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美娟
武汉市第一医院 438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7例我院在2016年14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入常规组(n=29)和康复组(n=28)中,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用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康复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分别为(70.25±8.77)分、(68.78±7.36)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中风患者护理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中风;肢体运动功能
中风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生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发生中风并存活的患者大多会伴有偏瘫、失语者、意识障碍、肢体障碍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个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1]。在治疗中风患者过程中,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肢体障碍功能的主要手段,对改善患者预后,预防中风后遗症有着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了57例我院2016年14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随机分入常规组和康复组中,对康复组患者施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其对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14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患者,选取57例展开研究。所选对象均无认知障碍、交流障碍、严重外伤、严重肝脑肾器质性病变等,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n=29)和康复组(n=28),常规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5.68±5.42)岁,病程2-30天,平均病程(14.57±8.68)天;康复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6.25±5.66)岁,病程1-31天,平均病程(15.22±8.57)天;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有较强均衡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时机选取和并发症预防。在保证患者抢救治疗效果的同时,选取合适时机,尽早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且针对中风患者常见后遗症展开对症护理干预,如针对压疮、便秘、呼吸系统感染等,采取如定时翻身、膀胱冲洗、有效排痰等措施。(2)良姿位。中风患者在治疗护理初期通常都处于卧床休息状态,因此为了预防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情况,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肢体被动的保持功能位。如:仰卧位:上肩外旋外展、肩部前挺上抬,大腿内旋加紧,髋部前挺、足尖向上、踝关节垂直等状态;患侧卧位:头稍高于胸部、在上颈段屈曲、躯干后旋转、用枕头抵住后背;健侧卧位:头固定于枕头,背后放枕头、躯干略前倾,患侧上肢向前平伸于胸前的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避免足悬空,健侧上肢自然放置,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屈。
(3)按摩和热敷。按摩动作轻缓、力度适中、并嘱咐患者尽量保持放松状态。按摩肌张力高或低部位时,应采取安抚性按摩或稍用力按摩。通知对患者进行热敷,温度选择500C左右。(4)患肢被动锻炼。护理人员指导、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锻炼,注意动作轻柔、从小到大的活动幅度。每天至少两次,尽量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锻炼活动,如肩外展、外旋、踝背伸展、指关节伸展等,与按摩交替进行,增强护理效果。1.3观察指标
按照日常生活评定量表和简化Fue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用功能,总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代表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康复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分别为(70.25±8.77)分、(68.78±7.36)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中风是常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近几年其发病率有着持续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中风患者存活后,通常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发生的并发症中有偏瘫、运动障碍、失语、意识障碍等等,尤其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居多,导致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急速下降,影响生活能力、生活质量[3]。
有研究发现,在偏瘫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能有效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后遗症,利于患者康复[4]。本次研究采取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康复训练的时间选取、中风后遗症的对症预防护理、正确体位的保持、按摩和热敷、患肢的被动锻炼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保持良好治疗心态,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康复[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康复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与梁秀莉[6]研究结果相符,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在中风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针对性的肢体运动功能锻炼、按摩、正确体位保持等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 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在对中风患者护理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灵芝,符雅屏,田瑛. 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297-299.
[2]王晶晶,曾玉萍,余珂.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华西医学,2015(7):1312-1314.
[3]李成国,胡一莉,戴慧峰,等. 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442-443.
[4]张玲,沈玮,张洪瑞. 康复早期介入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研究[J]. 河北医学,2016,22(3):369-372.
[5]张燕,孙瑶华,糜懿惠,等.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2014(3):207-208.
[6]梁秀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中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1-13.
论文作者:兰美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评分论文; 常规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