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程职业学院,云南省 安宁市 650304)
摘要:新时代的来临,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对科技的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技教育之间出现了失衡,造成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偏低的现象。就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在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同时,更应该对学生长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营造出大学生兴趣广泛、心理健康、情趣高雅、感情丰富、豁达自信,谈吐文明的气氛,让他们正确、安全、文明使用网络软件、手机APP平台,从而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问题
1 引言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技能型逐步过渡到综合型人才。高职高专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及专业证书,还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然而高职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性缺位”,加之部分教师存在人性冷漠、师德师风不足的现象。
2高职高专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识好歹、知进退、懂感恩、守本分、有专才”作为云南工程职业学院的校训,校训定位显目又接地气,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从校训的诠释,大家都可以看出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也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制度的施行,就业率已经成为评价高校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为了实现较高的就业率,完全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就会有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情况,即出现“轻素质,轻德育”的苗头,然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人才培养重专业轻人文
课题调查组对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共100名学生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其中只有25名学生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61%的学生对钻研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书籍没有兴趣,76%的同学假期、周末、课余时间无所事事,33%的学生对于考级考证持有消极情绪。高职高专院校坚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原则,大力开展专业技术教育,重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固然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高,迎合了市场需要,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素质教育重视力度下降,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逐渐呈下滑趋势。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学生考证迎合力较高,但是很少接受系统的人文教育,缺少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不高。这与我们当前在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上片面追求实用性、应用型不无关系。
2.2 社会浮躁、网路游戏腐蚀青年,忽视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浮躁、网路游戏腐蚀青年不良习气的影响下,另很多不健康的APP平台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网络视频摇一摇、抖一抖通过网络传播的歪曲价值观内容,若青少年第一次看到不好的视频,它会继续推送,给青少年有一个非常负面的影响,觉得身边世界都这样。他觉得这种不正常的或者是违规的这种行为反而是正常的。许多我校大学生为了网络直播APP平台、网游、手游而忙碌,往往忽视了蕴涵在专业技能中的求真务实、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滋养。“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利益问题,存在着功利思想;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表现为道德情感冷漠、人文精神丧失、人文价值模糊。他们思想消沉,不能正确地面对人生;人情冷漠,对人的关爱与信任出现危机;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价值观发生扭曲”。
2.3 校园文化活动人文气息氛围不够浓厚
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围绕社团、部分民族特色文化、礼仪文化来组织设计,比较重视开展实践活动,这是高职高专院校文化活动特色亮点,但还缺少组织有质量和人文色彩浓厚的学术报告会、精品文艺活动等。由于校园活动内容、班级活动内容和业余生活的单调,使一些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沉迷于视频互动、网络虚拟世界,热衷于追逐时尚,荒废了学业。另外,在校园硬件建设中特别是各二级学院区域建设中,缺乏历史文化传承,文化断裂失衡也是导致人文气息不足的原因之一。
2.4 对他人和集体利益的漠视,对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等传统美德的丢弃
课题组对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部分大学生以及下设二级学院经济信息学院的部分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证实,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具体到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不少大学生往往存在着言行不一,自相脱节的现象。结果表明,约100%的学生认为考试中存在着部分同学作弊现象,其中,30%的同学认为比较严重。文明礼仪方面,约90%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中存在着诸如食堂打饭不排队、休息时间宿舍喧哗、公共场所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在教师座谈调查中还发现,约有70%的授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和表现不满意,他们一致认为,约有20%--30%的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私下发短信、玩游戏,搞各种小动作,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堂氛围不够积极热烈。这不但说明这些学生不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效率低下,而且也说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对于教师的充分尊重和对于学校纪律的认真遵守。
2.5 生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教育形势和招生政策的变化,高职高专院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在校生规模持续扩大。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集团及校领导、招办、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校招生持续保持稳定且扩大了招生规模数量,使得部分地区的生源质量得不到提高。虽然分数并不是衡量考生素质的唯一标准,但受生源环境及各地州文化差异的影响,确实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对此毋庸置疑。原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更是学习方法、情感、意志、情操、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问题,这也是造成高职高专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不够高的原因。
3 高职高专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3.1 文化底蕴的缺失
(1)应试教育的盛行与素质教育的形式化,导致今天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体现在:某高校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面试环节,考官问: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学生回答:“儿童节”“植树节”,我国的国歌是什么?建党节是哪一天?新中国成立日是哪天?每每问到一些常识问题时,有很多学生还是回答不出来。看完这则故事,我们在苦笑的同时,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本该在小学、中学就应该懂的常识,为什么到了大学还是一无所知?我们不一定要要求我们的学生懂得所有的历史与中国文化,但我们不能让学生把祖国的“成立日”“建党节”丢了。(2)传统文化的缺失。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近几年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没有时间读名著,教师也没有时间讲名著。于是,就导致了如今的学生连“孔子”是谁不知道,“孔子”的得意门生是谁更不知道。
3.2 新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倾向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科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增加,收货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对知识的接纳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本身,更是由个人的价值取向所决定,同时也受到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带动了人们观念的更新,青年大学生站在时代的潮头,更深更快地感受到了新时代变化和个人思想的激烈碰撞,他们的求学观念也由虚转实,表现出明显的实用倾向和功利性,往往将学习的精力兴趣主要集中于应用型、实用性、热门性的学科上,疏于基础的人文学科学习、没有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追求功利、淡于修养、实用第一成为大学生选择知识的价值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自我调适能力缺乏
心理的自我调适就是要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毛病,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高职高专有部分学生属单亲家庭、留守子女家庭,然而往往这部分学生家庭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出了问题,需要找家长共同处理,出现“找谁谁都不应”的情况,学生生长在这样家庭,只要有多年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在同情学生的同时也会带来工作的烦恼,学生受到的家庭影响很大,压力自然可想而知。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面临就业的压力。大学的扩招,导致许多学生就业无门,国家虽然尽全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毕竟岗位有限,仍有许多学生难以就业。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一进入大三,心理上就处于十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就业”。而有些学生不堪就业压力走上了极端的道路。造成今天大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较差的另一个原因是家庭教育所致。如今的孩子,几乎都是,几代的爱宠于一身,根本不懂什么是“挫折”;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也很少有人会下地干活。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心理的承受能力可想而知。
4 高职高专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4.1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
本质地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其中包括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而绝不仅仅是让学生弹琴、画画、写字、跳舞,加强课余爱好的培养这么简单,绝不能把许多形式层面上的东西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必须清楚的是,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一个人“成其为人 ”和“发展为人”的精神品质和内涵 ,使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
4.2注重以学生为本,习惯育人的教育
4.2.1教师上课应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上课应立规矩。比如:坐姿要求做到头正、肩平、背直、两脚平放;上课期间不允许玩手机,有电话需要回应,举手示意,离开教室一分钟必回;上课期间不喜欢也不允许学生旷课或迟到,旷课1次或迟到2次,“恭喜你进入总决赛”;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适量穿插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上课时老师适当时机认真挖掘并与德育教育挂钩进行有机渗透。
4.2.2“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周至少两次用40分钟进行练字活动,让学生练字,全程指导学生的坐姿、写姿,指导学生用心写字,专心写字。可以这样要求学生的写姿: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距离,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左右。学生以写字入手的同时,结合学生写字基础,秉承“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方针,围绕“写字与学生品德教育的关系”,“写字与养成教育的关系”进行专门研究,适当时机并邀请书法界老师进行教学、论证和指导,并在实际写字教学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引导。另分院应该充分利用每周的晨会,班会及相关的思政教育活动等针对学生自己的行为习惯描述与分析,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自我的目的。
4.2.3守时守信教育
当前教育的客观形势,除了老师以外,父母对待孩子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孩子不是私有财产,而是社会资源。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理解、尊重、关心,让孩子能够自主的发展。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为人父母的最大心愿。
对于学校应该(1)将诚信教育作为学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诚信教育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整体教育效果。(2)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诚信教育关键在践行,学校要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诚信教育要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班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3)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项制度建设,将诚实守信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
4.3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
4.3.1增设拓展训练型课程
每年新生入学的军训,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军训的目的是:增强国防意识与集体主义观念,深刻领悟“立德、立学、立行、立新”的真正含义;培养团结互助的作风,增强集体凝聚力与战斗力。军训,还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思想上的自立和独立,还能帮助我们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3年的大学生活军训仅有一次,这种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而言,一年以后大部分学生就会忘了,几乎抛之于九霄云外,又习惯开始了无法自律,不好的行为习惯又开始在滋长。怎样来解决?增设拓展训练型课程,素质拓展训练是高职高专大学生必修课的拓宽和延伸,是发展与挖掘学生个性特长的拓展型课程,这门课程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激发学生个人潜能。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这门课程是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这门课程可以作为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4.3.2重视新生入学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做人”和 “做什么样的人 ”?
我们在走访校企合作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社会、企业、公司等方面一致反映了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他们一致认为:诚实守信、良好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作风,完善的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等要求是择才的首选条件,从某种程度反映了新时代的来临,企业对工作者的良好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要求。学校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多对对学生进行成 “人”教育 ,使其明白要成“才 ”,先要学做“人”,使他们明确今后的目标;通过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市场,转变就业观念,为投身于新时代的发展大潮,参与新时代的竞争做好思想准备。
4.3.3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不仅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理解、深化、扩充,而且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触了生活、了解了生活、体验了生活、感悟了生活;学会了与人相处、与环境相处、与专业相处,锻炼了身心,熏陶了精神,使得自身的情感、智慧与理智具有了深刻性、丰富性、持久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人文素养的养成教育并非短时间就能完全步入正轨,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师生不断共同磨合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钟添生,甘桂蓉,邓彦.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缺失与培育.江西教育科研,2007,(12):61~62.
[2]刘威.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8,(6):108.
[3]杨静.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8,(7).
[4]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5]龚光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6]张宏雷.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8,(9):96.
[7]沈小红.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建.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9).
论文作者:张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学生论文; 人文论文; 素养论文; 大学生论文; 高职高专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