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反思——对九本政治学方法论教材的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学论文,方法论论文,当前我国论文,现状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08)05—0151—0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强烈地呼唤着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并用于指导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而政治科学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又依赖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支撑,政治学也不例外。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当前政治学界对政治学的方法运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上的重视,特别是经验性研究方法得到较快速发展。但是,从笔者对政治学研究教材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尚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1]115。我国政治学的落后,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的落后。而研究方法的滞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了政治学研究的开展,削弱了政治学解决当代中国政治实践问题的作用和功效,使政治学研究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游离于政治现实之外,导致政治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严重脱节乃至相互冲突,造成论点武断、缺乏严密精巧的理论论证”[2]19 的严重后果,失去政治学的客观性标准。
为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政治学方法论的现状进行评估与反思。笔者对目前出版的九本政治学研究方法方面的教材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当前学界的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状况进行了初步推论,以求对我国政治学方法发展方向提出见解。
二、研究设计说明
笔者此次调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调查样本归集。笔者在归集调查样本时,主要采用三个标准。一是时间上的选取,以1979年4月至2008年6月为研究调查的时间段。二是内容上的选取,以专门研究政治学方法为主的教材为对象。三是科目上的选取。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方法论教材的指标设计主要划分为作者的国别、作者单位和研究科目三大部分。研究科目主要按照质化指标和量化指标两大部分,并设置了30个二级科目,开展对政治学研究方法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二)调查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决定一项政治学研究成果质量高低的基本前提”[3]P5。此次研究,笔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为指导,使用经验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收集到相应的个案研究资料基础上着力于文本的剖析,借用定量的研究方法从技术角度出发来考察政治学方法研究的优缺点,即在采用描述性手法揭示政治学教材文本内容基础上,利用文献查阅法和实地调查法两种方式,借助统计表格、数学计量等方法为研究论证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力求做到规范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相结合。
三、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现状评估
(一)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现状
1.作者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知,在9位作者(第一作者)中,外国的作者所占比重为55%,中国的作者所占比重为45%,表明在政治学研究方法中我国的政治学者还是处于劣势。如果我们再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外国的研究方法论著作是由我国的专家学者选取翻译出版的精品,在外国出版的政治学方法论著作,远远不止这些。而我国的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著作,基本上就是上述4本。此种情况表明,我国“政治方法的研究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应加大该方面的研究力度”[1]。同时,张铭和严强分别主编的两本著作的研究人员基本雷同,其内容也大致保持一致,因之,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实际上只有三本著作面世。同时,上述著作的国内外作者都来自高校,再次说明“高等院校编著者是教材类编著者的主体,承担着政治学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1]。此种情况一方面表明我们必须加大对高等院校的研究者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必须吸收社会科学院、党校和政策研究机构参与到研究队伍中来。
2.指标分布
第一种分析的视角是从质化、量化的指标角度解读,各种指标具体主要分布为三个区间。第一区间指标数量为1—3的二级科目有:博士论文写作、方法评估、方法创新、课程论文写作、语言表述、研究方法基础、研究认知基础、比较研究、软件演示、数学模型等10项。此区间的指标数值较低,一方面说明这些指标尚处于探索性阶段,还没有得到学界专家的认同。其质量高低有待于研究过程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指标的内容需要较高的跨学科的知识,而由于研究者的能力有限,不能达到学科研究的要求标准,而未能涉足或不敢进入研究领域。如政治学数学模型的建构、政治学数理分析软件的应用、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指标都对政治学方法研究者的能力具有很高的挑战性。第二区间指标数量为4—6的二级科目有:研究模式分析、研究策略取向、文献研究、理论建构、因果联系、政治测量、调查研究、职业道德等8项。此区间的指标数值适中,说明研究者对之已采取认可的态度,并显示出对某些指标的喜好。职业道德、政治测量等指标数值较高,从另外的视域看出政治学者对思辨方法的应用和文献资料的引用还非常热衷,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政治学方法研究者数理知识的薄弱。第三区间指标数量为7—9的二级科目有:方法类别、统计方法、方法含义、选题说明、研究样本、研究变量、数据搜集、数据分析、研究程序等9项。此区间的指标数值较高,说明学界的研究者对这些指标都充分认定。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方法含义是每一个研究者都必须进行明确的指标,方法类别的划分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已经常见于政治学研究方法中,经验性研究方法的比重日益加大。另外的指标,从选题说明、研究样本、研究变量、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到研究程序都是理论研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说明每个研究者都重视研究环节的逻辑论证,对研究程序已经达成共识,有助于政治学研究的提高和完善。
第二种分析的视角是按照各本著作所涉及的内容来进行考察,我们可知其二级科目指标数目区间有如下两个区间。第一区间指标数量为12—18的著作有:夏夫利《政治学研究方法》、王德育《政治学定量分析入门》、李瑛《现代政治学计量方法》、张铭《政治学方法论》、卢卡斯《政治及有关模型》、齐斯克《政治学研究方法举隅》、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除张铭《政治学方法论》外,其余都侧重于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因为政治学定量研究较少侧重知识点的介绍,而是侧重理论研究的实战训练,所以它们的数值比较低。同时,这些著作都倾向于选择特定角度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不力求面面俱到,也是形成指标数值较低的原因。第二区间指标数量为19—23的著作有:严强《政治学方法论》、胡宗山《政治学方法》。上述两本教材分别从研究的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故而指标数值较高。其优点是可以较全面地介绍研究方法,不会导致知识点的遗漏。但也可能导致另一个弊端,那就是研究的不深入、不细致、不精确,流于表面上的泛泛而谈。
(二)政治学方法研究取得的成就
政治学研究成绩的取得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架构大体完成。当前我国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体系已经大致取得初步共识,政治学理论体系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质化研究,另一部分是量化研究,只是在研究侧重点方面有所不同。同时,在各部分结构方面也取得进展。政治学方法论体系的形成有利于政治学方法研究与教学的全面开展和对政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政治学研究水平。
2.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视角取向日益多样。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展,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都被政治学研究予以借用或借鉴。特别是统计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成为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来源或补充力量。甚至数学模型的功能也越来越受政治学研究人员的偏好。可以说,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从规范研究到经验研究、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方法论体系,研究手段也因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日益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政治学的研究视野。
3.政治学研究方法的量化研究比例得到提高。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由于受传统思想和苏联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一直以来注重政治学问题的思辨研究或逻辑推理。尤其是在恢复政治学科以来,很多政治学研究人员是从历史学、哲学和论理学等专业转向过来,其原来自身所学的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政治学问题的研究,其教授的学生也不可避免受到其研究方式的影响。因此,在政治学研究过程中,学界注重质化研究。近些年来,由于西方教材的大量传播,政治学者与西方人员的交流日益频繁,政治学研究日益受到西方学者的影响,量化比例的研究所占比重日益加大,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日益增强。
4.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统计方法应用受到认同。在所有调查著作中,统计方法的应用受到作者的一致肯定,其指标数值为9。这表明学者都强调统计方法在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也间接表明学者们对定量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对政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数理知识的学习,以便为以后的研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5.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模式流程日趋统一。政治学研究过程是我们掌握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一个重点,此处的研究过程包括一般的逻辑过程和某项具体研究的实施过程两个方面。“逻辑过程是政治学研究从理论的研究,从研究到理论的政治学知识的产生和积累过程,而研究的实施过程则是任何一项完整的社会学研究都需要经历的几个特定阶段,它包括研究的准备、资料收集以及对资料的分析”[4]466。调查的著作中对政治学研究方面的流程都有提及,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有的是侧重研究逻辑过程,有的是侧重研究实施过程。
(三)政治学方法研究存有的缺陷
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研究方法的规范现象严重缺失。在所调查的几种中国学者的教材中,研究方法的规范缺失现象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规范研究不注重规范。规范研究整个研究体系存有很多缺陷,如,缺乏理论预设、问题意识不明确、文献引用不准确、文献评论不规范、研究方法侧重思辨研究等。二是经验研究不注重规范。经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资料获取途径单一、资料分析方法单调、资料的引用与问题的结论相脱离。如,引用的案例不适合方法的解说,研究的资料搜集往往沉迷于文献的引用而不注重拓宽研究资料的来源等。三是研究方式不注重规范。政治学研究方法陈旧单一的局面并未打破,至今传统的、静止的、定性的、孤立的单学科研究依然是主流方法,仍未能实现从“应然”研究方法向“实然”研究方法、静态研究方法向动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向定量研究方法的根本转变。
2.研究体系的划分标准严重缺损。一是对政治学方法的基本概念仍未有清晰的见解。对政治学研究方法有关概念、类别、研究设计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同时,很多学者把经验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相混淆,把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相混用。二是对政治学方法的层级划分仍存有较大的争议。对政治学方法研究的研究范式、研究方式、研究技术等术语的所属的概念不能进行恰当的归类和相对应的应用。如对演绎法与归纳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经验研究和规范研究等在政治学方法体系中的层级所属不明确。三是对政治学方法的理论体系未有完整的理解和把握。各本教材在论及政治学方法论的时候,只是笼统地或就单一的方法做简要说明。
3.研究模型的项目设置严重缺乏。一是在案例教学中没有利用研究方法论建立分析模型或者理论框架来讨事件的发生原因,只提供对现象的描述性信息,缺乏提供预测事件发展方向的功能;二是案例研究过程项目的设置缺乏科学的依据。尽管学者对案例研究过程已经达成共识,但对具体项目的设置还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大部分学者还是照搬外国教材或移植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相关设置。
4.研究过程的逻辑论证严重缺少。一是在运用政治学方法论的时候,资料的引用与政治学研究的论证相脱节,政治学研究方法其实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研究过程中定量分析的严重缺乏,导致学界对已有的规范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也表示出强烈的不满,提出所谓的经验研究“多沦为或人云亦云,或语焉不详的空洞推测”[5],案例的结论与案例的论证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二是政治学方法的论述较为空洞。国内学者出版的政治学方法论的教材大多数没有真正以方法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术研究,有些教材只是具体就某一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和剖析,有的是从总体上就政治学方法论或基本方面进行简单论述,而很少有人“自觉地对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应用与使用情况作细致、专门而系统的分析”[6],导致著作水准整体下降。
5.研究取向的价值中立严重缺位。一是在研究过程中容易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结果只满足于对宏观理论的抽象演绎,实质内涵较少,并对之缺乏具体分析;二是套用西方政治学术话语和资源,忽略其形成背后的西方经验。在微观层次方面,当前中国大陆政治学研究则更为尴尬,无论在“农村政权建设”或者“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领域,政治学既不能与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竞争,也用不上学科的独特资源。
四、政治学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政治学研究方法应力求做到“五个结合”。
1.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大学科和小学科”相结合,即研究方法的总体与个体相结合。大学科指的是所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应用,小学科则指政治学科。
当前,由于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和其他社会科学相融合,这就使得现代政治学有条件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通过借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丰富政治学科研究的内涵。这些方法的理论背景是现代科学中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它们的创立促进了政治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提供了政治分析的基本框架,揭示了政治运行的内在机制和规则,增强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但同时,由于上述方法往往只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特定的对象去研究政治,并做出关于政治的概念界定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结,从而使它们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此种情况就要求我们深化对政治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是:效率、民主与和平等[7]12 三大问题,其研究逻辑论证主要为:从政治人出发,研究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政府所持有的政治权力以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博弈,经过双方的博弈,政治发展达到政治文明目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8]。对政治人的研究需要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推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的建构与创新。
2.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经验性相结合,即研究方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方法强调政治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主要运用定性分析手段。经验性研究方法强调以实证的数据来检验一般的理论和原则,分析手段主要是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经验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差异,也正是其各自在政治学研究中的优势。规范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深刻见解,而经验研究在结果上具有精确性特征,但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在政治学方法的研究过程当中,首先要重视事实研究,在梳理事实的过程中,切忌作出价值判断,而且即便是作出价值判断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价值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力求经验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力求观察、描述、说明、解释和预测政治现象。
3.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即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就是“以系统和抽象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的某些方面加以概念化,并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将这些概念组织成具有内在关联的命题”。[4]329 理论是我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可对政治实践提供指导,因而寻找有效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基本框架,是我们运用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目的。同时,政治学研究建构或检验理论有着一定的法则和逻辑,因此对理论及其与研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是我们深入学习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基础。然而,实践是检验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标准。因为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或为解决现实问题做准备,这就需要对现实经验的观察和提炼,归纳出对理论研究有益的经验材料。
4.政治学研究方法传统性和现代性相结合,即研究方法的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相结合。传统性指自古希腊政治学以来,各历史时期政治学家对政治学研究的经验结晶。现代性则指当代以来政治学家对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完善。实证主义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观点有其科学性,但其认为“一切关于道德的和基本的选择或原则的学说都成了荒谬的无稽之谈”[9]3 的观点也存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使其无法做到真正的价值中立,必然转变为历史主义或相对主义,导致虚无主义和道德思想的堕落,而这种情况需要政治哲学来补救。
5.政治学研究方法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即研究方法的个性与共性相结合。我们从事政治学研究,首先必须扎根于我国特殊的土壤中,以我国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应用行之有效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提升我国的政治学研究水平,使政治学研究方法带有中国特色,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政治学必须含有普遍性公理,离开这些公理,政治学研究方法也就失去存在的依据。所以,我国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应当在立足中国的基础上走向国际化,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体系结构与逻辑论证应当与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接轨,吸收全人类的政治智慧为我们所用。同时,也应当使中国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成为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必要的组成部分,为促进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结论
由此可知,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总体水平与外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此种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政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努力贯彻“五个结合”,力求推陈出新,提高我国政治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政治学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