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媒教育发展综述_教育论文

国际传媒教育发展综述_教育论文

国际媒体教育发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媒体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媒体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学习渠道日趋多元化,除了学校教育与培训之外,媒体成为大众获取知识非常重要的通道。大量的媒介化信息(mediated information)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族群与一般民众信息来源最重要的渠道。无论是商品化的主流传统或是挑战民俗民德的另类信息,媒介化的信息充斥着意识型态,媒体无疑是“意识型态工业”(consciousness industry)的产制者。[1]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深深地影响年轻一代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思想道德的建设与养成,勿庸置疑,媒体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建立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最重要因素。人们把大众传播媒介称为“看不见的学校”(invisible schoo1)或“同步学校”(parallel school),而这所无形学校的课程,甚至比传统学校的课程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如何教育学生明智理性地辨识大众媒体,尤其是如何培养学习者辨别信息之真伪和美丑,反思媒体对个人正、负面影响的能力,亦成为当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重要课题。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系统开发媒体素养课程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而且是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重大的时代使命。

媒体教育已经论证多年,许多国家认识到将“媒体教育”纳入正规学校课程与终身教育有其必要(UNSWCO[2],1977;Bazalgette[3],1989;Bowke[4],1991;Manuel Aluavrdo & Oliver Boyd-barrett[5],1993;Tufte[6],1999;Ladislaus M.Semali[7],2002),逐渐在初中阶段前实施融入各科课程的“媒体教育”、高中阶段独立开设“媒体研究”(media studies)、“媒体批判”(media criticism)等正式课程;其它衍生性学习活动,也从学校教育推广到社会终身教育,以培养公民的“媒体素养”。“媒体素养教育”,有别于过去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体专业教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教育目标的主轴在于培养全民具备思辨与分析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塑造国家与社区文化品味的媒体公民。

“媒体教育”是针对媒体本身进行分析研究与教育(teaching about media),从小学开始,培养儿童对媒体的深切认识,一方面理解媒体是如何运作,另一方面理解媒体是如何沟通信息和传递娱乐,目的是帮助人们养成高效运用媒体传播思想的技能。媒体教育的核心是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的培养,即,一方面对媒体内容能有所反应;另一方面能认清媒体组织,了解为什么媒体会产出某些特定内容,其最终目的即是造就出具有较强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体信息的未来公民。

二、国际媒体教育发展概况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早已把媒体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而亚洲的日本、香港地区等也持续关心媒体教育的需求。

20世纪30年代,以电影和广播为媒体的大众文化在欧美各国日渐流行,它所传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与传统的文化理念多有抵牾和冲突。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ER.Lea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ys Thompson)发表了文化批评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Culture and Environment:The Training of Critical Awareness)。该书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体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作者在书中设计了一系列以新闻、广告和流行小说为题材的课堂练习。以此为开端,英国掀起媒体教育运动,这使得媒体教育在70年代成为正式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到了80年代后期,英格兰和威尔士将媒体教育纳入国家中小学(5-16)课程体系中,[8]将媒体教育与现有学科通过各种专题的形式加以结合,以培养学生文化品味为核心。英国的媒体教育以“媒体机构——谁生产媒体文本(Text)?”、“媒体类型——媒体文本形式为何?”、“媒体技术——媒体文本如何被产制?”、“媒体语言——阅听人如何理解文本含义?”、“媒体的受众——目标阅听人为何?”、“媒体表达——文本如何再现真实?”等六个方面为媒体教育内涵,施行由幼儿园大班到高中的正式学制课程,并有完整的评量系统。

加拿大被认为是媒体教育的国际先导。加拿大的媒体教育可以追述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小学二级课程中的“屏幕教育”(screen education)课程。媒体教育运动经过初期的一阵热潮之后,由于教育经费预算的削减和回归基础教育哲学的影响,[9]在7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又衰退下去。然而在少数团体坚定不移的推动下,在80-90年代间,媒体教育又获得了稳定的发展动力,到了90年代,媒体教育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最活跃的部分。加拿大媒体教育的发展最初是由几个积极的省份推动,后来10个省和3个地区都有了自己的媒体教育体系和课程开发协作区(西部Western Canadian Protocol for Collaboration in Basic Education,WCP以安大略为中心,东部the Atlantic Provinces Education Foundation,APEF以魁北克为中心),并于1998年底各省都将媒体教育纳入国家正式教育体制中,由安大略省和魁北克地区为区域中心各自开发省级课程。[10]安大略省于1987年就将媒体教育引入课程体系,其媒体教育核心概念广为各国所引用,包括:“所有媒体都是建构体”、“媒体建构了真实”、“听众协商媒体内容的意义”、“媒体具有商业性质”、“媒介具有社会和政治意义”、“媒体内容含有意识型态与价值观”、“媒体信息的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每种媒体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澳洲媒体教育起源的背景之一是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流行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影响,好莱坞电影所传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与本地传统的文化理念多有抵牾和冲突;背景之二是1970年之后政府主动发起教育改革,基于传统课程的不足,并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教育必须寻求新的内涵与教学方式;由于教育体制的松绑,学校可以自行研发课程与教材,因此媒体教育就在新课程发展中产生。澳洲的媒体教育发展完整,从各级学校教育到政府部门提供教育基金,培育教师的媒体教育专长,各地的教师团体也通过政府鼓励机制,系统且多元地研究发展媒体教育的课程。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州都将媒介素养教育单独或放在英语课中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

在新西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学开设《媒体研究》课程,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辅助设立了大量的关于媒体教育第三方课程,并在一些协会和组织的推动下开发一个统一的媒体教育标准。[11]

美国的媒体素养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由政府花费数百万美金,大力发展各级学校“批判性观看技巧”(critical viewing skills)的媒体素养教材,而后因政治因素而嘎然而止。[12]美国于1992年召开首届全国媒体素养领导会议(the National Leadership Conference On Media Literary),会上对美国媒体素养发展计划作了解说并确定了视野和框架,之后才算又重新大张旗鼓,建立和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的努力逐渐得到各方人士和团体的支持与响应。1992年以来媒体教育的发展重心因美国的药品(毒品)滥用、早发性性行为、未婚怀孕、烟、酒、艾滋病与校园暴力等问题,媒体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而使得媒体健康信息的解读与分析,成为晚近美国媒体教育的重点与特色。

日本媒体教育,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由民间团体所推动。除了强调批判的媒体教育观点外,2000年日本东京大学推动的媒体素养更结合媒体组织与专业人士,使得媒体教育形成产、官、学、研究的完整环路,媒体专业人土与教育学者共同成为媒体教育的伙伴关系,形成良性发展。日本的媒体大力和学校结合,如2001年日本教育电视台制作了在学校的教学中亦可使用的20期媒体教育节目《体验!媒体ABC》,[13][14]面向中小学各个层次的学生教授媒体知识;日本一些当地的电视台和学生共同制作节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传媒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当中。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在中小学设立“综合教育”科目引入媒体素养课程内容,一部分学校在语文、道德课程中,也加入了媒体教育。2001年,日本总务省和御茶水大学共同制作了《小学生媒体教育教材》,文部科学省于2002年公布媒体素养教育白皮书。通过电视学习媒体教育是日本传媒的一个特色。

香港特区自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体教育,由民间非营利性的教育协会或基金会担任媒体教育的运动核心,发展教材、师资培训与推广、游说政府教育部门。据香港传媒教育协会2001-2002年《香港传媒教育调查》发现本港有超过180多间机构进行传媒教育的活动。[15]

三、媒体教育的教学活动设计

为达成媒体教育所追求的素养,一般课堂上所进行的媒体教育活动可分两类:[16]其一是对现有的媒介内容进行解构与分析,比如探讨电视节目、杂志广告、报刊专栏、流行歌曲等。老师可以借着一则广告,和学生一起探讨此广告想传达的是什么?目的为何?谁是广告的目标对象?他们使用的游说技术是什么?此广告是否成功?其二是让学生制作广告、报刊、新闻等媒介内容,但不同于新闻系或传播系的学生,此处的活动并非强调制作这些内容的能力,而是经历制作过程了解所有的媒体都是经过有意的组合、筛选、设计之后所呈现的产物,并非全然真实,更反映出不同的信念与价值观,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分辨真实与影像背后的意义。

媒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批判思考的能力,需要参与的成员表达看法、分享观念,甚至讨论辩诘,才能反省启发,净化澄清自己的想法。欧美等国家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学生自己或团队选择一个探究的主题,自己设计研究的问题和实践,实现从做中学。教学最主要的方法包括师生间的讨论、同伴间的合作、小组辩论或讨论以及实际制作成品等。通过讨论与意见分享,主要是帮助学生:觉察媒介如何传递信息;让学生了解问题有不同面及许多不同的观点;学生尊重及了解不同的观点,了解有些问题很复杂,不是非黑即白;学习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发展出与年龄相符的探索技巧;学习清楚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学习主动倾听他人的看法;愿意尝试冒险,即使做错说错也无所谓;学习区分事实与意见,评鉴讯息的可靠程度。

四、启示与思考

英国、加拿大和香港等地的媒体教育并非由上而下的纵向指引发展,而是由下而上的自发性运动。该发展方式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我国的媒体教育可以立足于校本,通过校本媒体教育的开展,逐渐得到区域性和全国性的认同,然后影响教育政策的决策者,通过政策法规的形式确定媒体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媒体教育要能推广,必须是一种草根运动;教师和研究者要扮演主要的角色,呼吁媒体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媒体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建议在新课程标准中增加媒体教育部分内容,给予教师必要的指导,发展相关的教材,提供资源,组织教师在职及职前训练;通过亲子教育,与家长共同推动媒体教育的扎根工作。

2004年2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和氛围。希望这是一个契机,可以推动我国的媒体教育。

标签:;  ;  ;  

国际传媒教育发展综述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