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特点_会计论文

论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特点_会计论文

试论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会计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经历了从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初始阶段)再到会计信息化这一发展过程。所谓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应用等处理,建立计算机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作为未来会计的发展方面,会计信息化与传统的会计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而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以及与互联网上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或网上交易系统充分融合,实现购销存、人财物的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物资、资金、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市场信息)流通的协调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及时提供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达到对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2、依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组的会计流程。

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通过网络从企业务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联结,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使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之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整个会计数据处理可即时完成,使其呈集中化、实时化之特点。

3、对于信息输出,信息使用者通过授权直接获取,信息提供既及时又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统的会计模式使得信息的输出往往滞后于管理者及其投资人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受通讯技术的限制,远距离的信息获取仍受限制。但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WEB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及时获取使得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性。

4、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

会计信息化的所有特征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不可能产生会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也不可能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业务——财务——管理”四方面信息高度共享的条件下构筑的。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工作在信息存贮介质和存取方式、信息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的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审计和会计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它们所面临的巨变环境是一致性的。毋庸置疑,会计信息化必将导致新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技术产生,传统的审计技术模式和体系必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对现代审计的需求。

信息化审计,无论是采用的工具、审计的重点、参与的人员,还是审计的方法以及覆盖面上,较之传统的审计工作,都有其独一之处:

1、审计的所有领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这是指在审计的理论研究、实务工作、管理模式、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理论研究方面,要构筑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审计理论。在实务工作方面,要使审计工作面向“计算机内在审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变;审计人员不再只依赖于纸张记录的会计数据而大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磁盘、光盘等介质记录的电子数据,或直接从网络下载的电子数据,诸如电子商务之类;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及其有关审计档案也全部电子化;审计工作将从定期的现场审计转向实时或定时的在线网络审计,即通过网络分散和实时连续抽取证据进行审计。在管理模式上,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责任与风险俱在的审计行业。知识结构上,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网络知识等;不仅要会操作审计软件,而且要能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使所有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

2、明细信息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是未来审计的重点。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所提供的最主要的会计信息将是各种明细信息,因此,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验证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审核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的安全性。

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如何,取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而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将是证实从数据库存取信息的可靠性。为此,他们应当侧重于验证机内原始凭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如果数据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则应对远程数据的通讯过程进行审计),会计凭证数据库的存取是否得当,以及这些数据被不留痕迹修改的风险有多大等问题。对于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必须通过对整个系统的网络进行安全控制,以保证此信息的安全性。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对会计信息进行连续审计,这种审计不仅应延伸到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的明细信息,而且应延伸到进入外部网络系统的明细信息。

3、计算机专家参与审计工作。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会计系统非常复杂,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要求非常高,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专业能力进行审计工作。需要计算机专家参与的工作是深层次的、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审计工作,如数据仓库的分析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评价、实时监控和实时审计软件的开发、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审计等。这些工作,单纯依靠审计人员是难以完成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实质性工作前,应与计算机专家交流并拟定专家工作的项目和收集、评价审计证据的索引,以便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工作结果进行3审计判断。

4、审计工作将从原来事后的静态审计转向事中和事前动态、实时审计。

由于社会公众对信息质量要求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及时取得和应用,所以对于未来的财务非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将比传统的报表审计更重要。未来的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将更注重对这些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对企业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动态审计,可经常性提供管理审计建议书和其他监控必要的信息,从而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在上市股份公司实时报告的出现时,民间审计机构的事中审计监督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

5、审计的覆盖面将扩大。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处理手段的信息处理系统。这是信息技术下的审计区别其他审计的标志,同时这也表明不仅会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审计的对象,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像企业资源计划ERP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销售与分发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等)也是审计的对象,甚至包括从互联网下载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审计的对象,因为这些管理信息将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6、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了。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的变化、内部控制的变化、审计对象和内容的扩大及审计方法的变化,决定了对审计人员要求的提高。审计人员必须从传统的审计时空观转换为信息化社会的电子时空观(没有物理距离和没有时间滞后的时空观),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不再局限于传统纸张上的书面数据,也不局限于会计系统,而是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电子数据。同时,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要会操作审计软件,而且要能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与现代审计发展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审计工作的现状急需改变,以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审计界必须加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加大审计软件的研制力度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研究,同时强化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的教育,从各个方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促进审计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标签:;  ;  ;  ;  ;  ;  ;  ;  ;  ;  ;  

论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特点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