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长江中游旅游业发展的几点看法_风景论文

加快长江中游旅游业发展的几点看法_风景论文

加快长江中游开发带旅游业发展管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长江论文,中游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世界范围来看,由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旅游业已成为人类精神消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需求的推动使旅游业得到了充分发展,是一个最有前途的产业。1986年世界出国旅游人数达3.4亿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1150亿美元,约为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2%,可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大产业。到90年代初,世界上出国旅游人数进一步上升到4.5亿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为2789亿美元。全世界在这一行业服务的人数在1亿以上,平均每15个就业者就有1人从事旅游业工作,可见其容的纳的就业人员之多。目前世界上国际间旅游总收入仅次于石油和汽车工业。据专家分析,到2000年世界上来自于旅游业的收入可达3万亿美元,届时旅游创汇收入起来超过石油和汽车,跃为第一大产业。正因如此,有关专家说,21世纪将是一个旅游的世纪。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看到这点。

再从国内来看,改革10多年中,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年增长率在30%以上,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1990年旅游业创汇收入22.7亿美元,比改革前增长8倍左右。改革10多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旅游业的拨款6亿元,换回的是旅游业5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和每年2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此间,国内旅游热也有很大发展。如在1986-1990年间国内旅游者共达13.9亿人次,旅游收入753亿元。1991年国内旅游人数已超过3亿人次。今后随着居民小康生活的实现,旅游消费将是人民追求的主要项目之一。据有关资料分析,今后10年中,入境旅游者将达到850-900万人次,累计可创汇700亿美元。

旅游业是新光也是大有作为的产业。长江中游地区又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丰富资源,但从现实来看,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一是在全国总体中份额小、海外游客比重低。根据国家工商局的资料,1989年包括长江中游5省在内的中部9省(另4省是黑、蒙、晋、吉)旅游业拥有的固定资产50.8亿元、从业人员48.8万人,分别只占全国总数的20.6%和16.1%。该地区平均每万名就业者中的旅游业职工才24人,东部12省为37人。与澳大利亚每万名就业者中有600人在旅游业上的水平相差更远。

长江中游地带旅游业对国际市场开拓不足,国内旅游者占有的比重高。如1982年安徽旅游者中的海外游者仅占0.77%,绝对人数才5.94万人次,创汇117万美元。江西省1989年海外旅游者4.17万人次,不到全部旅游者人数的1%,旅游者消费支出226万美元。

二是旅游业十分弱小。全国旅游业中位居前十名的省市,长江中游地区无一进入。1989年整个中部地区(范围同上)的旅游业创汇收入为3621.6万美元,不仅大大低于东部地区,且仅及西部9省创汇95554.8万美元的37.9%的微小比例。

三是旅客滞留时间短,消费单一。据江西省统计资料表明,该省海外游客1979年平均每人停留4.81天,1981-1987年是3.4天,1988年降至2.54天,1989年才2.69天,这固然是交通便利的结果,但无疑减少了旅游者的消费支出。此外,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在稀少的旅游商品中很多又是由东部地区生产提供的。旅游者来此人仅仅是看庙观光风景,文化娱乐和购物性消费很少,不利于扩大旅游消费、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由此可见,长江中旅游游业开发不足,旅游产业效益不好,亟待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

1.资源优势与交通劣势矛盾。

长江中游地带的旅游区风景,是以山水洞庙风景为主,以其“险、奇、秀、幽、野”等自然景观著称,如黄山、衡山、武陵源、三峡等风景点,偏离交通主干线,地处崇山峻岭、深谷长峡之中,长江逆水行舟费时耗资,山谷机场难以修建,中部南北走向为主的铁路主干线与风景点错位交通上的不便使旅游者颇费周折、花费时间,而且很不方便。如湘西武陵源风景区非常具有观赏旅游价值,但外地旅客要绕道焦枝或枝柳线才能到达大庸,再转公路。又如南岳衡山京广线火车不停靠,从衡阳下车要转乘汽车走50公里才能到达。这与北岳的泰山相比当然就不方便了。

2.旅游业的投入与产出的矛盾

长江中游地带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景点多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或山上。这种以自然风光的为主的风景游点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两大问题:一是难以依托城市,进而使旅游业基础建设投资大,利用率却不高。二是旅游业受到自然气候影响,有明显的淡旺季。这些都不利于效益的提高。如黄山市被联合国文教卫组织确认为人类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风景优美,人文景观也很丰富,其本身条件足可以建成东方的瑞士。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十分困难,投入庞大,仅合肥到黄山高速公路的修建就要几个亿投资。而且,这种山岳型为主的风景点,往往是山上山下的宾馆、饭店、商店等各建一套,再加上淡季闲置浪费,旺季不足限制了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不仅加大了旅游业的投资,也增加了旅游者的的支出,不利于吸引游客。此外风景与城市的远离,难于留住游客,结果使旅游点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刺激影响力小。

3.开发潜力与体制约束的矛盾

长江中游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大,但目前开发不足,尤其国外游客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上的约束。80年代前期入境旅游者多是组团来华,国内由具有外联权的一类旅行社负责接待和安排。从1985年开始允许各省市建立外联权的海外游公司。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尤其是中部地区尚感势单力薄、渠道不畅,人才、经验更是缺乏,对旅游客源的竞争力不强。再加上“七五”期间国家的重点旅游地区和重点旅游城市,长江中游地区一个省份、一个城市也未列上。这种情况也限制着长江中游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虽然,与外地比长江中游地带的旅游业发展不够理想,但与自身相比确实有较大迸步,从今后趋势看,前景更为良好。据有关研究表明,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旅游业开始进入较快发展时期。1991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725元,换算成美元已达到300美元水准,我们应该及早抓住机会,大力开发旅游业。

根据长江中游地区的现状,加快旅游业发展首先应该确立目标、做好规划、选择恰当的策略和措施。

1.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业开发方向和目标。

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业发展在客流上要瞄准好国内海外两个市场,客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没有客流旅游业就不可能大发展。长江中游地区今后要尽可能扩大海外游客,改变目前旅游者中海外客源过低的结构。但同时也要重视国内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旅游者。那里的居民富裕程度高,具备有向内地旅游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经济条件。在目前国内旅游客仍然是旅游收入的主体。而且这部分旅游者对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求相对要低些。这种情况正符合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业起步阶段的现实条件。

在旅游景点建设和宣传上要突也长江中游地区的特色,即要加快山岳型名胜古迹区和森林公园的建设,加强宗教和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开发,以使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补充,取得市场竞争的总体优势。

在旅游业开发方式上,要把旅游业与商业技术贸易结合起来。一些地方搞“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做法值得提倡推广。

在重点突破口上,要把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旅游服务价格作为重要内容,即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参加旅游业的市场竞争。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业与沿海地区相比,区位上不具有优势,交通条件也有待于改善,目前最有作为的是服务质量的提高,以优质廉吸引海内外游客。

2.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业开发规划。

长江中游地区开发旅游业要进行合理规划,使之联成几片,以利于建设安排,也方便旅游者节省时间和费用,可建立以下几个旅游区:

①皖南旅游区。该区以黄山为中心,包括附近的太平湖、九华山、齐云山、屯溪古街、歙县古民居、翕县牌坊群、以及原始森林牯牛降等连成一片。这个旅游区内自然、人文景观俱佳,这里的徽商、新安文化、文房四宝等享誉海内外。农林土特产品丰富。目前已建有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开发条件已初步具备。

②湘西北旅游区。这里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中心,包括大庸市、桑植县等地。该区内有猛洞河、凤凰古城、桃花园等景点,此外还可筹建森林公园。其特点中峰、林、溪、洞于一体。开发的重点是解决交通不便问题,以使风景点与公路铁路的主干线相连。在这里可有选择地开辟森林探险、土家民俗等专项旅游。

③长江三峡旅游线。由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决定上马,今后几年三峡将是一个旅游热点。应该加以利用。这里的旅游业开发重要是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使三峡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联成一片,为今后的鄂西旅游区打下基础。二是做好水陆种交通的联运工作,以方便游客。因从鄂西逆水游三峡颇费时间,只有解决好水陆联运工作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入。

④南昌——景德镇——九江旅游线。南昌的腾王阁、景德镇的瓷都、九江的庐山,以及附近的湖口石钟山、鼓泽龙宫洞等旅游景点,在全国也有相当的声誉。南昌到九江的高速公路建成,以及京九铁路的通车,将使这里的交通交通情况大力改观,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是开发旅游业大有作为的地方之一。

3.加快长江中游地带旅游业发展措施。

①进一步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性设施建设。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业要想有较大发展,交通条件需要改善。其建设重点:一是重视东西线方面的陆路交通建设。该地区的公路铁路线路交通一向是以南北线为主,东西向虽有长江黄金水道,但逆向行使诸多不便,为此要建成沿江铁路。二是要重点地布局几个航空港,以方便海外游客。三是合理安排和建设好与南北线相接的直达东西风景点的公路网。

②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长江中游地区景点资源品位高,但知名度低,影响客源。今后加强宣传。尤其是向海外宣传。对此要舍得下本钱,要有战略眼光。初期的宣传投入可能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潜在作用不可忽视。

③推进体制改革。从全国来说,旅游业偏重东部、横向又主要集中在北南两线的格局必须要冲破,否则长江中游地区的旅游业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从地区内部来说,要使涉及旅游业的吃住行玩等企业密切协作,实行一条龙服务,并可联合建立几个较大的旅游集团型企业,以方便游客,提高服务质量。

④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认识的提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真正地把旅游业看作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产业来对待。改变长期以来只重视物质生产部门的陈旧观念,对旅游业的地位作用要有新的认识。思想要有突破和转换。二是对某些习惯看法的破除。长江中游旅游点多是名川大山,过去一直认为冬季不适宜开展旅游业,其实不然。由于现代科技交通的发展,黄山等地的冬季旅游另有一番情趣。冬季不游黄山的习惯要打破。

⑤重视旅游景点附近的城镇建设,使旅游有的城镇为依托;而且这样做还可以把旅游与商业贸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标签:;  ;  

加快长江中游旅游业发展的几点看法_风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