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研究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机对非杓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非杓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晨间服药)与B组(晚间服药)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杓型血压转变率分别为92.50%、57.50%,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7.48,11.28;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 =0.68;P>0.05),且均自行消失。结论:替米沙坦治疗非杓性高血压的效果较为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且晚间给药的疗效更佳,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替米沙坦;给药时机;非杓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血压变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特征,而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并不具备“双峰一谷”节律性时,即称之为非杓性高血压[1]。调研显示,非杓性高血压会增大患者靶器官损伤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2],患者的预后较差。为此,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替米沙坦治疗非杓性高血压时不同给药时机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具体内容整理无误后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3年4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杓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血压连续监测等确诊,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版)》的诊断标准[3],无误诊病例。排除入组前2周有降压类药物治疗史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入选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9.30±4.39)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5.68±1.20)年;B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0.28±3.57)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23±1.50)年。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二者可进行观察比较。本次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替米沙坦(商品名:安亚,江西杏林白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134,规格:40mg)治疗。A组于晨间给药,即每日早晨8时指导患者以温水送服替米沙坦80mg/次,一日一次;B组于晚间8时予以替米沙坦治疗,剂量、给药次数均同A组。
1.3 观察指标[4]
通过监测两组的血压变化来评判其是否转变为杓形,以SBP昼夜差值的百分比≥15%为杓形,统计两组的杓形转变率;同时对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以治疗后血压转变为杓形,血压波动节律性明显等为显效;以治疗后血压波动有所好转,昼夜差值百分比增大为有效;治疗前后血压波动情况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疗效及杓型血压转变率对比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杓型血压转变率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非杓性高血压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一种临床表型,其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20%-25%。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性与其预后存在较大关联性,非杓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肝肾功能障碍、脑血管病等的几率高于杓性高血压患者。故而针对非杓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为促进血压昼夜变化呈节律性,以便更好延缓病情恶化,降低并发症风险。替米沙坦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优势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中B组患者在晚间予以替米沙坦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有效率以及杓型血压转变率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刘剑等[5]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证实晚间予以替米沙坦治疗可更好改善非杓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节律性,为其预后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替米沙坦属于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对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与高选择性,药理学分析显示替米沙坦单次给药治疗后的药效可维持至少24h,且其耐受性较高,降压作用缓和、持续;同时替米沙坦还具一定的改善心功能、保护多个靶器官等作用,不会对患者的血糖或血脂产生影响,安全性高。而晚间给药治疗可将替米沙坦的血药峰值与血压峰值水平保持一致,在确保更好疗效的同时,其降压作用也更为缓和、安全,在临床应用中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赵艳,韩宁,赵洪民等.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101-1103.
[2]廖远芬.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20-20,21.
[3]郭新胜.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学在中老年非杓型高血压及宽脉压中的应用-附112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7):155-156.
[4]王伟,王英,刘洋等.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78-579.
[5]刘剑,宫英.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对照分析[J].中外医疗,2014,(27):8-10.
论文作者:刘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性高论文; 两组论文; 给药论文; 疗效论文; 节律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