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实施西部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优势论文,发展战略论文,自然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自然资源优势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区内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森林、草原广泛分布,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也异常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因此有人称西部地区为“贫困的富饶”。
西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中尤以能源和矿产资源最为突出,是国内最富有的“两源兼富”地区。西部地区的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都比较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几年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发现许多大中型整装油气田。据“八五”期间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西部地区拥有全国陆地资源总量43.9%的石油和78.75%的天然气,估计最终可采储量达到110亿吨当量。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国规划中的十大水电基地,有7个分布在西南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按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潜在价值计算,截止1998年,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44.9万亿元,占全国的50%左右。在已探明的百余种矿产中,保有储量占全国80%~90%以上的有30多种。尤其是国家急缺的磷、钾盐、镍、石棉等重要资源尤其丰富,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个别矿种储量占全国的99%以上。
西部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后备资源潜力较大。西部12个省(区、市)土地总面积675.464万平方公里,人均102.8亩,为全国人均的2.5倍;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8%,人均2.5亩;未利用土地占32%,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农牧业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和棉花调出区,农业宜用地资源开发潜力大。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是我国四大牧区。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数是中国最长的地区,有利于发展大农业。西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但森林资源丰富,有全国木材蓄积量最大的西南林区,其面积虽仅占全国的24.4%,但蓄积量却占全国的45%以上;草山、草坡面积广阔,水热条件较好,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是形成西南地区畜产品丰富的重要基础。西南地区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0%,土壤条件较好。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光热水土资源别具特色,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西南地区雨水充沛,林草繁茂,森林覆盖率达17.28%;生物物种丰富,被誉为世界植物的基因库。西南地区是我国发展橡胶、甘蔗等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不可多得的宝贵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独特条件。区内有数十种珍稀植物,如太白梅花草、独叶草、冬虫夏草、藏红花、天山雪莲等。同时,本区还有上百种珍禽异兽,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青海湖的鸟岛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最大岛类栖息地。新疆帕米尔高原地区和天山、阿尔泰山等地有马鹿、棕熊、松鸡等珍禽异兽。西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是我国以及世界生物资源的宝库,我国已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
西部地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有名冠天下的华山、峨嵋山、天山等奇峰峻岭以及浩瀚的戈壁沙漠、广阔的草原。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西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仅在陕西就有古遗址10,378处,古墓葬4,011处,出土文物100余万件,有“人文始祖”黄帝陵、秦始皇陵等古迹,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甘肃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古“丝绸之路”等;四川有峨嵋山、长江三峡、黄龙寺—九寨沟等名胜古迹1,000余处;云南四季如春,自然景观优美,有三塔寺、洱海公园等名胜,而且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贵州黄果树瀑布,西藏高原风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
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是西部的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发挥,很多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足10%,有些甚至不到1%。
资源产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础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经济时代,正处于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原材料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西部大开发还是侧重于自然资源,西部经济发展都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
国土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就某一区域来说,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空间分布是区域经济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和距离成本是区域经济存在的重要基础。由于国土资源大多在空间上不能流动,其开发经济活动只能发生在资源富集的区域,而不可能形成空间均衡化,因而构成区域经济分异的基础。
(2)国土资源种类、组合特征和开发利用活动决定了区域经济的结构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是以产业为载体的,是产业活动的综合体。水、矿产、土地、生物和气候等资源及其开发,是区域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赖以形成的基础。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及其开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增长及结构特征,这其中最典型的是矿业城市,即以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相关产业为主导的城镇及其体系。
(3)区域国土资源比较优势是区域分工协作的重要基础。分工协作现象存在的根源在于生产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和相对短缺性,其中土地、矿产、海洋等国土资源的区域比较是重要的基础。
因此,国土资源开发是西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开发西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国土资源虽然丰富,但其开发利用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挑战和制约。从内部环境来看:一是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三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四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差;五是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程度低;六是科技智力与东、中部地区存在差距。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利用国外资源的程度将提高,东部地区对西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将下降,西部的资源比较优势将减弱;二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国内、区内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现有资源型企业举步维艰,西部国土资源开发缺乏根本动力;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下代人的需要,资源开发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注重资源开发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因此,西部开发中,国土资源开发与所有关系全局的重点工作不是矛盾的、不是孰轻孰重,而是密切相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和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条件、是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国土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
划分资源集中区,建立资源经济特区,大力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西部大开发
经济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必须坚持合理利用和节约利用的原则,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开发。西部地区国土资源丰富,并且分布相对集中,尤其是矿产资源,这为资源的集中开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应选择资源集中区优先开发,利用东部和国外设立经济特区和资源特区的成功模式,在西部建立资源经济特区,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促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选择资源集中的地区优先开发,利用资源经济区的辐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任何一种资源开发都不能齐头并进,生态工程应首先安排在人口密集和对环境影响重大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首先安排在人口密集和工矿企业密布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也应大体遵循类似原则。矿产资源开发更要选择资源富集的地区优先开发,这样的好处在于:首先有利于发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集约效应。矿产资源集中地区优先开发,必然吸引投资、人口首先向这些地区聚集,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对周围地区起辐射作用,从而引导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首先集中在这些地区。由于这些地区资源产业密布、人口密集,单位数量的公益性投资产生的效果将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产生良好的集约效应。其次,资源集中地区优先开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利用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在开发中形成经济增长极,再通过增长极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此外,资源集中地区优先开发,也便于把有限的国拨地质勘探费集中投放,有利于吸引资金投入矿产资源开发业。
利用兴办资源经济特区的方式,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业的优先发展,带动资源经济区经济发展。西部自然条件比较差,对外部资金进入有一定阻碍性,但这不是主要的,真正让投资者扫兴而退、闻风却步的是投资环境。从表面和形式上看,西部地区大多制定了类似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甚至是更加优惠的政策,也办了大大小小不少的特区,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文字和口头上的“优惠”,一般较少落实的行动上。长时间的财政补贴形成了思维惯性,难以理解、不愿接受外部投资进来,不但要如数的全拿回,而且还要多拿走一块的规律,有意无意把投资当作补贴对待。因此,影响和决定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是社会深层次的人文意识,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招商引资认识的观念问题。这种社会意识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兴办特区、优惠政策”所能改变得了的。既如此,还倡导兴办资源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关键在于特区、优惠政策的操作主体发生变化。采取公司式运作方式,把特区的管理权、优惠政策执行权交给经营特区的公司。这样,就比较迅速地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资源特区小环境,从而也就改善了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投资环境。
西部大开发,要坚决贯彻中央提出的保护自然资源基本国策,合理利用资源,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已经连续三次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严而又严”的总要求,提出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确立了“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总方针,并把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列为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在新的世纪,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从总体上看我国存在严重的资源危机,全部资源短缺或相对短缺。我国不仅仅是重要资源危机,而且是全部资源危机。淡水资源短缺,石油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可以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都是短缺的。
我国正处于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原材料支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将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原材料来支撑。因此,我们要树立全民资源忧患意识。
西部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不仅是西部地区,同时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在西部国土资源开发中,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原则。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不对立,而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开发的最有效的保护,有效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为了永续开发,这是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发与保护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只是两者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后者侧重于满足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长远的需要、子孙后代的需要为代价。因此,资源的开发,不能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依靠科技进步,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开发必须是在保护中进行,必须是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前提。
保护并不是简单的把资源封存起来不进行开发、或简单地限制开发,保护是在开发中的保护,它具有广泛的、多层次的含义。其核心是杜绝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利用行为和现象,促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实现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资源持续利用。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既要强调资源开发利用在地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要重视对资源的保护,要从我国资源基本特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西部资源实行多层次的保护。对关系国家安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实行有效保护或保护性开发利用;对由于市场或技术方面的原因而缺乏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的,实行限量保护性开发或暂时禁止开发;对因开发利用技术条件和设备不过关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的,要限制或禁止开发;对开发资源而造成生态环境、特别是流域性或区域性生态环境破坏且目前尚无法治理的,要限制或禁止开发。
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做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定,努力为西部地区资源管理和经济发展服务
西部地区国土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将对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做出的战略决定,切实履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职能,为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为保护与合理利用西部地区国土资源,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西部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加快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资源,提高利用效益;加强国土综合整治,重视环境美化和污染防治,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部,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把市场需求与本地区优势资源结合起来,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形成具有强劲竞争能力的特色资源经济。把国家投入、政策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强化投资经营的利益驱动,建立资源开发收益与资产化价值共享的双重激励机制,促进形成国土资源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局面。三是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原则。把增强自身开发能力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西部各省(区、市)的经济融入到国内外经济大循环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开放促发展。四是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把科技创新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依靠科技进步,集约高效利用国土资源,切实把西部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五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中长期资源开发与解决当前重大问题结合起来,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和地区差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分轻重缓急选准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主要领域和重大项目,集中投入,重点突破,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速度、效益、潜力相统一,促进协调发展。
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抓紧组织实施重大行动计划。一是大力加强国土资源大调查。包括基础调查计划、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二是认真抓好国土资源规划工作。包括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和管理、组织编制矿产资源规划、抓紧研究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三是为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服务。包括根据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制定西部大开发中各类建设供地目录;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审批、计划编制和用地预审工作;加快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为审批建设项目用地提供依据;做好用地审批服务。四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土地管理工作。包括积极参与退耕还林还草规划,提出政策建议;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五是加大优势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力度。重点是加强塔里木能源资源集中区、黄河中游能源资源集中区、东天山北祁连有色-贵金属及能源资源集中区、柴达木能源化工矿产资源集中区、秦岭中西段地区有色-贵金属资源集中区、西南“三江”中南段有色-贵金属资源集中区、攀西黔中矿产资源集中区、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集中区、红水河右江有色-贵金属资源集中区、西藏“一江两河”有色-贵金属资源集中区等“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的矿产勘查,积极推进开发建设,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六是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包括加强重点地区和城市的地下水勘查;加强地下水科学开采,促进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缺水地区找水和防病改水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七是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包括制定防灾规划,加强评价预测和治理;加强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发展地质旅游事业;建立完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八是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包括加强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应用、大力开发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积极推广应用遥感和信息技术、强化科学管理。
为促进西部地区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部正抓紧制定一系列优惠和鼓励政策,主要包括:建议减征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值税、资源税,切实减轻矿业企业负担。加大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专项资金的返还力度,适当调整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对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开发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在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及其他相关税费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对投资复垦废弃地、承包治理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的荒山荒沟荒地的,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其收益和产品在一定年限内免征税赋;对贷款从事土地复垦和治理的,实行低息和贴息政策;坚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本政策,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承包绿化荒山荒坡,治理荒地,承包期限可延长至50年。治理的土地可以依法租赁、继承、转让;鼓励投资者到西部地区按规划从事易地土地开发和治理,并依法享有与当地群众的同等权利。支持和引导农民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本地资源状况,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对生态退耕和符合规划的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做好变更调查和统计,不作为耕地减少考核。
标签:矿产资源补偿费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规划条件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西部资源论文; 西部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