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思考--基于“政治生活”教材内容的整合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关于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思考--基于“政治生活”教材内容的整合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学思考——基于《政治生活》教材内容的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生活论文,政治学论文,教材内容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三个“倡导”的精神内涵,整合与深化教材内容,才能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更好地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就《政治生活》而言,教师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明确界定党、国家、政府、公民等行为主体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责任,在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1]

      这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其行为主体主要是公民。教师必须把握这样一条主线: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公民要切实履行好政治性义务。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公民要坚决同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进行斗争。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也是爱国的具体体现。

      3.公民要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与法律规定的监督权,采取合法的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实事求是,是诚信的表现。

      4.政府和工作人员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这不仅是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对政府工作人员敬业的要求。

      5.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整体利益。

      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追求的现实价值目标[2]

      这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其行为主体主要是党、国家和政府。现实价值目标,是由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符合我国实际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继续强调,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师应立足这一高度,梳理教材相关内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新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实价值目标,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政府必须履行职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实价值目标,作为政府,必须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尤其要重视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国文化职能的重要内容。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导人们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公民求助和投诉提供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5.坚持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对外关系中,必须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3]

      这是从社会层面提出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我国还未完全实现,是我们必须努力奋斗的理想目标。这既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个人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行为主体积极担当,认真践行。

      1.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自由、平等、公正和民主一样,作为价值追求,都是法治的具体内涵,是法治应该规范和制度化保障的内容。[4]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但公民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有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和民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平等就不可能有民主。所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时,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使用法律。同时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国家司法机关更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依法治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惩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决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

      3.坚持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在现代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的价值追求都要依靠法治的保障才能实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制是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的保障,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守宪法与法律的规定,才能确保有序参与。

      4.政府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对于政府来讲,必须依法审慎行使权力。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要坚持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治,二者缺一不可。要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5.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实现平等、公正,在民族关系上必须坚持民族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都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6.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是我国尊重人权的重要表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支持宗教界人士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从基本价值准则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是一种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既具有现实根基、又具有理想属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积极的培育,更需要扎实的践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准确把握三个“倡导”的精神内涵,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并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践行。

标签:;  ;  ;  ;  ;  ;  ;  ;  ;  ;  ;  

关于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思考--基于“政治生活”教材内容的整合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