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 郭滨颖 范玉莲
(哈尔滨市眼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联合对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3例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HAMA与HAMD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NOISE评分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缓解患者心理情绪。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23-02
增殖型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致盲疾病系列,其致盲几率远高于其它疾病,但是糖尿病性患者若能及时得到规范救治,多数能够摆脱失明危机,眼病多发于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需严加注意[1]。目前多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护理,为明确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作用,本研究对其护理效果予以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3例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61例),前者男38例,女34例,年龄24~66岁,平均(43.74±5.04)岁,糖尿病病程4~16y;后者男27例,女34例,年龄25~68岁,平均(44.87±6.44)岁,糖尿病病程4~16y。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护理:①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巡视,必要时可采取24小时轮流陪护。②尽可能协助患者熟悉周围生活环境,透析医院规章制度,以便患者适应周身环境。③时刻注意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护理人员定时打扫病房卫生。研究组于此基础上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①依据患者并发症情况与控制血糖水平力度,告知患者实际病情情况,若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护理人员应辅以心理疏导。②手术前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仔细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尽可能缓解患者恐惧不安的不良情绪。③诊断为糖尿病后需对患者行常规眼科检验,以便尽早发现取得及时治疗。④进行健康宣教,详细地告知患者家属关于糖尿病性相关禁忌症或疾病常识。
1.3 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HAMA与HAMD评分,评分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估表和汉密尔顿焦虑评估表进行记录评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社会活动、精神心理及身体功能)评分,评分标准参照《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予以评估[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22.0软件分析,正态计量相关资料用(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相关资料用[n(%)]表示,计数相关资料组间率比较用χ2检验,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时P<0.05。
2.结果
2.1 对比两组HAMA与HAMD评分
研究组HAMA与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HAMA与HAMD评分(x-±s,分)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睡眠时间(0.27±0.08)分、社会活动(12.40±2.21)分、精神心理(15.80±2.71)分及身体功能(10.01±1.80)分均优于对照组(0.61±0.30)分、(7.76±1.38)分、(7.65±2.01)分、(9.48±1.23)分(P<0.05)。
3.讨论
增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又称糖尿性眼病,主要病发症状包括黄斑变性、可视神经缩短、白内障、青光眼、泪囊炎以及眼底出血,且糖尿病性患者眼病发生几率显著高于其它非糖尿病群体[3]。为探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增殖糖尿病性视网膜患者的护理效果,本研究就我院接受治疗的133例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HAMA与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对患者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原因分析可能为:研究组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责任护士与患者建立愉快合作的患护关系,首先责任护士在行为态度和语言细节方面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真正需求并及时解决,以此取得患者绝对信任,以便帮助患者尽快地适应治疗环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治疗。推荐有利于患者康复的体育锻炼,建议患者做些适当的体育运动,以增强身体免疫能力[4]。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睡眠质量、社会活动、精神心理及身体功能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原因分析可能为:为患者制定科学的生活计划,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情况安排生活计划内容包括:锻炼项目及日常生活,在符合病情标准的限制内可适当地工作和学习,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到社交活动,进而加强患者抗击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提醒患者平日多喝水多进食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食物,禁止食用高糖分、高热量类食物[5]。
综上所述,增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心理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秋莲.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西南军医,2015,17(1):105-106.
[2]蔺媛媛,李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32):362.
[3]李军.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6):689-690.
[4]沈斌,王立新.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症状及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6):672-674.
[5]周莉,张莉莉,吴慧.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2014,31(9):1862-1863.
论文作者:徐卓,郭滨颖,范玉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视网膜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