工程有自身的建设特点,与其他项目建设有所区别,没有严格的操作流程,施工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相关规范、标准得不到落实,直接影响整体工程施工质量。
1.2施工质量管理技术不过关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技术革新太慢,落后于国际建筑质量管理的平均水平。施工质量管理的技术革新就是一种运用先进技术与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其目的是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与管理模式,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加快施工质量管理的技术革新速度,从而帮助相关单位增强市场竞争力,抢先占领其市场。总而言之,跑在前端的施工质量管理技术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性能,不断更新质量管理技术,能够极大的促进建筑工程整体的发展与提高。
1.3施工技术人员素质高低的问题
人是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核心,无论是从建筑的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还是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管理阶段,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的自身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水平和工作责任心都对建筑施工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参与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员,尤其是施工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进行质量管理相关培训,提升建筑质量安全意识。
1.4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的问题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设备技术与基础材料也随之得到升级与更新,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与施工材料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设备费用,就怀着侥幸的心理选用磨损严重、精度模糊的设备施工,因而,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极限利益,压缩了施工材料的预计费用,像一些不规范的公司购买材料,致使整个建筑施工变成“豆腐渣”工程,如重庆綦江彩虹桥事件、江苏省徐州市济众桥改建工程、宁波大桥坍塌事件等。
1.5施工机械设备质量高低的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学。现阶段,部分施工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施工工艺模式,为了企业利益缺少对施工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对施工工艺技术的革新。相关的施工技术和设备都已经不符合当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对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必须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革新工作。此外,还应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避免其影响施工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和体系
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离不开施工企业科学的管理制度。首先,在项目建设中,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将责任细化的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施工管理任务的基础上,优化内部结构,以“质量第一”为原则,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其次,加强人员管理,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于质量完成较好的团队和班组给予岗位奖励,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热情和质量意识。
2.2加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应做好图纸会审工作,明确项目建设质量目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降低后续施工问题的产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项目建设中技术交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特别是对于技术管理过程中,能够落实具体的施工工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另外,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对周边环境及地质现状进行考察,规划设备、材料、人员分配情况,对可能造成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全面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操作,落实质量验收规范中的内容,在每项工序完工后都要做好检查验收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还能够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
2.3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整体素养培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开展实战演练等,严格执行资格准入机制,做好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验收等全方面的培训,引导施工人员紧绷安全质量自我约束管理弦。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责任心,学习更多的操作工艺方法,掌握更多的技能,学习现代化质量体系认证、项目标准化管理等先进的理念,从而提高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和改进意识等。
2.4规范财务购买标准,健全施工材料购买制度
编制具体建筑工程施工明细表,并严格监督对设备及原材料的管理。例如:(1)创建一支责任心强、综合能力高的采购队伍,所有的材料购入全部由该小组承担规划。(2)健全材料购入管理制度,只有拥有合格纸质材料证书的厂家才能成为供应商的考虑范围内。除此之外,“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发展多种渠道购入,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材料的供应需求。(3)完善材料购入清点监督机构,购入的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才能投入施工现场的使用当中,不合格的材料则退回。
2.5执行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
对施工设备妥善保管,定期维护保养,提升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施工过程中设备产生故障的几率。同时,制定严格的设备报废管理制度,针对已经淘汰的设备或者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应进行报废处理,杜绝其出现在施工工地上。相关建筑工程在进行工程施工招投标时,还应加重对相关施工企业的设备情况的评价,敦促施工单位进行设备的革新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6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整个环节,将质量管控贯穿于施工前、施工中和竣工验收整个环节,针对可能引发风险点源的情况建立全面风险隐患排查机制,明确检查周期,定期进行检查、抽查等,加强每一步技术监督、资金管控、材料管理、资质管理等,严格进行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建筑施工相关的各方沟通,从而及时解决冲突、矛盾,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个施工细节中,落实到方方面面。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随着施工规模扩大、施工要求越来越高、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难度,所以想要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强对人员、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环境等全方位的管理,健全制度,严格监督,才能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水平,推动建筑行业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6):32-33.
[2]刘杰峰.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6(01).
论文作者:姚茂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设备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