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_国企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_国企论文

国企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改革论文,证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企问题是我国经济改革中最艰难的问题。刚刚闭幕的十五大,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将到来的国有企业大规模的改革和改组,将会对中国的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一、证券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谓不重要,而在中国证券市场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今,中国的证券市场已同国有企业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地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

十五大提出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改革,二是改组。所谓改革,就是以公司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继续改革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公司制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代表形式。十五大特别肯定了由国家或集体控股的公司,也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从而为公司制度在中国的推行彻底扫清了障碍。所谓改组,即是要从整体上实现国有经济的优化配置,包括促进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培育企业集团,剥离不良资产。

很显然,不论是改革还是改组,都离不开健全、完善的证券市场。

1、证券市场有助于发展直接融资,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

我国过去过分依赖间接融资,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筹资十分困难,并且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 积重难还。 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一般为75%,如果扣除挂帐损失,实际负债率更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利用证券市场筹集资本金,改善资本结构。

2、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公司的治理结构在搭建起来之后,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有效运转。要使经理层关心股东利益,为公司尽责,还须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即股东的“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股东用脚投票的结果会使公司股价低落,从而导致公司被收购接管,经理层被撤换。中国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公司,其治理结构有其先天不足之处,国家股的股东代表大多脱胎于原先的主管部门,对国有权益关心的程度不够。另外,国家股和法人股的相对凝滞使经理层很少受到被接管之类的威胁。但上市公司要向社会公众充分披露其信息,接受市场及证券监管部门监督,这些会促使公司经理层关心股东利益,改进经营管理。

3、为资产的流动、重组创造条件

证券是一种高流动性的资产,证券市场也是一个高流动性的市场。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为资产的流动、重组创造条件。过去我们对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较为重视,也注意到了健全的证券市场有助于促进上市公司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但对其促进资产流动重组的功能却认识不足。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进行,证券市场的这一功能也会日益突现。

二、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大

对即将到来的国企改革和重组,人们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扩容的压力在增大。中央已制定了三年内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日程表,三年的时间不算短,但如果在这三年里把待上市的国有企业都推到市场上来,那这市场恐怕也吃不消。因此,控制扩容节奏将是主管部门必然会注意的问题。

截止到今年八月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已达708家, 但与庞大的国有经济规模相比, 依然显得不足。 据96 年第三次工业普查, 截至1995年,全国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公司制企业5049家(不包含中外合资企业),另据统计,在国家目前确定的512 家国家重点大中型企业中,有35%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120户试点企业集团中,47 %已有公司上市。就97年300亿的发行额度和沪深两市目前的总流通股本仅480多亿来讲,扩容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但股市的扩容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也是股市发展的内在需求。与中国的经济总量相比,中国的股本无疑还相当狭小。目前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共708家,总市值16400亿元,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而在近16400亿的总市值中,可流通公众股的比重还达不到40%。 同时,中国的股市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如香港股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大陆股市差不多,但其总市值却达4.6亿港元, 远远高于大陆市场。

中国股市的扩容是必然的,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股市的规模肯定会有较大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只在于,如何在扩容的同时,保持股市的平稳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中国股市经历了速度惊人的扩容。与96年初相比,深市的上市公司扩充了一倍半,沪市也扩充了一倍,与此同时,股市也显得十分繁荣,可见,扩容并不与股市的发展相悖。

管理部门也已注意到:第一,要控制上市的节奏,按照市场状况调节上市的速度;第二,注意培育需求,中国并不缺少资金,4 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只要分流出一点,就会对股市形成强大的支撑。管理层应设法创造需求,同时改变中国现有的畸形的金融结构。大力发展投资基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包括中外合作投资基金),此举不仅使那些入市方便的投资者,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居民、境外投资者有了方便的入市渠道,而且有利于培养机构投资者。

三、并购、重组将进一步活跃,但依然困难重重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已经提上了日程。96年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依靠市场竞争,促进现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通过存量资产的推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十五大报告也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住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在这样的背景下,证券市场上的并购和重组将趋于活跃,而且可以预计,这类并购和重组依然会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1、借壳上市;2、向上市公司的注资和由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重组活动。

借壳上市一直是证券市场的重头戏,最典型的莫过于粤海收购新亚快餐和最近的泰达集团入主天津美纶。在中国,由于证券市场规模的较小,上市要受额度的限制,因此“壳”资源依然是较为稀缺的,对“壳”资源的争夺依然是证券市场最热闹的题材。其次,由于上市公司效益较好,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因此并购、重组多是以上市公司为主进行的,上市公司藉此壮大实力,形成企业集团。这样的活动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进行的,这也就是能常所说的“注资活动”,典型的如深长城和深振业用配股资金向其母公司深圳建设集团各收购两家建筑公司;另一种是上市公司所进行的跨地区、没有关联性质的并购,如康佳和苏常柴所进行的一系列并购活动。

虽然国家希望国有企业能藉重组实现最优配置,但不可否认,并购、重组至今依然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最难开展的一项活动。原因有二,一是国家股、法人股的凝滞。这两种股权在中国的公司中居绝对多数,在上市公司中,它们占了公司总股本的60%。在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流通受到限制的时候,大规模的并购转让是不可想象的。在凝滞的股权背后,往往是一个更为僵化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重组大多不可能通过市场来完成,而只能通过行政手段来完成,其结果只能是低效率的组合或是“拉郎配”。二是法律不健全也阻碍了购并、重组的进行。如《证券法》至今不能出台,法规对并购、重组限制过严,如规定持有5%的股票就得举牌,以后每增持2%举牌一次,以及一些没有涉及之处,如关于法人股转让的种种事宜等,都会对并购、重组造成很大的障碍。

总之,我们对即将来临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组充满信心,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充满信心,但证券市场也需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以适应这一要求。

标签:;  ;  ;  ;  ;  ;  

国有企业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