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摘要:由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在线路故障中所占比例最高,尤其是超强型雷电导致同塔多回线路同跳故障,直接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针对阳江地区220kV春凌甲线、乙线因雷电反击引起的同跳故障,对导致双回线路同时跳闸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计算验证了导致两回线路同时反击跳闸的故障原因。最后结合该线路的实际状况和现有防雷措施技术特点,制定了该线路的差异化防雷改造方案。
关键词:输电线路;跳闸;雷电反击;差异化;改造
一、引言
广东省为雷电活动高发区,其中阳江地区的平均雷暴日为93,其中最大的年雷暴日超过120,雷电活动密度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历年运行日志故障分析结果表明:阳江地区的输电线路从每年4月份开始进入雷害季节,在雷害高峰季节的5-9月,雷击造成的输电线路故障率高达71.5%。
220kV春凌甲线、春凌乙线位于阳春东北部地区,全线同塔架设,是220kV凌霄站唯一的220kV电源线路,连接着110kV龙宫站等4个110kV变电站,以及阳春钢铁厂、华润水泥厂等重要用电客户。若以上线路发生同跳故障将直接导致以上变电站全部失压。
本文通过对2014年7月12日220kV春凌甲线、春凌乙线雷击同跳故障的分析,找到了该线路发生反击跳闸的原因,针对故障塔的实际现状再结合现有防雷措施的各自特点,提出解决220kV春凌甲线、春凌乙线同跳问题的差异化防雷措施。
二、220kV春凌甲线、春凌乙线雷击同跳故障概况
2014年7月12日12时26分37秒,220kV春凌甲线、乙线在同一秒内发生A、B相相间故障跳闸。因以上线路采用单相重合闸,在相间故障情况下,两回线路重合闸均未动作,导致220kV凌霄站侧220kV母线失压。
故障发生后,输电管理所结合继保动作及雷电系统信息,初步判断跳闸为雷电造成,随即向地调申请对两回线路强送。13时38分,220kV春凌甲线强送成功;13时40分,220kV春凌乙线强送成功。
经查阅220kV春城站侧保护信息表明,故障瞬间220kV春凌甲线电流差动、距离I段保护动作跳闸,重合闸无动作,故障相A、B相,故障测距20.1km,最大故障电流5.064kA(2400/1),二次值为2.11A;同一时间220kV春凌乙线电流差动、距离I段保护动作跳闸,重合闸无动作,故障相A、B相,故障测距17.3km,最大故障电流5.952kA(2400/1),二次值为2.48A。
后经登塔检查确认41号塔为本次跳闸的故障点,220kV春凌甲线A、B相和220kV春凌乙线A、B相的合成绝缘子均压环、伞群上均发现明显的放电痕迹,220kV春凌甲线、春凌乙线41号塔A、B相合成绝缘子下均压环均有击穿痕迹(见图1)。而且41号塔周围并无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高杆植物,塔上亦未发现鸟类建巢的痕迹,且跳闸当日该区域普降大雨,不符合污闪跳闸的天气条件。可判断220kV春凌甲线、乙线同跳原因为超过线路反击耐雷水平(75-110kA)的强雷电流反击造成。
图1 合成绝缘子的均压环击穿痕迹
三、220kV春凌甲线、春凌乙线雷击同跳故障分析
(1)220kV春凌甲线、春凌乙线线路参数
220kV春凌甲线、乙线为同塔双回线路,架设双地线,其41号塔呼高42米,全高59.10米。绝缘子采用FXBW4-220/100–2490型合成绝缘子,干弧距离2150mm,冲击雷电耐受电压1269kV。
设计说明书标注该线路防雷反击耐雷水平极值为110kA;查询雷电定位系统,导致本次故障的雷电流高达-170kA。
220kV春凌甲线、春凌乙线41号塔故障后现场实测接地电阻为13.2Ω,低于设计要求的25Ω。
(2)220kV春凌甲线、春凌乙线雷击反击同跳故障分析
从线路参数及接地电阻实测值可以看出,杆塔接地电阻满足设计要求。雷电定位系统查询结果,导致本次故障的雷电流高达-170kA,远大于线路设计说明书标注的反击耐雷水平极值-110kA。使用的合成绝缘子冲击雷电耐受电压1269kV。为了更好地做出判断,下面计算实际情况下41号塔的反击耐雷水平。据公式[2]:
(1)式中:
—间隙50%冲击雷电耐受电压;
—架空地线对雷电流的分流系数,取值0.88;
—接地电阻测量值,现场测量值13.2Ω;
—杆塔塔身电感值,取值0.5μH/m;
—架空地线平均高度,查图纸后计算取值为45.37米;
—为电晕作用下对耦合系数k0的修正系数,取值为1.25;
—地线对导线的耦合感应系数,经计算41号塔取值0.5021。
由公式(1)计算表明,在接地电阻为13.2Ω的情况下,41号塔反击耐雷水平约为-116.9kA,是符合运行要求的。
以正常运行情况下最容易受到雷击而放电的下相为计算对象,计算在-170kA和-116.9kA下,杆塔本体与导线间的电位差。据公式[2]:
该过电压幅值(-1747.6kV)已经远大于合成绝缘子冲击耐受电压(1269kV),从而导致了这次雷击同跳故障。
四、解决220kV春凌甲线、乙线雷击同跳的方案比较
雷电绕击跳闸,只能导致单回线路单一相发生故障跳闸,不可能导致同塔架设线路同跳故障,因此防绕击措施本文不作赘述。
本文将着重分析降、计算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改变绝缘子配置、安装避雷器等措施对于防止类似故障的有效性。
本次故障发生后实测接地电阻为13.2Ω,满足设计要求,改造意义不大;因以上线路在建设之初并未考虑加装耦合地线的可能,如强行加装则不能保证线路杆塔的结构安全,也不能满足设计安全距离要求,因此对降低接地电阻和架设耦合地线这两种防雷措施予以排除。
不平衡绝缘法就是在相间或者是线路间采取不同强度的绝缘,在强雷击情况下,牺牲绝缘强度弱的一相或一回线路,确保同塔架设其它线路的安全。具体工程实施无非是两种思路:提高(或降低)一回线路绝缘水平,另一回保持不变;或采用线路避雷器,通过一回线路安装避雷器,另一回则不安装线路避雷器,确保不发生同跳故障[4]。
以下就差异化防雷方案进行计算分析:
(1)改变绝缘子串配置
根据《广东电网公司110kV~500kV交流架空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导则》的要求,不建议使用降低绝缘水平和并联间隙等方法改造线路[1]。
对线路而言,提高绝缘水平无非就是增加绝缘子片数或增加合成绝缘子串长,但这种方法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现有杆塔基础上绝缘水平不可能无限加长。它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塔头尺寸的限制,二是导线挂点的变化引起的弧垂对地和跨越物的安全距离,三是与变电的绝缘匹配问题。
以本次故障点41号塔为例,其塔头间隙最小值为下层横担与中层横担的6.1米。根据《设计规程》要求,在220kV线路上带电作业停留区域最小间隙为2.3米。而根据本塔的金具组装图,在采用FXBW4-220/100–2490型合成绝缘子情况下,绝缘子串全长为3.38米,仅预留0.42米可加长的空间。
如更换为FXBW4-220/100–2790型合成绝缘子时,绝缘子串增加0.3米,小于0.42米预留空间(FXBW4-220/100–2940型合成绝缘子过长),整体绝缘强度增加约13.95%,以下是两型合成绝缘子仿真曲线对比。
从以上对比图形可以看出,如将41号塔其中一回线路更换为FXBW4-220/100–2790型合成绝缘子,其耐雷水平可以提升至131.38kA,但是仍然低于导致本次故障-170kA雷电流。可以看出,在原设计没有考虑差异化绝缘的双回路线路上,通过加长绝缘子长度的防雷效果是有限的。
(2)安装线路避雷器
避雷器选型原则[5]:
①线路避雷器(不管是无间隙抑或有间隙)u-t曲线必须低于绝缘子间隙的u-t曲线,且不能有交点;
②线路避雷器与线路各类工况下匹配,在最恶劣的运行情况下(即线路出现2.5倍操作过电压),避雷器不能动作。
据此原则和线路参数,选择输电管理所库存型号为YH10CX2-192/560的线路避雷器进行核算。该型避雷器10s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281kV,10A放电电流下的残压560kV;避雷器高压端与导线间距为900±50mm。
图3是该避雷器生产厂家提供的线路用同类型氧化锌避雷产品的试验u-t特性曲线以及不同空气间隙下的u-t特性曲线。
图3避雷器和绝缘子空气间隙的u-t曲线
从上图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空气间隙,其u-t特性曲线均高于避雷器的u-t曲线,且无交点。这就意味着在FXBW4-220/100–2490型合成绝缘子两端达到-1186.44kV冲击耐受电压之前,该配合间隙已发生放电,而线路避雷器业已可靠动作,完成了对雷电流的灭弧。
在220kV线路发生2.5倍操作过电压情况下,相对地过电压幅值为317.55kV。900mm空气间隙的工频耐受电压达到440kV,冲击耐受电压达到910kV,串联空气间隙尚未击穿,避雷器不会动作;而317.55kV仅略大于避雷器的额定电压281kV,且根据氧化锌避雷器伏安特性曲线,该电压值尚未进入非线性区(该避雷器直流1mA参考电压不小于318kV),避雷器也不会动作。因此,在2.5倍操作过电压下,避雷器不会误动。
经过以上的计算验证,增加绝缘子片数或合成绝缘子串长的做法是有效的,但考虑塔头尺寸限制,且提高的效果不大,因此不可取。加装线路避雷器则能有效抑制线路反击过电压,能有效防止线路同跳故障,是较为有效的措施。
五、220kV春凌甲乙线差异化防雷改造技术方案及效果
通过以上技术分析。安装避雷器是该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的最佳方案,YH10CX2-192/560型避雷器也符合需求。在综合考虑了经济性和可维护性后,我所确定了220kV春凌甲乙线防雷改造实施方案:220kV春凌甲线全线各塔的顶相(B相)和底相(A相)各安装YH10CX2-192/560型避雷器一支,中相(C相)及临近的220kV春凌乙线放空。
这种安装配置方案中,在不改变现有重合闸方式情况下,220kV春凌甲线都也不发生相间调整故障,使得线路能可靠重合,从而保证了220kV凌霄站在最极端情况下也不存在失压的可能。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兼顾了经济性和可维护性,减少了改造费用和后期的维护工作量。
220kV春凌甲乙线差异化防雷改造于2014年底完工,截至2016年9月,该线路再未发生雷击同跳故障,说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广东电网公司110kV~500kV交流架空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导则.
[2] 赵智大.高电压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M],2006.
[3] 白俊峰,等.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理论与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 陈家宏,等.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J].高电压技术,2009(12).
[5] 李凡,施围.线路避雷器的绝缘配合[J].高电压技术,2005(8).
论文作者:黎扬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线路论文; 避雷器论文; 绝缘子论文; 故障论文; 雷电论文; 防雷论文; 间隙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