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论文_周璇 陈园园 王萍

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论文_周璇 陈园园 王萍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周璇 陈园园 王萍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3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是我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将13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进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在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YS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又叫做“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发病后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或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特选取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32例脑梗死患者,均是我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经过诊断确诊为脑梗死,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13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试验组,共有患者66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均为老年人,年龄在45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62.14±6.75)岁,另一组为对照组,共有患者66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均为老年人,年龄均在44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97±6.84)岁,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组间比较(P>0.05)。

1.2纳入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失语、意识障碍、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排除标准:①患有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②发生严重创伤;③半年内进行过重大手术;④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⑤正在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体位护理:患者尽量取侧卧位,若需要进行仰卧位时,要将患者肩上抬前挺,上肢自然伸展,手保持握空心拳姿势,在患肢下放置一高度适中的软枕。护理人员每隔2~3小时协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放置压疮出现。②肢体康复锻炼: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每天对患者的患肢进行软组织按摩,对于无法下床活动的患者,指导其进行患肢的被动活动,待患者肌力逐渐恢复后,指导其金子那个自主运动训练,例如起立、洗脸、屈伸手指等等,当患者能够进行行走时,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③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训练:对于失语患者,应采用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鼓腮、呲牙等口气操作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单音节字发音,在能够正确的发音后,逐渐增加患者吐字量。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x%)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根据表1可知,在进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在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 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66 32.34±2.15 56.79±7.33 18.12±2.07 30.14±3.12 32.56±4.17 57.72±7.35 对照组 66 32.17±2.32 42.17±5.35 18.23±2.12 22.47±2.85 32.53±4.21 46.12±6.17 t - 0.4366 13.0883 0.3016 14.7457 0.0411 9.8202 P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7%(64/66),明显高于对照组78.79%(52/66),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死主要的发病原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引起患者脑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局部血栓,造成动脉狭窄或完全堵塞,从而患者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情况发生,即脑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脑栓塞和脑血栓[2]。临床表明,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常表现为失语、意识障碍、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等。而护理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3]。

本次研究试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体位护理、肢体康复锻炼以及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从运动、神经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恢复学习记忆能力和运动功能,且良好的康复锻炼对于促进脑梗死病灶缩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一组患者其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未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一组,可见,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对于对于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效果,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莉, 胡国荣, 陈丽丽, et al.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2):871-873.

[2]贺霭瑶.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 医药前沿, 2015, 5(9):201-202.

[3]金艳.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意义[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2):309-310.

论文作者:周璇 陈园园 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论文_周璇 陈园园 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