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的策略研究论文_贾亚军,王唯恒,郐长明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的策略研究论文_贾亚军,王唯恒,郐长明

山东正元数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0000

摘要: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能更好的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策略

引言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技术要求高,其意义在于判断设计和施工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影响结构安全提供数据,真实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因此,提高观测的精度对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特点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准点以水准点作为基础,对建筑物的下沉状况进行严密监督,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有效的评估,测量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仪器进行精密的调整、控制,多次往返测量,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同时借助精密仪器对建筑物的测量数据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需借助高精密测量工具,使用过程中受外界影响较大,由于观测是在户外进行,观测时间较长,这会影响仪器的精密度,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准度。沉降观测对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大型建筑物,观测误差不得超出一定的范围,但实际过程中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多种多样,视觉误差、读数误差及水准尺的倾斜等,都有可能引起一定的误差,因此,沉降测量是一个技术性工作,需专业人员进行测量。

二、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沉降观测的意义和作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对地基软弱或不够稳定的地区,或建筑物上部荷载与自重较大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在具体操作上需按规范要求进行。在监测过程中只有取得科学可靠的观测数据,才能对其变形进行合理的预测,正确的指导施工,并为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变形监测的目的。

2、对沉降观测的观测点、观测数量和时间等指标按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建筑设计部门需在施工说明或施工图中进行明确。建筑实际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通过变形测量得以真实反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已建工程及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进行有效的监测。在施工及运营期间,通过对新建工程进行监测,进一步验证核实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参数,为深入分析工程质量提供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地区建筑物变形规律积累相应的经验。

3、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认真操作,严格把关。①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正确合理。②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要适当。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荷载增加情况确定。民用高层建筑宜每加高2层~3层观测1次,工业建筑宜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1次;建筑运营阶段观测次数,第一年观测3次~4次,第二年观测2次~3次,至沉降达到稳定状态。③水准点的确定要稳妥。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岩基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④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要讲究。a、观测沉降的仪器应采用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水准仪和钢水准尺进行。b、观测时应固定人员,并使用固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⑤沉降观测的图示与记录要精细。

三、影响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的主要因素

1、仪器观测误差。建筑沉降观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会影响精确度,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水准气泡居中位时出现的误差、水准尺估读出现读数误差、视觉误差、水准尺倾斜。仪器误差是直接影响精度的原因之一,常见的仪器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和水准尺误差两种。一方面,仪器无法达到理论上完全精准,仪器即使在校正后还有残余误差,由于误差影响和距离成正比情况,可通过观测使用时注意观测前、后视距离的方法,降低误差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外界条件。首先,观测过程比较长久,在漫长观测过程中无法保证仪器在稳定的位置,就无法得到精确的数据。当仪器随着观测点下沉的同时,观测点的视线和视角都会发生很大改变,若忽视仪器下沉问题,会导致严重的误差。可按后、前、前、后这个顺序进行观测,有效规避误差发生的可能。其次,出现转点尺垫下沉,就意味着下一站的后视读数会提升影响精确度,可使用往返观测取成果中数的方法,提高精确度。最后,大自然对精度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曲率、大气折光、温度等。由于大自然的不可抗拒性,温度变化引起大气折光,当日照对水准管照射到一定程度时,水准管会出现内部温度升高的情况,气泡自然向温度高的一侧移动影响精度。在观测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折光活动。

四、沉降观测精度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业GIS的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也步入现代化时代。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沉降观测在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就目前而言,建筑沉降观测精度控制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作为设计图纸的责任方,设计方并未按相关的规范出具沉降观测方面的相关要求或具体的图示标注;其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观测点的正确设置不到位,甚至出现错误。观测过程中没有时间意识,忽视技术规范对观测时间段的要求,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瞎编乱造沉降观测记录数据;最后,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前,用户由于缺乏认识,忽视对建筑沉降观测精度的复核。

五、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的策略

1、布设完善的水准网,精确水准测量基点。水准基点是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础点,尤其是对地基及变形深基坑不均匀沉降的观测,具有固定、永久性。为此,水准测量网的完善和水准点的确定成为沉降观测的关键因素。在工程测量中,一个测量组涵盖三个水准点,并配备一个固定的测量站,为提高监测的精度,技术人员应优先选择网形,以水准网为基础,对高程起算点进行合理的设置,确定地下点、墙壁点及水准基点。在水准基点选择和设置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稳定性高且安全系数高的地点,按沉降观测技术规范设置监测距离及埋深深度,如在墙体半米高处设置永久观测点,对超大型建筑物可适量增加水准基点的数量等。此外,技术人员还应考虑外界环境对水准基点的选择和监测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质条件等,综合考虑外界因素,包括工程进度在内的其他因素,完善水准基点的设置和标示,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

2、严格设置沉降观测点,保障其准确性。在进行监测和测量前,技术人员一定要仔细核实建筑沉降的观测点位置与数量,通过结合建筑物的外观样式、基坑环境、结构的形式、基础与支护结构及其他因素,合理规划与布置观测位置。例如,可考虑将沉降观测点设置在距深基坑支护结构上方锁口梁10-15m的地方,还可在基坑与支护仰角处增设一个监测点。此外,在设置沉降观测点时,还需考虑到高低建筑及新旧建筑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如果是地处地震带的建筑物,就需对局部的构造加强监测。另外,由于建筑环境的特殊性,要加设相关的沉降观测点,如高层建筑的承重墙与堆荷位置等局部位置加设相关的沉降观测点,从而有效提升观测的精准度。

3、严格把控沉降监测的时间。建筑物沉降观测时间一般都有规律可循,这主要是为了能准确掌握观测状况。一般建筑物在正式投产使用前,观测会在每个季度都进行一次,而且等到建筑物的沉降数据稳定后才可停止观测。在特殊情况下,还需增加对高层建筑物的监测频率。在时间掌控方面,技术人员还需依据相关要求严格把控检测周期。

六、结语

总之,沉降观测是一项复杂且严肃地工作,也是一项耗时长、精度要求高的技术活,为了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必须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仔细精密的测量。合理的布置水准点和观测点,定期进行建筑物沉降的测量,把握测量过程的精准程度,并对数据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对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涛.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11):198.

[2]朱峰.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245.

论文作者:贾亚军,王唯恒,郐长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的策略研究论文_贾亚军,王唯恒,郐长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