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构建农电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论文_马铁晶

论如何构建农电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论文_马铁晶

马铁晶

(国网辽源市城郊供电公司 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农电人力资源的优化是一项比较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以及强化。在农电企业中,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的创新精神以及进取精神同样需要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实现。因而加强农电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的构建对于更好的促进农电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现状

如何更好的构建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是企业管理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管理。[1]因而构建激励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帮助实现农电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农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而言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更好的完成这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实现农电企业更好的服务社会是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不管农电企业的激励机制如何设计与构建都必须要遵循“激励兼容”的原则。本文主要就如何构建农电资源的管理激励兼容机制进行探讨。[2]

一、我国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近几年,农电企业正在进行着快速的发展,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工作服务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长。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出现人员短缺,员工素质比较低的现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的缺陷使得农电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二)用工形式复杂不够统一,我国的农电企业适用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兼职的比较多,全职的就很少,再加上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不强,即使是有相关的培训也只是趋于一种形式。

(三) 对现有的人才应用不充分,我国的农电企业对于那些专科毕业的人才不敢应用,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利于年轻员工积极性的培养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有用型的人才的流失。有些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领导因为视野的不够开阔导致基层技术人员没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四)结构上的员工的缺乏,就员工的数量而言,我国农电企业的固定员工是缺乏的,经常会因为辞职或者身体方面的原因不能正常的作业,导致实际的工作人员比较少。有些员工甚至身兼多职,这样不利于专业优秀员工的培养。

就员工的质量而言,长期受传统的管理体制的影响,现有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是比较缺乏的,员工的专业素养不高,使得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

(五)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虽然我国的农电企业内部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过于注重考核而对奖励进行了忽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培养的,因而企业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要及时的解决,通过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培养员工积极的竞争意识。[3]

二、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的构建背景分析

伴随着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盛行,各个企业充分认识到,只有实现“人”与“物”的结合才能更加有效的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进行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人”的因素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实现“人”与“物”的结合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帮助员工实现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遵循激励兼容的原则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帮助促进企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4]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行为学派的管理心理学家就已经明确提出:企业中的员工不仅具有获得劳动报酬的需求,而且还有情感方面的诉求。情感诉求是员工思想的高度觉悟,是伴随着企业环境的演化而不断的形成的。企业在物质上给予员工一定的奖励,以及对员工进行一定的激励都是在满足员工的情感诉求。企业要想实现最好的发展,就必须最大程度的满足员工的情感诉求,构建农电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就是企业满足员工情感诉求的最好的措施。

三、农电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的构建分析

就农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的构建而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物质激励以及精神激励。

(一)物质激励兼容机制的构建分析

国内的农电企业在物质上的激励主要是通过货币来实现的,有些物质福利均属于物质激励的范围之内。通过对部分企业的物质激励制度进行调查得知,物质激励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完善企业员工的薪酬体制来实现,因而很多企业就将目标放在如何建立薪酬体制上。但是在建立薪酬制度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根据部门职能的的特征来对薪酬体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2、明确职责范围,科学合理的实施薪酬体制;

3、在原有的薪酬体制下进行不断的完善。

(二)精神激励兼容机制的构建分析

一般情况下,员工在得到物质激励之后,会寻求一定的精神需求。而企业员工的精神需求是属于高层次的需求范畴,只有在物质上满足之后才会寻求一定的精神满足。为此企业要想更好的激发员工的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在精神上给予员工一定的激励。如何更好的构建精神激励机制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及时的对员工开展精神奖励

2、在企业内部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职位晋升机制,促进员工之间的积极竞争

3、给予员工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机会,进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

四、农电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的实践应用分析

农电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机制进行有效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激励兼容机制实施的效果。

(一)在物质层面上避免平均主义

激励兼容机制的构建的目的就是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激励兼容的机制能够让员工感到激励程度是直接等同于自己的工作报酬,这样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体现。但是部分农电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物质层面上的平均主义,使得员工觉得工作努力与不努力是一个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及时有些员工努力工作了却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从长远目标上来看也是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的。

(二)职位晋升透明化

除了薪酬待遇,员工最感兴趣的估计就是职位的晋升了,如果企业的职位晋升不透明、不公平公正,很容易抑制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也不利于实现人力资源更好的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系统,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依旧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的促进农电企业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激励兼容机制,通过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激励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进而更好的促进农电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斌,刘雯. 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模式实践与思考[J]. 企业研究,2011,20:28.

[2]吴悠,许明前. 基于“三集五大”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4,31:17-18.

[3]杨森. 对规范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用工管理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4,24:122-123.

[4]苟文娟. 新模式下青海农电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调查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4,21:114.

论文作者:马铁晶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论如何构建农电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兼容机制论文_马铁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